【摘 要】本文以課改精神“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為指導,指出課堂參與度研究的必要性。通過分析課堂教學實踐中暴露的問題,結合作者多年化學教學實踐,提出提高學生化學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關鍵詞】化學課堂 主體性 課堂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039-02
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教育教學改革的起點,這種主體性教育觀念已經獲得教育工作者廣泛認可。但是,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學生課堂參與度是判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程度的主要指標,又是衡量尊重和發展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因此提高課堂學生參與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其中教師是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參與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教學是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途徑就是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課堂教學。
(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是課程改革的需要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障礙。一部分學生雖然通過考試取得了優良的成績,但素質還沒完全達到21世紀公民所要求的標準。一些學生為了考試拿高分,大多數采取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這樣導致創新意識薄弱。顯然,這種狀況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盡快改變學生這種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要完成這個任務,我們必須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而學生參與正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所以說,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是課程改革的需要。
(三)參與是學生發展自己、表現自己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主體參與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到教學中,與教師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才藝。學生在主體參與過程中,能體現“主人翁”的角色,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力。
二、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暴露的問題
(一)主體參與不夠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沒能貫徹主體性教育思想,沒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導致學生主體參與不夠,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在遞減。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辛苦。要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必須改變觀念,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作為一個學習的主人去學習。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個體,需要得到教師的充分理解,相信他們都能學會學會學習。
(二)教師只重“教”,輕視學生的“學”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還是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重視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視學生的認知規律,用教師的思維去代替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主體地位被埋沒。
(三)形式性參與
在課堂上,學生大聲朗讀,大聲回答問題,積極參與互動,表面看來學生非常投入,但部分學生的參與可能都沒有經過大腦認真思考,只是跟著大家一起附和回答。這樣形式的參與,課后學生獲得的知識很少,很多知識很快遺忘。
(四)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的培養
許多教師把傳授知識放在第一位,一切設計都圍繞著知識傳授進行。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很好地創設情境,促使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在分析化學現象和問題時,教師往往不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和探究得出結論,而是由教師歸納出來。對學生自學就能學會的知識,教師也不敢放手。由于教師包辦,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呢?這是教學工作者需要去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中學化學教師,筆者思考的問題是,在筆者的教學中如何才能避免出現上述問題,如何去提高學生化學課堂的參與度,如何去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經過思考與實踐,筆者提出以下提高學生化學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三、提高學生化學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一)利用學生原有知識,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
奧蘇貝爾認為,學生能否學到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有很大關系。給學生必要的知識準備是學生積極參與化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要精心備課,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知識,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沒有陌生感,感覺所學的知識有熟悉的感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無機元素教學中同族內元素的單質、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可以幫助學生從對單一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領悟到其他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用化學平衡原理聯系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沉淀平衡等原理。
(二)找準生活與化學知識的連接點,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
化學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如果老師能找準生活與化學知識的連接點,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例如草酸鈣是難溶于水的物質,不能被人體吸收。老師可以將這個化學知識與化學生活連接,提出問題“為什么豆腐不可以與菠菜一起煮”,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這個問題與生活有關,讓學生感覺很親切,迫切想知道。教師進而解釋原因,原來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和草酸鈉,而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鈣離子能與草酸根離子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草酸鈣,這樣使得豆腐和菠菜的營養成分降低,更甚的是草酸鈣是引起結石的原因。同學們聽后大吃一驚,這樣解釋,使得同學們對草酸鈣的性質記憶深刻。生活與化學知識的連接點非常多,只要老師們善于發現,都容易找到。比如用小蘇打發面制饅頭,酒可是糧食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而制得,供氧器是利用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來制取氧氣等。
(三)利用化學實驗,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
化學的特色就是化學實驗,這是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它能提供給學生豐富的視覺體驗。在化學課堂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實驗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的關鍵。高中化學中實驗比較多,老師不僅要利用好課本的實驗,爭取每一個實驗都能展示給學生,而且還要結合教材盡量補充課外實驗,充分發揮化學學科實驗的優勢,提高學生化學課堂參與度。例如在講授原電池原理這一節內容時,筆者除了演示鋅銅原電池外,還讓學生探究了水果原電池,通過各種有趣的水果原電池探究,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原電池原理,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
增加學生動手機會,就意味著讓學生以主人的形式融入到課堂中去,這是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尊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學生親自動手,不需要老師去激發他們的熱情,學生就會積極、認真地去完成任務。課堂中許多環節都可以放手交給學生處理,如課前的知識預習,課堂某些環節的講解,學生探究實驗。例如,可以將新課中的碘的制備、復習課中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等若干節課的某些教學環節完全交由學生來講(學生已有充分的前期準備),雖然學生在講授效果上,邏輯體系的建立上可能會稍遜于教師,但課堂的反映和課后的反響,以及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上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五)創設基于問題的化學教學情境,提高化學課堂參與度
在化學教學中,可通過不同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用來激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狀態。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體驗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化學知識、化學思想和方法,促進他們對知識的建構,以及對知識、技能和體驗進行連接。化學學科有著豐富的情境創設條件,一個是生活情境,一個是化學實驗情境。例如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創設情境,在進行鈉與 O2 反應的教學中,學生會發現,把鈉塊從煤油中取出,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開,這時看到是銀白色金屬光澤的固體,過一會兒,鈉塊的切面顏色發生變化。此時可順勢提出,顏色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情境的創設,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也會提出若干種假設,然后通過大家的努力解決問題。再例如學習電化學腐蝕知識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家里的鐵鍋容易生銹,特別是炒菜后沒有洗干凈的鐵鍋更容易生銹呢”。問題情境來源于生活,學生會比較感興趣。這些問題會引起學生熱烈討論,并在討論中經過老師引導,輕松愉快地解決了問題。
總之,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而課堂教學的主導是教師,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多為學生考慮,多想辦法,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努力去提高學生的化學課堂參與度。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黃昌寧(1978— ),男,漢族,廣西玉林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玉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