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軍
【關鍵詞】 家園共育;途徑;尊重;肯定;
換位思考;保教并重;語言魅
力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1—0037—01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心中不僅要有幼兒,還要有家長。多年的幼教工作經驗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幼兒良好的發展,光靠幼兒園單方面是難以實現的,唯有重視家長工作,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和理解。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來,使他們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如果忽視了家長工作,就等于放棄了家長對我們幼兒的教育信任。要想讓家長理解和信任我們,我們就要學會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家長的感受和需要。
一、尊重家長
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通過和家長平等的交流,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肯定孩子
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從而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科學育兒
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地溺愛,甚至放縱,那么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身心發展,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我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學都要買零食,如果不買就不上學,怎么說也不聽,有時甚至打他罵他都不起作用。”我就告訴家長:“吃零食過多,不僅有礙于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我建議家長用淺顯的語言講有關零食對身體的危害給孩子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得多。家長從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與家長也進一步拉進了距離。
四、要一視同仁
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由于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進行溝通。
五、換位思考
教師要學會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胳膊或腿碰破一點皮 ,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這時教師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角色,要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而不能表現出若無其事是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點小事立即就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帶來不便。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地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六、保教并重,樹立現代保育意識
傳統的保育觀認為保育工作包含幼兒體檢、生活作息、膳食營養、鍛煉與安全、環境衛生、疾病防治等,將保育工作簡單理解為搞好班級衛生,照顧好幼兒的吃喝拉撒睡,因此在工作中“重保輕教”,注重對孩子的身體照顧,缺少對孩子心理的關注,注重環境衛生,忽視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作用,缺少主動配合教師教育的意識和行為。現代保育觀認為: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已不再僅僅是對幼兒日常生活的安排和護理、身體的保健和養育以及生長發育指標的達成,保育工作更關注如何提高幼兒的生活質量,包括創設和提供增進幼兒健康的物質生活環境條件和寬松、和諧的人際心理環境,更重視關注幼兒的情緒和需要,養成幼兒健康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合理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七、要發揮語言魅力
教師應先說孩子的優點,再說缺點,先肯定孩子的進步,再指出不足。可以用“孩子最近一段時間有進步……,但是……”的語句。這樣可以使家長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了解孩子的缺點,并且承認孩子的缺點。在不便直接指出孩子的缺點時,教師可以采取側面表達、模糊語言等方法,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教師應多角度分析孩子的缺點問題,在與家長一起溝通分析問題存在的時候,指出他積極的一面。在分析了原因,肯定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同時,教師也應指出不足之處,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使家長更能接受一些。藝術的“告狀”是家園溝通、成功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