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芬
【摘 要】本文根據鄉鎮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考點這方面較為薄弱的情況,從融入病句辨析、豐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鑒賞古詩詞、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三方面探討在鄉鎮高中語文教學中分級融入考點的策略。
【關鍵詞】鄉鎮高中語文 分級 考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148-02
高中語文涉及的考點非常多: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古詩詞鑒賞、文言文、名句默寫、病句辨析和修改、實詞和成語的運用、語言運用、作文等。由此可見,高中語文的考點最大的特點就是多而雜。傳統的高中語文復習方法都是在最后階段把所有的知識點逐個逐個進行復習和講解,很顯然這樣的復習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且效率不高。若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進度不合理,反而到最后導致某些考點沒有時間進行復習。其實,復習和教學是不矛盾的,可以同時進行的,若在平時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就融入考點,則能在復習階段大大提高效率。鄉鎮高中語文教學中在融入考點這方面較為薄弱,知識點容易分散,導致在復習階段效率不高。在高中語文中融入考點教學,教師要制定合適的策略,可根據難易程度給它們分級別,把考點分級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一、從基礎抓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病句辨析
病句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錯誤,包括日常的談話、處處可見的廣告語也存在病句,而這些病句的存在竟讓人們習以為常,絲毫不覺得它們有問題。比如在談論電影的時候病句也會不經意地脫口而出“電影《非誠勿擾》中的男女主演是人們熟悉的舒淇和葛優。”若沒有認真反復地琢磨這句話,很難發現它的毛病。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病句無處不在,而人們對于病句的重視度并不高,甚至經常使用的句子是病句也未曾發現過。這也是為什么要在高考中將病句辨析列入語文考點中的原因之一。從某一層面來說,高考中的病句辨析也對社會日常用語的正確性起了一個警醒的作用。
既然病句辨析對于高考和生活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那么我們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巧妙地融入病句辨析的考點呢?其實,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于插入病句辨析教學的好材料,例如在我們學習朱光潛的《咬文嚼字》一文,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于文字的嚴謹度以及對語言運用的功力深厚,咬文嚼字是文學藝術進步的根本途徑。《咬文嚼字》一文講的是文字的嚴謹,那么教師可以舉個反例,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對于文字的不嚴謹使用——病句。教師可以引用學生所熟悉的歌詞和廣告詞來打開“病句”的話題,讓學生絲毫沒有察覺“考點”的插入。教師可以提問如下:“朱光潛先生讓我們學會‘咬文嚼字,展示了他對文字使用的嚴謹態度。那么我們日常中最熟悉的那些廣為流傳的歌詞和廣告詞,他們的使用是否存在毛病?比如我們熟悉的《青藏高原》中的‘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歌詞‘還有珠穆朗瑪峰是最高的山坡;家喻戶曉的腦白金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讓學生找出這3個句子中存在的毛病:(1)“川”是河流,不能用量詞“座”來形容;(2)“珠穆朗瑪峰”是山峰,不是山坡;(3)腦白金的廣告詞,前后矛盾,前說“不收禮”,后又說“收禮”。通過學生熟悉的東西來引入語文考點,一來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二來也能順理成章對考點進行詳細講解。
二、豐富教學方式,助學生鑒賞古詩詞
古詩詞的賞析也是高考語文中的重點。古詩詞是我國文化長河中的瑰寶,是無數詩詞作者的思想結晶和精髓,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的載體,為我們呈現了炫彩的文化財富。從另一角度來看,高考重視對古詩詞鑒賞的考查,為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古詩詞提供了機會和動力。其實高考的目的在于從古詩詞的教學中增強教師和學生的審美與藝術修養,能真正領略到古詩詞中的內涵和深意。根據高考的綱要,為了更好地推進古詩詞鑒賞的教學,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切入:(1)提高教師的詩歌修養水平。師,領導者也。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課堂指導者的重要作用,只有將自身的詩歌修養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掌握古詩詞的教學安排和設計。教師的詩歌修養主要體現在對古典文學的學習以及善于控制古詩詞情感的迸發時機,通過挖掘古詩詞的內涵來營造詩詞的意境,通過朗誦傳遞詩詞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2)更新教學理念,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只有讓學生感覺到他們在古詩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當學生有當主人的感覺時,他們就會把古詩詞的學習當作自己重要的事情來看待和執行。古詩詞的情懷需要師生共同來挖掘,師生的互動是學習古詩詞最好的催化劑。例如在學習北宋詞人秦觀的《鵲橋仙》時,詩中有句千古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對于這句話的見解,很多學生都是從愛情的角度來賞析,不同的人對于愛情的理解又有所不同。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詞中的“情”不一定指代愛情,也可以是友情、親情。通過對這個句子的賞析來激活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度對古詩詞進行賞析,表達自己的見解,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3)巧借多媒體,豐富古詩詞教學形式。多媒體是現代化發展的產物,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產,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必定能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王勃的《滕王閣序》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滕王閣的景色圖片,從而激發學生對滕王閣美麗景色的想象和閱讀的興趣;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讓學生通過歌曲感受到豪放、氣勢磅礴、雄渾的氛圍,激發內心的激情,自然對詩中的英雄人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另外一方面還能通過學習古詩詞來鍛煉學生的朗誦能力,比如在講李白的《將進酒》時,可以播放其他名家的朗誦視頻,吸引學生跟讀,再讓學生自告奮勇起來朗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古詩詞帶來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講解,加強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鄉鎮高中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較差,并不是因為智力比不上城市的孩子,而是自身的惰性導致,覺得聽不懂就干脆不聽了,缺乏主動去向老師請教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密切關注鄉鎮高中學生的這個特點,根據這個特點制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案。筆者發現,任務驅動法很適合鄉鎮高中的學生,由于他們自身的積極性不強,自己很少主動去做一些學習上的事情,但是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卻是非常認真和積極地去執行。鄉鎮高中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上較差,很多學生面對閱讀文章無從下手,特別是問答題,直接一片空白或者是回答得牛頭不搭馬嘴。針對鄉鎮高中生的惰性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在高考中的占分也很重,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例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時,由于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角色比較多,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重新把文章的故事情節梳理一遍,再派一名代表進行故事情節的復述。另外還有幾個重要的問題需要思考:哈姆雷特安排“戲中戲”的目的是什么?在戲上演前,哈姆雷特特意做了哪些安排?奸王在看戲的過程中有何表現?教師拋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和思考,進行自我講解,當學生完成了這項任務,自然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都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任務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有了學習動機,就會往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總而言之,鄉鎮高中生之所以語文基礎比較薄弱,主要還是惰性在作怪,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教師不妨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平時的教學中融入考點,這樣一來便能有足夠的時間提高鄉鎮高中生的語文水平,不用在復習階段再一起進行,學生一下子接受太多復習資料,也消化不過來。多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策略,定能激發并維持鄉鎮高中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楊利東.多媒體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天地,2014(10)
[2]任艷紅.借你一雙慧眼-看廬山真面目-淺談高中語文病句辨析方法[J].家教世界,2014(2)
[3]熊景城.基于鄉鎮學情,激發與維持語文學習動機[J].課外語文:下,2016(15)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