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晟+高瓏
摘 要:我國蔬菜和苗木園林產業仍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生產經營的專業化、規?;⒓s化程度將不斷提高,技術進步是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發展狀況;行業風險;發展趨勢;技術進步;競爭
一、蔬菜和苗木園林產業的發展狀況
1.蔬菜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蔬菜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據農業部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蔬菜種植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年產量超7億噸,人均占有量達500多公斤,居世界首位,蔬菜已經成為我國除糧食作物外栽培面積最廣、經濟地位最重要的農作物。
在蔬菜產業的區域布局方面,隨著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狀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的不斷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及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等六大蔬菜產業聚集區,不同區域的蔬菜品種花色各異,上市檔期互補。
覆蓋全國城鄉的蔬菜流通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全國現有各類蔬菜批發市場近5萬個,年成交額5000多億元,各地涌現出一大批年交易額在10億元以上的蔬菜批發交易基地,例如北京新發地,上海江橋,武漢紅橋、南京白云亭,山東壽光等。
蔬菜種植的科技化水平方面成績斐然,全國選育各類蔬菜優良品種30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主要蔬菜良種更新5-6次。此外,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節水灌溉等、無土栽培、設施蔬菜等技術也取得明顯進步。
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結果,蔬菜農殘監測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凈菜預冷、整理、分級、包裝等商品化處理比率逐年提升。
2.苗木園林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園藝苗木產業總體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及“美麗中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政策標準的陸續出臺,各地政府在城市園林綠化的投入日漸增大。據統計,我國各級政府在園林綠化方面的投資金額從2005年的411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223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57%。2014年間我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經上升到39.70%,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從2003年的80萬公頃增加到180萬公頃,公園綠地面積從2003年的25萬公頃增加到60萬公頃。2014年與1992年相比,城市綠地總量增加了4.7倍,人均公園面積增加了6.3倍,城市公園面積增長了8倍,全國約有半數城市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
城市綠化建設的快速擴張刺激了園藝苗木產業的快速發展。2007到2012年我國園藝苗木種植面積平均增長率7.71%,2013年我國園林苗木種植面積約79萬公頃,2017年預計達到103萬公頃。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長三角區域、京津區域、西南區域、珠三角區域四大苗木產銷中心。形成一批全國知名苗木銷售集散地,例如江蘇夏溪花木市場、順德陳村花卉世界、成都溫江花木市場、浙江蕭山花木市場等。園林綠化企業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大致在16,000家左右,涌現出一批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的園藝苗木種植企業,例如北京東方園林、廣州市普邦園林、杭州天開市政園林、江蘇八達園林股份、嶺南園林、文科園林等,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二、蔬菜及苗木園林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行業風險
1.蔬菜種植產業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蔬菜種植單位大多經營規模小,規?;?、標準化程度低,抗市場風險能力偏低;蔬菜種植者的文化素質總體偏低,農藥農機等基本知識普及不到位;加之市場監管手段弱,監測與追溯體系不健全,產地環境、化肥、農藥、地膜等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等關鍵換件監管不足,導致蔬菜質量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個別品種和局部地區農藥超標問題時有發生。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蔬菜種植單位整體科研水平較低,在蔬菜商品品質、抗逆性、復合抗病性、栽培技術創新等方面差距較大,蔬菜種質資源收集、整理、評價及育種方法、技術等基礎研究欠充分。據統計,我國每年進口蔬菜種子8000多噸,很多大宗產品如存下大白菜及設施栽培的彩色甜椒、水果型黃瓜、紅果番茄、茄子等進口依賴度較高。
在蔬菜的加工生產、流通環節也存在一系列有待改進的地方,例如采后處理不及時,冷鏈設施/貯運設施設備落后、運輸距離過長等,導致蔬菜新鮮易腐問題得不到充分解決,加之蔬菜產銷體系不完善,蔬菜種植選種的盲目性較高,導致我國蔬菜結構性、區域性的耗損偏高。據統計,每年我國果蔬流通腐損率高達20-30%,直接經濟損失超千億元。
2.苗木園林產業
近些年雖然我國苗木生產單位的規?;F代化種植水平有所提高,出現了一批現代化、規?;⒐S化的大中型苗木生產企業,但總體而言,我國從事園藝苗木種單位仍然多是是中小散戶,經營過度分散、無序競爭現象嚴重,存在“三低”現象(品牌影響較低,產業集中度低,規模化、專業化、科學化程度較低)。
由于缺乏前瞻性的市場研究,及追求短期快速經濟利益,我國苗木生產單位的種植品種帶有較多一定盲目性和趨同性,種植品種雷同化程度較高,缺乏特色,多為雪松、楊、柳、檜柏、國槐、冬青等,“一陣風”現象比較明顯。而國外先進苗木企業大量采用基因技術改良苗木品種,苗木品種的功能性特征十分突出,且成苗生長周期短,抗病害能力極強,抗逆性苗木產業化規模遠高于國內同行。
粗放式管理、專業化程度較低也是苗木生產單位的一個普遍性問題,苗木種植單位對樹種的生物、生態學特性缺乏專業知識,不能根據土壤貧瘠、鹽堿或澇洼情況因地制宜發展苗木,肥水管理、種植密度、病蟲害防治、整形剪修管理等管理技術落后,導致商品苗檔次低,優質苗出圃率低。
三、蔬菜及苗木園林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1.蔬菜種植產業
一是蔬菜生產經營的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蔬菜種植從勞動密集性向技術密集型轉化,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蔬菜的種植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蔬菜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銷售方面的效率。二是蔬菜培植由單季栽培向周年栽培發展,由單一種植向多層次栽培發展。蔬菜種植單位如何延長生產季節,進行周年生產;或者通過采用立體栽培技術;或者進行間作/套種、多層次/多品種/多茬次栽培(例如西紅柿套種西瓜,間作葉菜、蘑菇,瓜類蔬菜套種生姜),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蔬菜生產中的季節性問題,已經成為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三是一些新型蔬菜種植技術應用程度將會進一步增強。微機控制技術,滴灌/微灌技術,昆蟲授粉技術、自動控溫控光技術,防蟲殺蟲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傊?,科技創新,科技裝備水平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將成為蔬菜種植企業發展中的最終動力。
2.苗木園林行業
一是傳統園林綠化領域向生態化發展趨勢。 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破壞了城市區域的生態壞境。傳統的園林綠化單純追求城市綠地面積,將城市區域的植物多樣性簡單地等同于植物種類的多而雜。生態型園林綠化遵循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規律,強調生態系統對自然環境的人工重建和創造,追求生態美、人文美、自然美、個性美和諧統一,通過草地、灌木、喬木的合理配置,構建功能完善、層次分明、結構多樣的植物群落,形成綠地系統的結構形式、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以及與城市功能區的科學合理布局。
二是生態修復市場將日益受到重視。我國經濟過去30年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受很大破壞,特別由于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采及工業生產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影響更為嚴重。生態修復主要是通過人工構建植被、對遭到破壞的陸地河流生態系統,例如裸露的山體邊坡、礦山廢址、受污染的土壤等進行修復,使其逐步回復并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或者通過恢復河岸植備、利用生物膜自凈原理或蘆葦水生植物,改善水環境結構單一性,使水體得到功能性修復。近年來,國家制訂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強調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重要意義,推動了我國各種生態修復市場的快速發展。
三是綠化園林一體化經營成為產業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大多數苗木種植單位和園林設計施工單位是分割的,導致園林工程施工、園林景觀設計和苗木種植及養護不能很好發揮聯動效應。一體化經營方式可以能夠將設計理念與工程施工方案有機結合,提高苗木育種的針對性和前瞻性,降低苗木培育的市場風險。一體化經營未來將成為園林苗木產業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目前園林綠化行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萬穎,《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6).
[2]《2014-2018年中國蔬菜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商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