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結珍



【案例背景】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已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會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的。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信息技術能向學生提供并展示多種類型的資料,可以創設、模擬多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情境;能為學生從事數學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毙畔⒓夹g與數學教學整合是這個時代背景下數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節課的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即堂生成微課,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經歷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體驗數學學習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描述】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6到8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活動,初步認識轉換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
2.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能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積極參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微課、三角板、剪刀。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體現數學與生活
微課引入:張伯伯和李阿姨是同住一個村子的好朋友,張伯伯住在村東,有一塊長方形的地在村西;李阿姨住在村西,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在村東。由于耕種和收獲都不方便,因此,他們商量要交換一下彼此的地。
張伯伯:我們把地交換來耕種吧。
李阿姨:這公平嗎?
請問:李阿姨所說的公平是什么意思?怎么解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主動探索,發揮主體能動性
1.提出問題: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呢?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試求一下。
2.任務一:在方格紙上數一數,然后填寫下表。(一個方格代表1m2,不夠一格按半格數)
完成下表:
我們發現:
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 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 相等,它們的面積也 。
3.問:通過數格,說明這兩塊地一樣大,可以公平地交換了,是嗎?為什么?能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哪種我們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怎樣轉?動手試下,好嗎?
4.任務二:動手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并嘗試計算它的面積。
思考:應沿平行四邊形的 把平行四邊形剪開。
比較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圖形:
(1)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 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 相等。
(2)你能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三、微課演示,強化轉化過程
1.師: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大家剛才在操作中只要沿平行四邊形的什么剪開再通過平移、拼組都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高)
2.在剛才的學習中,有同學的剪拼很特別,請看(播放即堂生成的微課,配以學生自述)。
3.在學習本課前,我們已經有同學通過預習拍成微課(播出微課)。
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用字母什么表示?板書:S=ah,字母中間乘號可以省略。
4.師: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能幫助前面兩位老人家解決問題嗎?
四、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1.利用公式解決例1。
現在你能幫張伯伯和李阿姨解決公平這個問題嗎?
課件顯示兩個圖形的相應邊長。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強調計算結果的單位。
五、反饋練習,發展邏輯思維
1.基礎練習:
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停車位底長5米,高2.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課本第82頁第1題)
2.變式練習:求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針對練習:下面的說話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它們的面積相等。( )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5米,高是2分米,面積是100平方分米。( )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7分米,高是4分米,面積是28分米。( )
六、全課總結,回顧學習過程
今天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通過學習,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獲呢?
七、提升練習
下圖中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8 cm2。A、B是上、下兩邊的中點。你能求出圖中小平行四邊形(陰影部分)的面積嗎?
【案例分析】
根據學?!案菊n堂”教育理念,教師立足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創設一個開放自主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充分探究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從經驗中提升,從研學中生成”。
一、引人注目的導入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我讓幾個學生充當圖中的李阿姨和張伯伯,通過短短一分多鐘的微課引入,馬上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對哦,他們把地交換,公平嗎?怎么樣才能知道公不公平呢?從而引出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精彩源自隨堂生成
在課中,我發現有一位學生的剪拼方法與眾不同,其他同學都是以長的底邊畫高來剪的,但這位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豎起來,由短的底邊引出高來剪拼,得出的結果:高與底的位置就交換了。我把這個特殊的做法立即拍下來,展示的同學讓該學生在全體同學面前說明他的想法。該學生動腦思考出來的結果得到全體同學的認同,對數學又增添了一份興趣和信心。其他同學除從另一個角度體現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外,更激勵他們勤動腦,向那位同學學習。
三、學生微課攻難點
本節課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把平行四邊形轉換為長方形是一個教學難點。為攻破這一難點,我課前鼓勵學生把預習的過程拍成微課。在課堂上我選取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微課向全體同學展示,形象生動的視頻畫面加上生動有趣的配音可以讓學生能短時間集中精神進行快速地學習,有效地學習,更好地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
【反思建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說明興趣是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動力。本節課中我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對教材內容做出了豐富又恰當的補充,通過創設了“兩老人家換地的情景”并配上錄音,引出新課,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利用信息技術,發揮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在本節課中處處體現。引入新課時,利用小微課引起學生注意,成功轉入新授;學生在數格子時,利用無線視頻展示臺我把學生用不同符號來輔助數數的方法展示對比,讓學生體會方法的周密性;學生通過剪、拼等活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及時拍下學生不同的剪拼方法,從而突出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來進行剪拼;當發現有學生把平行以短邊為底進行剪拼時,我更運用無線視頻展示臺即堂生成微課,并讓學生向全體同學介紹他的想法,學生的努力得到充分的肯定,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在新授后期更以學生的微課來攻破難點。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在輕松的狀態下形象直觀地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公式。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三、分層設計練習,課堂充滿生息
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鞏固中,第一題直接求平行四邊形的停車位面積,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運用公式;第二題的平行四邊形多了兩個無用數據:另一條邊的高及一條不是高,讓學生體會到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相對的一組高和底,學習上更上一個層次。第三題的判斷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面積公式的理解及細心讀題。
微課的出現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將微課運用于小學數學圖形的教學中,可以改善傳統教學的很多不足之處,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他們走向成功。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