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箐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的影響因素及實施路徑
鄭 箐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思想政治的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在這社會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能夠很好的發揮好育人的良好作用。本文根據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其有效的實施路徑,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在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呈現出多元的文化與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為受教育者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我們要通過相關策略消除消極影響,從而有效的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
(一)有助于人文化精神的培養
人文精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一部分,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人而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并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除此之外,人文精神還有助于拓展人的視野,豐富人的閱歷,從而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同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具有活力。
(二)有利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中國文化精髓的深入理解,并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并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
(三)加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情懷指的是人們熱愛、報效祖國的一種社會意識,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與信仰,同時也是我國五千年發展過程中所沉淀下來的優秀品格。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外部影響因素
1、社會環境
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呈現出全球化,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時還呈現出信息化與市場化,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促進了一些西方的價值觀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例如民主意識、公平觀念、競爭意識等,同時物質主義、信仰危機、道德缺失等這些消極的思想意識也同時在沖擊著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思想政治的教育。
2、家庭環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們的社會生活、家庭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對受教育者的身心也產生的一些不利的影響因素,例如單親家庭很容易使得受教育者缺乏對這個社會群體的認同感,或者因沒有時間照顧而把孩子一個人丟在家中,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封閉孤獨的性格,過渡的溺愛以及獨生子女很容易形成個人主義。
(二)內部影響因素
1、教育者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因而教育者的意識、人格情感、政治理論、能力素質等方面都將會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文化融入,只有把這些能力通過具體的實踐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并有效的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才能夠有效的促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文化的融入。
2、受教育者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學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于學生的社交需要,方能夠促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文化的融入,而目前很多的學生都呈現出孤獨,并影響著學生其他方面的影響。
3、教育載體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載體主要包括有網絡、課程、實踐以及管理。目前網絡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要的載體。
4、教育情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過程中,既需要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還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并在具體的教育活動開展中結合歷史情境、生活情境等,培養學生良好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好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通過有效的利用互聯網技術所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可以有效的把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面的覆蓋,并實行網上與網下的同步進行,對網下的平臺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從而把更多優秀的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當中,不僅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并對文化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另外,還要定期的舉行一些專題講座、文化活動等,通過在活動中融入一定的文化知識,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網上平臺的構建可以通過QQ、網站、微信、微博等網絡載體,加強文化的宣傳,并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對文化的了解。
(二)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
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當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任務與培養目標的不同,因材施教的把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從而有效的提高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把校園作為文化融入載體,構建校園文化角
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進行校園文化構建時,可以通過校園的廣播臺、宣傳欄、學生會等多種硬件來進行文化的宣傳,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得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受到文化的感染,對于他們的道德培養非常的有幫助,同時,還可以構建校園文化角,通過不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愉快的氛圍中增長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四)轉變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盡量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與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通過對多樣化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引導學生進行啟發性的學習,從面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五)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的實踐教學
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是其教學的基礎,便要的還是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首先,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育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融入,具體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既有理論知識的支持,同時又離不開具體的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對具體教學活動的實踐,加深對文化的了解,例如組織學生對一些博物館的觀光,并對其感受進行書寫與表達,或者是利用課后空余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社會服務的活動,通過對社會的了解加強對文化知識的認識。
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并通過積極的學習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道德素養,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1]徐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探微[J].湖北社會科學. 2012(05)
[2]盧景昆,羅洪鐵.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責任[J].思想教育研究.2012(03)
[3]謝曉娟.文化多樣性影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考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7)
[4]蘇振芳.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覺[J].思想教育研究.2012(02)
[5]馬曉云.大眾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0)
[6]吳艷東.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1(09)
鄭箐(1978-),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長江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