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利
摘 要:小學是一個為孩子成長打基礎的階段,十分重要,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明確要求,探討當前小學語文作文的情況,并由此探索小學作文在起步教學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作文;起步;教學
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是為孩子后續成長打基礎的階段。寫作是綜合了語文學科各項能力的一個技能,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能力,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識文斷字,還要讓學生學會寫作。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2016“浦東之秋”語文教學高峰論壇上眾多教育專家就小學語文改革發表了看法。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崔巒表示:語文教學必須為學生打好四個底子:識字、寫字與詞匯、讀書、表達以及精神;要打好學生語文底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運用認知心理學,特別是在作文教學方面,要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和語言思維發展規律。也就是說,當前教育界正在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尋求一條改革的康莊大道。
從目前情況看,網絡上充斥著很多小學生的“奇葩作文”,在引人發笑的同時,也引起筆者深層次的思考。小學三年級是寫作文的起步階段,很多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寫作顛來倒去就那么幾句,每次要寫周記了就開始愁眉苦臉”。甚至有些作文讓教師也感覺匪夷所思,比如2015年一位教師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自己學生的“童話”作文,題為《王子找公主》,出自三年級學生之手。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盡管不少字還需要用拼音來代替,但整篇作文所講的故事“曲折離奇”,相比那些內容空洞、抄襲而來的作文,要進步得多。
二、新課改背景下作文教學探索
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期是在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還比較小,接觸不多,極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小學作文出現各種問題,本質上還是沒有做好引導,上文提到的例子,就有網友猜測“肥皂劇看太多”。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小學生本身接觸的少,語文知識的積累也不足,學生認知心理側重直觀化。當前是信息大爆炸時代,如果教師和家長沒有引導好,那么小學生作文當中出現“跑偏”、抄襲等問題就不足為奇。所以有必要在起步階段就引導好學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年齡,兒童是天生的詩人、藝術家,他們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所以小學作文起步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個性特點,采取恰當的方法。
首先,在小學低年級段有看圖寫話教學環節,新課改要求低年級段學生習作目標在于對寫話有興趣,要寫自己想說的話,要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認識和感想,寫話時要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匯。寫話可以說是起步階段最為重要的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而這需要讓學生識字寫字,說好話。需要在教學中先鼓勵學生說話,習作則不需要操之過急,應充分調動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寫正確的字,說完整的話,這是培養學生寫作的基礎前提。
其次,要指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只有細致觀察才能在寫作時寫出符合客觀規律的文章,比如花開花落的現象、比如動物的姿態、人物的表情表現等等。教學時要讓學生學會觀察重點,哪怕是不懂也要觀察表象,養成觀察的習慣,同時觀察要學會一定的技巧,比如觀察一個人,可以從下到上,或是從上到下,觀察景物可以由近及遠或是由遠及近。這種觀察順序可以使學生在習作時逐步形成條理性。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時進行記錄,這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之一。要在觀察過程中進行思考,教學中可以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比如先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春天的動畫短片,讓學生看短片時思考春天來了,樹木、花草等有什么變化,人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等,帶著這些問題展開想象,并結合觀察到的現象,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解放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天性,形成習慣,激發起興趣后,學生就會自動自覺地為寫作積累素材,也敢想敢說。
最后,在打基礎階段就需要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為閱讀是寫作素材重要的來源,當學生儲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就可以逐步加強閱讀量訓練,鼓勵學生廣泛涉獵課外讀物,增加知識面。當然不能太過,要循序漸進增加學生閱讀量,并讓學生在讀書時摘抄一些優美的句子,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可以預留一定的時間在課堂上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詞語接龍、朗誦比賽等,進一步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的語言資料庫。
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不能操之過急,必須先為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敢于表達,敢于說話,引導學生解放自己的表達欲望和天性。但不能操之過急,重點指的是不能過早讓學生進行作文寫作,而是要在識字寫字教學階段就開始引導學生,一步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使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就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吉林.為兒童快樂學習的情境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3(2):3-8,2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