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遠智
摘 要:水利工程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工程,樁基礎是水利工程的基礎,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施工中對于樁基礎的建設質量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鉆孔灌注樁技術是一種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樁基礎施工工藝,但是由于鉆孔灌注樁在施工前后無法對施工質量進行直觀的觀測因此對于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對于鉆孔灌注樁施工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做好分析并制定好相應的應對預案,嚴格按照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規范進行施工,確保鉆孔灌注樁質量。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質量;問題;控制措施
前言
鉆孔灌注樁是一種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施工技術,其能夠適應各種土質條件,且施工方便因此為廣大水利工程建設單位所親睞。在水利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由于鉆孔灌注樁處于水下施工作業無法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進行直觀的觀測,且成樁后無法通過開挖檢測其施工質量,因此需要對于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都嚴把質量關,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
1 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常見的質量缺陷分析
1.1 縮頸現象
縮頸現象是一種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較為常見的質量缺陷,造成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樁體進行水泥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樁孔周邊泥土產生膨脹所造成的。為避免此類缺陷的產生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使用優質的高標號水泥從而使得澆筑的水泥混凝土在凝固時不會產生大量失水,此外,在樁孔成孔的過程中通過加大泥漿的泵送量從而在樁孔的孔壁上形成一層泥皮而阻隔滲水膨脹現象的產生,也可以在導正器上焊接一些刀片對樁孔孔壁進行掃孔。
1.2 導管進水
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過程中,如接頭部位連接不緊密將會導致灌注其中的水泥混凝土無法均勻的分布于樁孔中從而對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造成此類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導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水泥混凝土灌注時樁孔中的泥漿混入到導管中,做好此類缺陷的處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對鉆孔灌注樁施工時所使用的導管進行檢查,對于存在問題的導管需要及時進行更換或是重新進行密封連接,清除混入到導管中的泥漿后再重新進行灌漿作業,而當進入到導管中的泥漿過多時則需要停止灌漿作業并提出導管,而后使用直徑較小的鉆頭深入樁孔足夠的深度后在重新進行鉆孔灌注樁作業,確保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
1.3 鋼筋籠上浮缺陷
在完成樁孔作業并進行混凝土澆注時會存在著混凝土托起鋼筋籠架上浮的缺陷,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樁孔清理時清理不完全致使大量的泥土殘渣等存在樁孔中,在混凝土澆筑時這些泥土殘渣漂浮于混凝土上并隨著混凝土漿面的上升堵塞在鋼筋籠的底部從而造成鋼筋籠的上升,為解決這一缺陷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針對鋼筋籠與套管配合較為緊密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鋼筋籠上浮多是由于其中鋼筋籠與套管之間夾雜有雜質,因此可以通過增大套管直徑的方式使得水泥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不致卡在套管內壁與箍筋之間。(2)對于套管內壁變形或是附著雜質所引起的鋼筋籠架拔出上浮缺陷在使用套管時首先對套管的內壁做好檢查,對于發現粘附有雜物或是套管變形的需要及時進行處理,確保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3)如樁孔深度過深且需要灌注較多的混凝土時混凝土的上層會因為澆注的時間過長而產生初凝現象,導致凝固后的混凝土表層所性的硬殼會將鋼筋籠上頂從而導致鋼筋籠提升。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將導管的埋深和已經澆筑的混凝土表面處在同一高度而后再提升導管進行混凝土的重新澆筑可以有效的解決鋼筋籠上升問題。
1.4 斷樁缺陷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斷樁是鉆孔灌注樁施工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問題之一,造成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產生斷樁問題的主要原因有:(1)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時導管的提升速度過快過高從而
使得混凝土導管脫離混凝土層。(2)混凝土導管因堵塞而使得混凝土無法連續的澆筑進樁孔中從而造成斷樁。(3)混凝土灌注時所使用的混凝土質量不達標或是混凝土灌注的時間過長從而使得下層混凝土的表面快速凝固從而導致斷層。(4)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時,當表層的混凝土流量較小時繼續注入混凝土將會導致表層下的混凝土順著導管壁沖破表層混凝土的頂面而上升,表層所含有的浮漿和雜質等被下層涌入的混凝土所包裹并最終導致斷樁問題的產生。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產生斷樁問題會對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造成巨大的危害,為避免水利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產生斷樁問題應當采取以下應對措施:對于因機械問題所導致的混凝土導管堵塞問題需要及時的采取措施予以處理,如在鉆孔灌注樁施工初期遭遇斷樁問題可以通過迅速采用氣舉法來將樁孔內并未完成凝固的混凝土吸取并清理干凈,在處理干凈后重新進行混凝土的灌注。當向樁孔內灌注的混凝土高度超過20m時,樁孔內的混凝土將會開始進行初步的凝結,在這一時期處理斷樁問題可以通過切除部分鋼筋籠并使用沖擊鉆來將混凝土全部碎塊后重新進行水泥混凝土的灌注。當水泥混凝土灌注的高度在3-20m的區間范圍內時,針對斷樁缺陷可以通過采用內套鋼護筒使用清水進行接樁的方法來進行處理,在處理時首先通過使用牙輪鉆將樁孔內表層深度約1.5米深度內的混凝土打碎清楚掉而后再使用直徑較小的鋼護筒來穿過鋼筋籠重新構筑護筒結構,而后將新的鋼護筒插入到鋼護筒與鋼筋籠之間的小孔處從而與下層混凝土的表層進行直接的連接構建起新的護筒結構。
2 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的要點分析
2.1 做好鉆孔灌注樁施工前的調查準備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中會面臨著極為復雜的地質情況,此種情況對于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為提高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需要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之前首先對水利工程項目地址的地質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查清水利工程支持力層的深度和強度等的資料,查看項目地址下是否含有卵石層或是礫石層等如含有則查明其具體信息。通過對水利工程項目地的地質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從而為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的編制提供詳實的數字依據,同時詳實的地質數據還能夠對復雜地層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提高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
2.2 做好對于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偏差的控制
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允許有偏差但是需要將偏差控制在一定量的范圍內,為控制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偏差需要注意:(1)條形樁和單樁的基要沿著垂直軸線的方向。(2)如進行區域范圍內的多樁施工時,需要注意的是區域范圍內的邊樁位置的控制,其與軸線的位置偏差要控制在d/6≤100mm的區間范圍內,對于位置偏差較大的樁孔需要重新進行施工。(3)對于區域范圍內的中間樁,此樁位的位置偏差要嚴格控制在d/4<150mm的區間范圍內,這是由于一旦樁孔的位置偏差過大且鉆孔完成后將無法予以糾正,從而造成重大的施工質量事故,因此,需要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引起足夠的重視,確保各樁位的準確性。(4)當在鉆孔灌注樁基礎樁開挖后發現樁位存在偏差時需要及時的采取措施予以處理,對于偏差較小的可以通過重新設計加大地梁或是承臺等的措施予以補救,而對于偏差較大的則會對后續補救帶來極大的困難。為避免此類問題的產生需要在施工前對于各樁位的位置及各項數據進行多次測量核查,為避免鋼筋籠安放偏移所導致的位置偏差需要以鋼筋籠的中心作為樁的中心進行測定,確保樁位的準確性。
3 結束語
水利工程中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是整個工程的基礎,因此需要加強對于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的管控,本文在分析影響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提出了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張忠苗,吳世明,包風.鉆孔灌注樁樁底后注漿機理與應用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1999,21(6):681-686.
[2]洪毓康,陳強華.鉆孔灌注樁的荷載傳遞性能[J].巖土工程學報,1985,7(5):22-35.
[3]樓曉明,陳強華,俞有煒,等.鉆孔灌注樁承載力異常現象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1,23(5):54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