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又一次成為西方眼中的“壞家伙”。26日,俄國內多個城市爆發示威游行,警方逮捕數百示威者。示威組織者是被稱為普京的“頭號敵人”的俄知名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他本人也遭到逮捕。雖然示威打著反對腐敗的旗號,但它更像是反對派爭取存在感的一場反政府、反普京游行,有示威者喊出“沒有普京的俄羅斯”的口號。面對普京第三次當選總統以來俄國內最大一次示威,西方自然不愿放過插手的“機會”。美國國務院對俄羅斯的逮捕行動表示“強烈譴責”,并指責俄方“冒犯民主價值”,歐盟要求俄方“立即釋放”示威者。巴不得俄羅斯“出事”的西方媒體毫不掩飾內心的期待:這會是“新布爾什維克革命的開端嗎”?在冷靜的分析人士看來,這種期望無異于異想天開,相對于普京強大的執政基礎,上萬人的示威規模不過是“一碟小菜”。明年俄羅斯將迎來又一次總統大選,英國《衛報》稱,幾乎所有人都預計普京會再次參選,也無人懷疑他將再次獲勝。
“軟目標”:梅德韋杰夫
“近年來俄羅斯規模最大的示威游行”,這個標簽是西方媒體在報道俄羅斯這次示威時最喜歡突出的一點。法新社27日稱,成千上萬俄羅斯人26日不顧禁令,在全國舉行反腐示威,包括知名的克里姆林宮批評者納瓦利內在內的數百人被捕。在莫斯科,數千人涌入市中心的普希金廣場,有人高呼“沒有普京的俄羅斯”等口號,有人爬上路燈桿和普希金紀念碑,高呼“彈劾”。當局出動數十輛警車、大批防暴警察,一架警用直升機在空中盤旋。警方逮捕示威者并進行清場,有人使用警棍和噴劑驅散人群。警方表示大約500人在莫斯科被捕,監控逮捕活動分子的網站OVD-Info則稱,至少933人被捕,其他城市也有人被捕。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的消息說,大約4000人在圣彼得堡集會,130人被捕。
英國《金融時報》稱,俄羅斯幾十個城市的數萬人26日走上街頭抗議腐敗,這是多年來針對普京的規模最大的示威游行之一。組織者稱,從西北部的圣彼得堡到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有2萬到3萬人違抗警方禁令,參加在各地舉行的游行。莫斯科警方同時逮捕的人數是有記錄以來最多的,超過2012年的總和,當時警方暴力驅散了針對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的抗議活動。
這次示威的發起者正是反對派政治家納瓦利內,其公開的訴求是反對貪腐,要求總理梅德韋杰夫引咎辭職。3月初,納瓦利內創立的反腐基金會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揭露梅德韋杰夫的“腐敗帝國”。該調查視頻稱,梅德韋杰夫擁有大量房產、土地、游艇和葡萄酒莊園等財產,這些財富來自寡頭們的賄賂和在非政府基金會幫助下從國家銀行獲得的貸款,其資產總額至少為700億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8.3盧布)。視頻被上傳到YouTube上,瀏覽量超過1100萬。針對納瓦利內公布的“黑材料”,梅德韋杰夫的新聞秘書季馬科娃回應稱,這明顯帶有選前行動特點,對于一個被判過監禁、反對當局的人發表的宣傳抹黑式的言論進行評論,沒有任何意義。
納瓦利內可謂是現在俄羅斯反對派的代表人物,他以網絡反腐走紅,并從網絡上走入到現實政治中。在上一屆2011年的議會選舉中,他就利用社交網絡鼓動網民不要投票給統一俄羅斯黨,并稱統俄黨是“騙子與小偷的政黨”,因而名聲大噪。他的這些出格行為遭到俄羅斯相關部門調查,并卷入多起訴訟案件。納瓦利內曾創立過多個黨派,雖屢遭取締,但仍然堅持參與政治活動,2013年參加了莫斯科市長選舉。他還放言要參加2018年總統大選,與普京競爭。今年2月,他因犯貪污罪被判5年緩刑,這可能使他喪失參選資格。
示威開始前,納瓦利內在他的網站上稱,99個俄羅斯城市計劃舉行示威,但其中72個地方當局以街頭清掃、鐘聲音樂會和親克里姆林宮組織活動等為由沒有批準。據俄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莫斯科特維爾法院27日對納瓦利內組織非法集會做出判決,對他罰款2萬盧布,拘留15天。《紐約時報》稱,示威表面上是反腐敗,但也是對普京的罕見公開挑釁,同時是2011年至2012年反克里姆林宮示威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
為什么直指梅德韋杰夫?美國《新聞周刊》分析稱,與“強力集團派”的普京及其他政府官員不同,梅德韋杰夫過去無安全機構任職經歷。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赫布斯特說,梅德韋杰夫被視為“軟目標”。在其擔任總統的最后一年,納瓦利內和其他反對派舉行大規模集會,反對普京重返總統寶座。在普京重新當選后,警方與示威者爆發激烈沖突。普京2012年就職前一天,納瓦利內等數百名示威者被捕,當局隨后加大了對非法示威的處罰力度。而且,過去兩年半,梅德韋杰夫的日子并不好過。西方對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進行制裁,油價下跌,俄羅斯陷入衰退。由于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軍事勝利,普京人氣高漲,但俄羅斯國內經濟危機卻成為梅德韋杰夫的責任。
俄反駁西方干預
俄針對示威的強硬行動迅速引來西方抨擊。美國國務院代理發言人托納稱,“美國強烈譴責數百和平示威者在俄各地被逮捕的行為”,呼吁立即將他們釋放。“逮捕和平示威者、人權觀察者和記者是對民主核心價值的公開冒犯”。
歐盟發言人27日也敦促俄羅斯“立即釋放”被捕的“和平示威者”,并指責俄警方的行動已經妨礙民眾的基本自由。
《紐約時報》27日稱,莫斯科當局出動防暴警察和警用直升機,但基本上沒有出現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25日那種警察毆打示威者的局面。即便如此,警方在莫斯科的鎮壓依然可能令美國總統特朗普兌現與普京“友好相處”諾言的努力復雜化。共和黨議員本·薩瑟宣稱,“美國政府不能對俄羅斯鎮壓和平示威者保持沉默。言論自由是我們的全部,美國人希望我們的領導人厲聲斥責那些踐踏言論、新聞、集會和示威等基本人權的‘暴徒’。”
一些西方媒體也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態度。德國《明鏡》周刊稱,上周日俄羅斯從沉睡中醒過來,人們走上街頭,2011年至2012年那個冬季的抗議浪潮回來了。過去5年俄羅斯發生巨大變化:新的“壓制性法律”、持不同政見者被進一步邊緣化。《華盛頓時報》則用了一個不無夸張的標題:“近年來最大的反克里姆林宮示威動搖俄羅斯”。
針對西方的干預,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7日表示,俄不會考慮歐美提出的迅速釋放非法集會者的要求。“我們不能同意這一呼吁。這表明,我們不會考慮這樣的呼吁。俄羅斯在歐洲委員會做出的承諾并不意味著必須違反本國的法律。”佩斯科夫還表示,這一集會是非法的,在未經批準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實質上是挑釁行為。克里姆林宮十分清醒地分析昨天集會的規模,并不傾向于任何貶低或夸大。他還稱,有證據表明,為鼓動未成年人參加集會,組織者曾許諾給他們現金獎勵,這是蓄意誤導,并使他們面臨危險。克里姆林宮尊重公民立場及表達的權利,但不包括那些挑起非法行為的人。
俄塔社稱,俄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在回應歐安組織議會大會主席批評俄逮捕集會者時說,俄警方對待集會中違法者的方式遠比西方同行要正確,在歐洲國家警方往往動用水槍、瓦斯和橡皮子彈驅逐集會示威者。
俄《生意人報》27日稱,與2012年的示威不同,此次游行者是打著反腐旗號。大家都明白,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實際上人們只是希望進行重大變革,并不是支持納瓦利內。當然要求反腐是顯而易見的,不應忽視這一點,政府也正在加大反腐力度。
“普京依舊是俄穩定的象征”
“俄羅斯星期日示威:新布爾什維克革命的開端?”從美國《福布斯》網站的標題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一些人多么希望俄羅斯“出事”。該報道稱,盡管示威源于對梅德韋杰夫的指控,但示威者卻喊出“打倒普京”的口號。在圣彼得堡,“有人將他們稱為新的沙皇”。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推翻沙皇,導致蘇聯的崛起。俄羅斯對腐敗并不陌生,美國應當留心后果。一些俄羅斯人認為,富有的企業老板及其政界密友繼續瓜分國家財富。至今,這個國家的經濟依然為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地產大亨、電力和礦業寡頭所控制。在“透明國際”公布的全球腐敗指數中,俄羅斯在176個國家中排名131。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種期望顯然是一廂情愿,無非再次印證了西方對普京的敵意。俄羅斯《消息報》27日報道稱,俄列瓦達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大多數俄羅斯人滿意自己的現狀并相信狀況會改善。社會學者分析稱,俄羅斯人滿意自己狀況并積極期待未來的原因首先是“克里米亞回歸后的團結”以及“政治穩定。”而3月初,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調顯示,51.1%的俄羅斯民眾信任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81%受訪者認可普京總統的工作。同時,普京的民意支持率在2月最后一周達到86.1%,是今年以來的最高周平均值。
英國《衛報》27日承認,即使俄羅斯爆發反政府游行示威,普京依舊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穩定的象征。文章稱,普京重新恢復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他公開和堅定地抵制美國全球霸權。明年,俄羅斯將舉行總統大選。幾乎所有人都預計普京會參選,也無人懷疑他將獲勝。即使到下個任期結束的2024年,在掌權近1/4世紀后,估計普京也不會離開政治舞臺。《紐約時報》援引一名示威參與者的話稱,示威改變不了什么,因為大多數俄羅斯人堅決支持普京,但他依然希望表明“還有另一個俄羅斯存在”。▲
環球時報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