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武漢市青山區第一幼兒園湖北武漢430081
聚焦實踐園本研修的新模式
劉 潔
武漢市青山區第一幼兒園湖北武漢430081
伴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推出,全國開展了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旨在使每位教師都能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接受適宜的所需的不同的教育。也因此,各校各園展開了以園為特色的園本教育研修,通過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促進教師的個人素質成長。也正是在不斷探究園本研修方式的過程中,我園深刻的感受到,要想真正的讓園本研修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應該將研修與教師的工作實踐進行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我園展開了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聚焦實踐的新型園本研修工作的嘗試,也在此研修的過程中,我們的幼兒園教科研管理有了新的發展,教師們也在其專業成長中獲得了很多的收獲。
課例研究;教育實踐;園本研修
自1960年代開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歐洲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洲議會的數次重要會議及報告書提出以后,終身教育逐漸形成新的典范,被廣泛推廣至世界各國,成為若干國家制定教育政策的指標原理。我國也早在1980年社會教育法中即明訂“以實施全民教育及終身教育為宗旨”;政府并于1998年為中國終身學習年,教育部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
伴隨終身教育理念的推動,在教師繼續教育模式中占重要地位的,校本、園本培訓也日益的發展起來。這類培訓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有效的幫助教師及時獲得新的教育信息和技能,不斷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實踐能力。正是在園本研修不斷推廣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園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了以課例實踐為載體的園本研修模式,在聚焦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解決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也推動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的發展。
教研管理能力是組織和利用各種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效能和教學質量,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有效的教育環境、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教育信息管理、聚焦并解決教育問題等能量的一種總和。
我園領導者和管理者通過課例實踐,對教師的課堂實錄進行細致觀察,深入了解教師的教育特點、教育水平,了解幼兒的最近發展水平、發展的延伸性,了解教師們課堂教學和教研活動的實情,了解目前教育研究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及教研前沿的信息,從而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研管理能力,形成了以下的一些課例研修的教研工工作管理運用策略,增強幼兒園的管理效能。
積極有效開展課例研究的組織策略基于幼兒園的工作特點我園一直是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園本研究培訓活動。在組織園本研修過程中,我們發現有效的組織和實施課例研究活動,有利于增強教師們參與園本研修的積極性,也增強了教研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我園將園本研修的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參與教師的研修欲望,與幼兒園的教研工作相結合,運用團隊力量,集體智慧有效的實施課例研究,從而也促進了教科研工作的管理。
提升教師專業理論的學習策略無論是園本培訓活動還是教研活動,教師都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撐,這樣才能夠幫助教師準確的運用專業的理論術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研究結論。為了確保教師的理論積淀,我園通過課例研究,聚焦實踐中的問題,讓教師圍繞課例研究的主題,通過集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小組互動學習等多種方式,引導教師在一段時間內開展專業理論的學習,這樣的學習策略,能夠很好的聚焦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更利于教師通過嘗試、修正,力圖使專業理論“自我化”,為教師們的自身專業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行性,也推動了教研工作中對教師個人專業理論學習的管理。
提升教師教育行為的行為跟進策略課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分為“三個階段、兩次反思、行為跟進”。要想每一次的課例研究能夠促進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在分享成果的基礎上,獲得自我教育行為上的發展,就要做好行為跟進的策略,它是完成理念向行為的一個轉移,也是教師們將成果進行內化、再創造,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點。這也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最終宗旨。因此,在每一次的課例研究過程中,管理者不僅僅只停留在活動的本身,而是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引發教師不斷的去實踐和運用,并通過課例研究的制度,將課例研究持之以恒,將我園本研修的有效性不斷的延長。
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個人和集體的教育技能和教研水平的提高,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園在嘗試以課例研究為內容的新型實踐型園本研修的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修模式讓教師們將理論學習通過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在自己做和集體觀課、相互評論、共同反思、探討中不斷提高的過程,是一種個人主動參與,運用集體智慧,在有經驗的教師引領下的個人和集體共同提高的過程。這種園本研修的模式有效的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課例實踐園本研修,讓我們聚焦教師個體成長。
課例實踐研修的過程,讓我們關注到的是教師的親身教學體驗,使教師真正的成為了教學活動的研究者、構建者、創造者。
如: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幼兒主體性發展的教師適宜性言語的園本研修”活動中,大家就幼兒的主體性、教師的教育語言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的理論學習,然后,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就本次健康教學活動課例《眼睛保健操》的指導性語言,全方位的進行了預設,目的是希望通過教師適宜性指導言語的運用,激發幼兒在教學活動中,主動的、積極的獲得發展。這樣的參與式研究過程,讓教師們從教學活動設計,到指導言語策略的運用,有了一次清晰的梳理過程,幫助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活動中,開闊了教師教育指導言語運用的思路。
這樣的理論與實踐相互依托的研修過程,使教師的主體意識得以喚醒,教師在參與課例實踐研修的整個活動過程中,一直都處于學習主體的狀態,有效的激發出了教師研究的原動力。
課例實踐園本研修,讓我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課例實踐園本研修,以解決教學活動中的問題為重點,因此,我園在進行園本研修的過程中,都是在收集教師們都的教學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確立主題來展開的。然后通過課例實踐活動解決教師們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這樣的實踐研修過程中教師們增長了學科專業知識,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眼睛保健操》的健康教育園本研修中,我們發現作為教學活動的觀察者,大家都是從頭至尾的對執教教師及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的,這種觀察的方式看似每個人都在全面的觀察整個課例實施的過程,實際上教師們是很難做到真正的全面的,一方面是幼兒,一方面是教師,還有記錄預設的效果及教師隨機生成的策略運用等等。
問題提出后,大家以此為主題內容,展開了有效觀察方法的園本研修活動,通過學習和討論,大家達成一致,將觀察的教師分為了三組,一組觀察教師對預設策略的運用適宜性情況進行記錄;一組觀察教師對教師在與幼兒互動應對的過程中,隨機生成出來的策略進行觀察,一組觀察幼兒,看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是否被激發出來了。另外,我們將教師的言語范圍又進行了一次縮小將問題進一步的聚焦。
在接下來的研修過程中,教師們在課例實踐活動中觀察的目的性增強了,學習熱情增高了,活動后的集體研討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們記錄的觀察表格化整為零的將課例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清晰的反應出教師策略運用是否適宜的問題。在思維的碰撞過程中,教師們就教學過程中適宜性言語的運用問題獲得了更加深切的體會,也對自我的教育發展形成了自我超越,讓教師們在整個研修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了職業的幸福感。
課例實踐園本研修,讓我們關注教師的實踐智慧。
課例實踐園本研修模式中,我們還設置了“行為跟進”。就是促使教師學會將課例實踐研修過程中,集體智慧的結晶運用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促進教師從經驗型向反思型、研究型、專業型教師的轉型,促使教師行為的轉變。這也是園本研修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開展課例實踐園本研修以來,教師與教師之間構建起了溝通、主動、民主、共識、合作的教研人際關系,這樣研修過程,使幼兒園的園本研修工作迎來了新的學習局面,也帶動了幼兒園教研組研究文化的改善,使教師在教育研究活動中,形成了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群策群力,通過分工觀察、集體分享與反饋,個人教研活動反思,促使教師們形成了研究與學習的共同合作體,構建出一個和諧的教研組,促成學習型教研組的建立,為教師的個體專業發展,搭建出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
通過課例實踐園本研修,我們深刻的意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定要立足于教學實踐,因此,無論是怎樣的園本研修或培訓學習,我們都應著眼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著眼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著眼于教育教學方法的基本規律的探索,著眼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讓教師有機會積極參與,做到按需培訓,跟蹤調研,認真落實,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這樣才能用更高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水平,做好我們的教育,指導好我們的幼兒。
[1]《校本課例研究的現狀與改進策略》作者:黃幸福《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1年21期.
[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作者:楊玉樂《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08期.
[3]《基于課例的校本教研實踐與制度建設》作者:朱郁華《基礎教育課程》2005年06期.
[4]《課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條件: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啟示》作者:胡慶芳《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劉潔(1975-),女,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現擔任武漢市青山區第一幼兒園副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