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
【摘 要】本文在分析任務驅動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從展示任務、分析任務、達成任務、評價任務四個層面闡述任務驅動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信息技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107-02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考查學科一直不受重視,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但是由于教學方法的不到位,加上高中信息技術課理論性較強的因素導致當前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不高,信息技術教師也在積極尋求有效的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任務驅動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廣泛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在簡要分析任務驅動法優點基礎上,結合教學實例簡要闡述了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具體應用。
一、任務驅動法的內涵意義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于一定的手段,順利完成教師預設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任務驅動法有助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學,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興趣不高,更無法體現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而任務驅動法的實施改變了這一現狀,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了自信、增強了興趣,實現了高效教學。其次,任務驅動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無法做到這一點,而實施任務驅動法則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無法單獨完成任務時,尋求互助合作,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自覺地積極探索問題,解決任務,這樣的學習過程必然會對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最終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任務驅動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需要教師遵循“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創設情境、任務布置、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評價等環節進行實施。
(一)創設情境,展示任務。教學情境形式多樣,主要通過再現生活、實物演示、音樂故事、視頻圖畫、角色扮演等進行情境創設,這些教學情境具有直觀化、形象化的特點,在這樣具體化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必然能夠激起學生的聯想,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利用創設的教學情境將要學習的任務展示給學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將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
如在教學“視頻、音頻和動畫信息加工”一課的“音頻的采集和加工”時,教師可以在線播放網絡紅歌“老鼠愛大米”:我聽見你的聲音,有種特別的感覺,讓我不斷想,不敢再忘記你……一下子就把課堂氛圍激活了,教師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后,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平時都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聽歌?在學生回答通過 MP3 播放器、手機、電腦等形式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些歌曲大都是唱片公司進行制作的,而像“老鼠愛大米”這樣的網絡歌曲大都不是唱片公司制作,而是歌手通過自唱自制完成,然后提出問題你想進行這樣的創作嗎?在得到學生熱烈的回答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利用音頻編輯軟件 Cool Edit Pro 就可以實現你的夢想,然后將學習任務展示給學生:用 Cool Edit Pro 來制作一首自己喜歡的歌。
(二)積極引導,分析任務。在任務明確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去完成,這主要是因為由于學生初次接觸這樣的軟件,可能無法熟練正確地使用,并且對任務的完成需要如何進行具體操作等都一無所知,如果冒然進行可能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對于剛剛激發的學習興趣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這時教師要發揮課堂組織者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首先要對 Cool Edit Pro 軟件的使用給學生進行講解和操作實踐,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也大大增強,很快就掌握了 Cool Edit Pro 軟件的使用方法。然后教師給學生進行歌曲制作的演示,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于一些不通過具體操作難以體會的問題讓學生在后面的操作過程中再提出,教師的演示為學生后面教學任務的完成提供了重要借鑒。最后在學生掌握了 Cool Edit Pro 軟件操作流程后,教師再與學生一起就用 Cool Edit Pro 來制作歌曲進行任務步驟的確定,任務一:進行錄音采集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主題內容、音源選取、設備等;任務二:用 Cool Edit Pro 軟件來制作自己喜歡的歌曲。
(三)自主合作,達成任務。在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任務的完成,這也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關鍵一步,而達成任務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合作,需求老師幫助等方式去完成。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要放手課堂,讓學生盡量自己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做好指導組織工作,保證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順利達成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在“音頻的采集和加工”教學中,學生在進行錄音采集的準備工作任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確定主題歌曲,然后,找尋歌曲的伴奏音樂,將其保存到計算機中備用,如果伴奏找不到,可以用 Cool Edit Pro 軟件中的“Vocal Cut”(剪切歌聲)功能加上濾波器將原唱歌曲制作成自己的伴奏音樂即可,最后,接好話筒準備工作就完成了,這一任務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不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在任務一達成后,教師就可以利用 Cool Edit Pro 軟件開始制作歌曲了,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軟件單擊主界面的左下角有“錄音”按鈕,學生跟著音樂開始唱歌錄音,唱完后點擊“保存”按鈕保存成歌聲文件。歌曲錄完后,再讓學生在Cool Edit Pro 的多軌操作窗口的兩個音軌中分別插入“伴奏音樂”、“歌聲”這兩個音頻文件進行合成,最后通過 Cool Edit Pro 進行效果設置,如刪除噪音、添加回聲、調節音量大小、混響、平滑、波形長短、淡入淡出、音色、音調等,在效果滿意后,選用合適的格式保存。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無法獨立完成,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四)成果交流,評價任務。學習任務完成,并不是教學過程的結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成果進行展示交流,通過成果交流,讓其他學生和老師進行觀看,對作品的優缺點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任務完成的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當然,由于作品成果較多,一一展示難以實現,教師可以采取先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評價,通過小組合作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學生的作品出現了失音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其進行小組交流,通過小組合作發現了原因,并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進行了修改,這樣避免了在全班展示時,讓這位學生感覺難堪,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提供了重要借鑒。然后,讓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代表作品進行交流展示,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評價要要鼓勵為主。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學習表現進行點評,這樣師生的共同評價,既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重要性的日益凸顯,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任務驅動法作為一種成熟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丁彬.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6)
[2]李正達.任務驅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