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覃
摘 要:農業產業化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則是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對于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就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發展實際,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給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對策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和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其通過合同、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形成緊密聯系,帶動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實現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能有效帶動農民增收。筆者結合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發展實際,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給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一、現狀與成效
1.龍頭企業穩定發展。近年來,青白江區以培育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使之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生力軍。截至目前,青白江區累計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17家。2016年,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0.6億元,實現稅后利潤0.64億元。
2.生產基地逐步建立。圍繞市場需求、立足資源優勢,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2016年通過自建或與農戶、合作社簽訂訂單等方面帶動我區及周邊區縣發展基地5.7萬畝,通過合同、合作等方式帶動農戶5萬余戶。
3.品牌培育成效凸顯。青白江區按照“內強品質、外塑品牌”的原則,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著力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發展體系。2016年全區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已獲得省以上名牌產品或著名(馳名)商標的企業共4家,已獲得“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認證企業共5家,已通過ISO9000、HACCP、GAP、GMP等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共8家。
4.助農增收效果顯著。龍頭企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民的就業渠道,有效吸納了當地的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2016年全區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固定職工共計1884人,季節性職工共計3654人。
二、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1.企業規模較小,示范性龍頭企業缺乏。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的僅有6家,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生產能力不大,抵御市場的風險能力較弱。2016年成都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7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36家。而青白江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僅17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在二圈層中排名最后。
2.產品層次較低,技術含量不夠。從橫向看,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從縱向看,絕大多數龍頭企業缺少精深加工技術和設備,加工增值鏈條短,產品附加值和產品檔次偏低。
3.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效應不足。青白江區在全省乃至全國市場上有較高知名度的農業龍頭企業產品較少,知名度不高,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自主品牌缺乏。
4.與農戶聯系較弱,帶頭作用不強。青白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與農戶形成了聯系機制,但總體來看,對農戶的帶動力較弱,多數龍頭企業與農戶基地還沒有形成“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緊密型的利益機制,且部分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在區外,對區內農民的帶動效果不明顯。
三、對策建議
1.提升龍頭企業創新能力。一是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企業培訓人才,鼓勵支持企業引進人才,滿足企業創新所需的人才儲備。二是以農博會、展示會等方式搭建創新技術交流平臺,讓我區企業能夠借力打力,驅動創新;三是積極為企業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等機構搭橋牽線,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讓更多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生產力。
2.加強農業品牌化建設。一是打造區域品牌。著力打造我區“青溯”區域公共品牌,支持引導農業企業使用區域公共品牌。二是發展潛力品牌。引導企業創建中國馳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知名品牌,并選擇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企業品牌進行重點培育,擴大區內企業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營銷能力。三是開展品牌營銷。組織企業參加成都農博會、四川農博會等各種展會,積極加入省、市級農業品牌宣傳、展示交流、交易平臺,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展農產品營銷空間。
3.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貫機制。實時收集企業生產原料需求,并組織農戶、專合社等與企業加強對接,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讓企業與農民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同時,對那些同基地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真正帶動農民增收的龍頭企業予以扶持,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穩定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同農戶的長效利益聯結機制。
4.建立企業聯系會議制度,形成信息共享鏈。龍頭企業在產品開發、市場開拓、資金融通、基地建設等方面各有優勢,政府主管部門定期組織龍頭企業開展對接活動,促進龍頭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邀請農戶、專合社等一并參加,打破企業與農戶之間信息不暢通的屏障,促進企業與農戶、專合社等在原材料方面的合作,實現共贏。
5.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強化區級財政預算保障力度,確保全區農業投入水平不低于成都市全市平均水平。加大項目支持力度,重點投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基地建設、產業基地配套基礎設施、都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區域品牌創建等項目。認真研究上級扶持政策,積極向上溝通協調,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力度,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以政策宣傳為著力點,利用網站、微信公共平臺等現代宣傳媒介擴大政策宣傳渠道,切實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及時幫助企業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打通服務企業發展最后一公里,著力提升為企業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磁石. 龍頭企業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主體[J]. 黑龍江糧食,2013,(06):4-5.
[2]張瑜. 農業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機制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4.
[3]張維達,王連忠. 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 經濟縱橫,2008,(0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