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 要 物流金融是一種創新型的物流服務產品,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它將物流服務與金融服務有效地融合,不僅為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有效地緩解地信貸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文章就物流金融的研究現狀及業務模式進行梳理。在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展望了物流金融及其業務模式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物流 物流金融 業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65
Abstract Logistics finance is an innovative logistics service product, 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it will be logistics servic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but als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 credi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logistics financ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gistics finance and its business model.
Key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financial; business model
1 物流金融研究現狀
物流金融是運用相關金融工具,面向物流行業構建的一種新型運營方式。在實施過程中,物流企業通過與相關金融機構展開合作,高效調節物流活動過程中的資金流與信息流,最終通過多方協同,達到緩解物流企業融資困境與活躍金融市場的目的。
在國外,針對物流金融的理論研究已經相對成熟。學者對這一領域進行了充分的探索,涉及了物流金融的發展演變、運作模式等方面,并且分別以金融機構、中小企業、物流企業等不同的視角來研究該項業務模式,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最早的物流金融理論研究成果可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 Albert,Dunham對物流金融在融資模式,經濟環境、法律支持、運作流程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隨后,不斷地有學者對物流金融這一領域進行探索,60年代至90年代,Eisenstadt(1966)對存貨質押貸款業務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歸納總結。①Barnett(1977)研究了當時該業務的運營狀況及以后發展趨勢。②Robinson(1981)梳理了物流金融發展史,并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闡釋了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脈絡。Samuel(1998)對當時的物流金融發展狀況做了較為深入的分析。Solomon時期,已經開始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物流融資業務中,并對這一發展模式進行了相關研究與闡述。21世紀初,Guerrisi(2001)、Fenmore(2004)、Dan(2004)等研究了供應鏈金融中的訂單融資業務,供應鏈中資金管理方式的滯后性及其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性,并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電子貨幣轉移方式,利用改進的金融工具和解決方案等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
在國內,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行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物流金融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他們從不同的視角針對物流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不同問題展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陳淮(1987)針對物資銀行進行了可行性研究。③張平祥、韓旭杰(1997)對糧棉油貨款的倉單質押業務問題進行了的研究。④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學者對物流金融業務進行了更深度的挖掘和拓展,朱道立和羅齊(2002)首次提出了“融通倉”的概念,這是我國近幾年提出的一項創新型研究成果,該運作模式以中小型融資企業的動產和商品倉儲為基礎,結合第三物流企業,將倉儲、配送、傳統商業、電子商務等方面與企業信用進行整合再造,致力于創建一個集多項服務于一體的物流金融平臺。⑤這一模式相對于以前的物流金融模式涵蓋范圍更廣,其功能也更為先進。
2 物流金融業務模式梳理
物流金融業務是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有效合作后的產物,對于物流金融的運作模式,國內很多專家學者以此為出發點,展開研究與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早在1987年,陳淮提出了“物資銀行”的概念,希望以此為切入點解決當時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任文超(1998)則以物資銀行為出發點,闡釋了如何通過物資銀行去解決企業的三角債;⑥王志通過研究,繼續豐富了“物資銀行”的內涵,他們指出在企業現金流緊張,急需要資金周轉,但同時無法提供足夠的固定資產或第三方作為擔保的情況下,相關企業可以引入第三方倉儲企業,與其簽訂相關協議,將公司所擁有的流動資產進行動產抵押,并據此獲取銀行的貸款,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此基礎之上,他們根據質押物的不同,提出了“權利”、“流通貨物”兩種不同的質押模式。
1992年,在對“物資銀行”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之后,中儲公司開始為相關企業提供“倉單質押”服務,倉單質押是指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融資企業的質押物進行驗收,并將其儲存在自有倉庫中后,向融資企業提供相應的倉單證明。該倉單是融資企業申請貸款的有效憑證,融機構收到融資企業出示的倉單后對質押物進行有效評估,繼而向融資企業提供相應的貸款。
朱道立(2002)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深化,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融通倉的概念,融通倉是一種全新的物流金融業務模式,它分為三個部分,“融”是代表相關金融機構,主要是指銀行,“通”即流通,“倉”代表的是物流企業。三者結合起來,統一調配、協同運作,構成融通倉模式。相對于倉單質押模式而言,融通倉模式主要有以下優勢:第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質押成本;第二、能對企業的征信情況進行綜合考量,信用情況優秀的公司能獲得更多的服務;第三、通過第三方企業的擔保,極大地降低了金融風險。
隨著針對物流金融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聚焦到中小企業。物流銀行業務應運而生。2003年,楊曉依通過“民營100”,在廣發銀行推出物流銀行業務。同時,馮耕中(2007)探討了國內的物流銀行業務,并對物流金融業務的管理和未來發展做了相關闡述。物理銀行模式的開展,是通過大型物流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來聯通銀行資金流與企業物流的。并以此為基礎,向有需求的企業提供銀行綜合服務。相較于其他的模式而言,物流銀行模式以成熟的物流企業為核心,這也決定了該模式專業化、規范化的特征。
除此之外,唐少藝認為可以從物流金融的三種運作流程將其劃分為墊付貨款、倉單質押與保兌倉模式三種;⑦李蓓(2006)從國際貿易的視角來區分物流金融模式,她認為物流金融包括出口模式與進口模式,其中,出口模式又可以細分為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與出口前短期打包貸款兩種;進口模式則包含現貨抵押、信用證合作模式。⑧巫鋼(2007)從期貨交割的視角將物流金融業務模式劃分為賣方客戶授信與買方客戶授信兩種。同時,他針對期貨市場的特征,提供了物流金融業務與期貨交易協同的思路,這樣在推進期貨市場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封閉了物流金融業務的風險敞口。⑨王開勇,王豐,龍運軍(2007)在詳細探討了物流金融業務適用于物流企業的基礎上,根據3PL的綜合實力差異,為其匹配了相應的運作模式,同時他們提出了融資租賃、保險等新型業務模式;⑩羅躍龍,陳泰光(2012)提出了“融e倉”這一物流金融模式有效運用了專業交易市場的電子服務平臺(e平臺),e平臺運營商將銀行與物流企業通過在線對接的戰略擔保聯盟,實現物流信息和資金流信息共享,這一模式將物流企業和銀行各自的服務能力進行有效地調度和整合,并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流、物流等全程管理的動產質押融資服務模式;豘何煒、朱庭軍、純陽、殷承來、鄭瑩(2013)分析了傳統物流金融模式,提出了以物流公司作為核心企業的“物流金融集成項目模式”,并針對該項物流金融業務模式構建了的可行性評估體系。豙
3 結論
物流金融是物流公司的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雖然該業務還處在探索階段,但因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盈利空間,己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界定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并提出了以不同主體為核心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多種模式。但是物流金融服務的開展仍然要面臨許多問題,比如:如何控制物流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如何針對物流企業建立可靠的信用評估體系等,這些細節問題還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研究解決。
注釋
① Eisenstadt M,A finance company's approach to warehouse receipt loans. New York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1966(36):661-670.
② Barnett W. Whats in a name-A brief overview of asset-based lending[J].The Secured lender, 1977.53(6):80-82.
③ 陳淮.關于物資銀行的設想[J].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87(3):2-3.
④ 張平祥,韓旭杰.糧棉油貸款倉單質押的意義與建議[J].山東金融,1997.6:45-46.
⑤ 羅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2:11-14.
⑥ 任文超.物資“銀行”及其實踐[J].科學決策,1998.2:18-20.
⑦ 唐少藝.物流金融實務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2:18-21.
⑧ 李蓓.物流金融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應用[J].金融與經濟,2006.10:66-67.
⑨ 巫鋼,姚伊娜.物流金融與期貨交割相結合的價值創造[J].經營與管理,2007.2:22-24.
⑩ 王開勇,王豐,龍運軍.3PL開展金融服務的業務模式分析[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1:44-46.
豘 羅躍龍,陳泰光.基于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的“融e倉”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1:155-162.
豙 何煒,朱庭軍,朱純陽,殷承來,鄭瑩.物流金融新發展——物流金融集成項目及其可行性評估[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