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龍
【摘 要】本文闡釋分析了通過發展審美能力、滲透人文追求打造高效中職藝術教育課堂,主要包括三大塊內容:豐富課程資源,促進課程改革;發展審美能力,滲透人文追求;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訴求。
【關鍵詞】中職 藝術課堂 審美 人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166-02
加強藝術教育是國家對中職院校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藝術教育不但可以讓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顯著的提升,還可以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的理想和人格獲得更加健康的升華,從而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豐富課程資源,促進課程改革
(一)課程資源多元化。所謂藝術課堂上課程資源的多元化,一方面指的是實現藝術課程和其他學科課程的融合,向其他的學科吸納更多有用的資源,實現和其他學科的整合,例如藝術課堂之一的音樂課堂上,談及對于音樂作品的欣賞,其實不僅僅會涉及到學生對音樂感知能力的運用,還涉及到一些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從音樂技巧、聽覺鍛煉的角度進行欣賞,同時還可以適當地導入一些人文欣賞方法,例如對《但愿人長久》這首曲子的欣賞,它的旋律優美是一個方面,同時也可以從作詞這個要素入手,詞的優美鑄就了一首經典的樂曲,當教師帶領學生領悟了這首詞曲所具有的人文內涵時,無疑會對音樂作品本身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當前電影電視劇資源,例如《神雕俠侶》中的經典配樂《故鄉的原風景》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曲子,在音樂欣賞時,教師不妨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片段,讓人物和風景更能夠烘托出氛圍,從而提升音樂欣賞的效果!
(二)課程改革深入化。中職藝術教育課程的改革方向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堂教學目標的調整,藝術課堂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學生素質和素養的全面提升,從而能夠讓學生分別從音樂、美術等課程中獲得一定的進步,感受到藝術形式所具有的獨特性;其次,課堂教學對象的普遍性,在以往的藝術教育課堂上,真正獲得了重視的就是少數成就優秀的學生,很顯然,這樣的教育有失當之處,藝術教育的對象應該是全部的學生,參與的學生越多就越是容易在全班范圍內形成藝術學習的氛圍,從而讓教學效果更加理想;最后,教學方案的細節變革。改變傳統教學手法,輔以現代教學理念,這是落實課題目標的核心基礎。
二、發展審美能力,滲透人文追求
(一)發展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藝術能力的提升一直都是中職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這一點充分地體現在美術課堂上。美術課堂上會有很多原本看似普通尋常的事物進入到審美視野中,比如說旅游景區中的一些建筑,以往學生在看到建筑時也許只是會習慣性地拍照留念,而對于這些古建筑是什么歷史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它體現了什么樣的建筑藝術風格,有什么樣的功用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可能就會很少涉及,而此時就是美術課堂要給大家普及和補充的時候,作為教師,就可以從最尋常的事物入手,大部分中職院校都會有一些風格獨特的建筑,其中較多的是俄羅斯風格的建筑,學生在平時看到這些建筑習以為常,但是經過美術老師的引導,學生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建筑和其他的建筑有著迥乎不同的風格,能夠從課堂上學習到更多建筑審美的要點。通過美術課堂上的學習和訓練,學生發現真善美的基因就會獲得充分的發展,在面對一些美好獨特的對象時就能夠以一種審美的眼光來審視。學會了審美,學生的精神狀態就會進入到更加容易愉悅的狀態中,不但提高了精神品質,還提升了生活品味,這就是藝術課堂所具有的獨特功能!
(二)滲透人文追求。體現人文追求是當前藝術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標準之一,在美術課堂上適當地滲透人文追求,不但讓課堂教學顯得更加平易近人,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人文素養獲得顯著的提升。最為典型的就是美術課堂上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欣賞,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時間長河中留下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比如說戲劇藝術等,戲劇藝術從表面上來看只是一種曲藝形式,而實際上它把很多要素和美術課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比如說它的化妝藝術牽涉到對很多色彩的使用。教師通過對化妝藝術的分析能夠教會學生色彩的搭配技巧,同時它的舞臺所使用的道具和布景則關系到空間造型藝術,從對于上述道具和布景的分析,就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一些造型技巧,創造美的能力也會因此獲得顯著的提升。緊隨其后就是對戲曲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深入分析,戲曲產生的文化藝術背景,它為何被評為國粹,這些都體現了人文知識,通過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深入探討就可以放大戲曲所具有的人文內涵和價值,從而讓學生的人文素養獲得顯著的提升。
三、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訴求
(一)創新教學方式。當前十分熱門并且被證明為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互動教學法,顧名思義,這種教學方法中最為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互動性,包括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包括學生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相幫助和互相提高,這種教學方式不再滿足于教師單方向的知識傳輸,而是更側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當課堂反饋效果好時,教學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果,學生參與互動的程度成為影響課堂反饋效果的關鍵。具體來看,互動教學法中最關鍵的是師生之前的互動,以中職音樂課堂為例,很多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學生的音樂基礎有所差別,在進入中職學校學習音樂之前,有一些學生會在一些興趣培訓班中接觸到音樂,學習不同的樂器,獲取基本的音樂知識,這一部分學生是教師應當引起足夠重視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是帶動全班音樂學習氛圍的關鍵,尤其是當音樂課堂內容和樂器的學習有關時,不妨讓這一部分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全班范圍內演奏樂器,教師給出點評,如此一來,既可以給學生以表演才藝的機會,又增加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關注學生訴求。在中職藝術教育的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訴求,主要是和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對比起來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教師對于相關知識的單方向的傳播,而前者則更為關注學生的需求、興趣、愛好等。盡管所講述的課堂內容在實質上差別不大,但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通常更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由此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一點充分地體現在美術課堂上,面對同樣的教學主題,學生感興趣的方面會有所不同,因此就會導致審美的角度有所差異。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要急于否定或者是證明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是錯誤的,而應該給與足夠多的寬容,鼓勵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來解讀美術作品,尤其是在創作美術作品的任務布置上,盡可能的給學生留下發揮的空間。有的學生對自然風景感興趣,有的學生對人文建筑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則會因為思維能力較強,所以會喜歡一些抽象派風格的作品創作,對于這種現象,教師需要給予充分肯定,保護學生的創作興趣!
綜上所述,中職藝術教育的發展需要建立在課程資源的多元化基礎上和課程改革深入化的基礎上,同時這也是保證藝術教育成功的前提條件。現階段,就課堂教學而言,則需要體現出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發展和滲透人文追求的價值目標與方向。而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從教者需要不斷地采用全新有效的教學方式,將藝術課堂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在給學生帶來美的感悟和享受的同時,也讓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不斷地升華提升,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付根.試析中職藝術教育的發展[J].文藝生活,2015(3)
[2]霍小劍.淺論中職陶藝教學[J].魅力中國,2013(28)
[3]劉璐斌.地方中職藝術教育發展現狀思考[J].北方音樂,2015(8)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