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郭玉鞏
摘 要:本文介紹了芒市茶樹病蟲害的現狀;總結了茶樹綠色防控的技術措施,分析推廣應用綠色防控項技術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芒市現有茶園面積15.2萬畝,茶葉加工企業306家,是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芒市是云南省10個年產量在5000噸以上的產茶大縣之一,是云南的重點產茶縣。據農業部統計,茶園面積位列全國茶葉50強基地縣48位,被評為“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范縣”,茶葉現已發展成為芒市重要的特色經濟作物,但是隨著多年栽植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茶樹病蟲害日趨嚴重,茶小綠葉蟬、茶附線螨、茶橙癭螨、茶黃薊馬,茶餅病、茶紅銹藻病、苔蘚和地衣、茶苗白絹病、茶根結線蟲病等呈加重趨勢。整體來說病蟲害的發生趨勢是小蟲大于大蟲、蟲害大于病害,危害嚴重的茶園年產量可減少20%以上,茶園效益降低30%以上。采取單一的化學藥劑防治,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影響茶葉品質和質量安全。為此,芒市積極開展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驗和示范,在加大病蟲害監測預報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使用殺蟲燈、害蟲性誘防治、信息素粘蟲板和植物源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控制病蟲為害,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一、農業防治措施
1.秋冬季實施封園清園,減少病蟲害越冬基數。在秋末冬初,茶樹停止生長后,修剪茶樹,并徹底清除茶園內的殘枝、枯葉,放至行間深埋或銷毀,并在12月至1月份全園噴施晶體石硫合劑150~200倍液封園。
2.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增強樹體抗性。根據茶樹生長規律、土壤理化性質、氣候條件和無公害的要求進行科學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配施磷肥,追費選用硫酸鉀復合肥為主,控制尿素施用量(三要素比例:采制紅、綠茶園4:1:1),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逆性。
3.及時適時采摘,惡化害蟲營養條件。在生產季節,指導茶農及時適時采摘茶葉嫩梢,惡化害蟲營養條件,減少蟲害取食,減輕假眼小綠葉蟬、茶葉螨類等的發生為害。
4.適時中耕除草,惡化害蟲生活環境。各季茶采摘完后,全園中耕,割除茶園梯壁及周邊雜草,清除茶行內雜草,并對樹冠進行輕修剪,增強茶園通風透光,惡化害蟲生活環境。
二、物理防控技術措施(重點在夏、秋季實施)
根據茶園害蟲茶小綠葉蟬、茶黃薊馬、黑刺粉虱、茶尺蠖等的趨黃、趨綠、趨光習性,實施物理防控技術措施。通過誘殺,極大地降低了茶園中害蟲的種群數量,從而減少了用藥次數,減輕了害蟲的發生為害。
1.引進“黃板加昆蟲信息素” 誘殺假眼小綠葉蟬、茶黃薊馬、黑刺粉虱等蟲害,每畝茶園配置 “黃板加昆蟲信息素”30-40套。
2.引進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在茶園周邊適當位置配置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5-10盞,誘殺茶尺蠖、茶枝鐮蛾等趨光習性較強的害蟲。
三、強化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
大力推廣使用植物源及微生物源農藥天然除蟲菊、天泰(天霸)、綠穎、蟲螨凈、苦參堿等防治病蟲害,以減少茶園中有益天敵蜘蛛、捕食螨、螳螂等受到傷害,充分利用天敵對茶園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開展球孢白僵菌生物農藥防治假眼小綠葉蟬試驗示范。
四、科學使用生物農藥,保障茶葉產品安全質量
1.嚴格執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農藥安全使用規定》,全面禁用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殘留農藥,要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藥,避免茶葉農殘超標。
2.推廣應用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優先推廣生物農藥。如防治小綠葉蟬、蚜蟲推廣應用帕力特、阿克泰、阿立卡、天然除蟲菊類等;防治黑刺粉虱可選用礦物油類等;螨類可用噠螨靈、炔螨特等;防治赤星病可選用代森錳鋅等對口藥劑;冬季要用石硫合劑封園。
3.加強測報,按防治指標適時用藥。在茶葉各個生長季節,均應加強田間病蟲調查,堅持各種病蟲達到防治指標才用藥。茶小綠葉蟬應掌握在苦蟲盛期,春夏季蟲量達6~8頭/百葉、秋冬季12頭/百葉時用藥;黑刺粉虱應掌握在若蟲盛孵期,蟲量達2~3頭/百葉時用藥;葉螨一般應掌握若螨發生高峰期前,螨量達15頭/百葉以上時防治。病害應掌握在發病初期嫩葉初展時噴藥,每季茶噴1次,基本可控制為害。
4.講究施藥技術和方法。為了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農藥的不同類型要交替輪換使用。噴藥時首先要正確掌握用藥量和藥液濃度,一般在高山、陰天、氣溫低、蟲齡大或病情又重、樹冠又寬大的茶園適當增加農藥濃度和用藥液量,反之可適當減少用藥量。正確掌握藥劑的配制、稀釋方法,宜采用“兩次稀釋法”。注意施藥均勻周到,葉蟬、螨類和黑刺粉虱幼蟲均在茶樹葉片背面為害,務必將葉片噴濕、噴透。注意施藥方法,應先噴施四周茶園,再噴施中間茶園。
五、取得的成效
1.經濟效益顯著
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數,減少了茶農的生產成本投入,同時減少了害蟲產生抗藥性,茶葉質量明顯提高,產品價格平均每公斤提高20元左右,可增收節支1000元左右。
2.生態效益明顯
由于茶園綠色防控技術主要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等技術控制茶樹病蟲害的發生,減少了環境污染,天地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改善了茶園及周邊的生態環境,符合當今人民生態環保的要求。
3.社會效益突出
推廣宣傳、培訓,大力推廣普及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的生產管理、技術人員和農民,綠色防控已成為企業自律、農民自覺的行為。茶葉質量明顯提高,讓消費者買的舒心、吃的放心。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了芒市生態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明詳等《嶗山茶區茶樹病蟲害發發生及生態控制方法探討》.中國茶葉,2010年第二期.
[2]王美珍《》安溪縣茶樹害蟲綠色防控技術初探.福建茶葉,2012,01:31-32.
[3]林麗鳳,林麗云.茶葉質量安全綠色防控關鍵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2010,01:16-17.
[4]王隆都.淺析農藥對茶葉的影響及綠色防控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