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3月26日文章,原題:為什么美國對刺龍應三思 眾議員泰德·約霍不久前發表題為“美國應如何對付中國不受約束的海上欺凌行為”的文章。此文貌似戰略建議,孤立地看可能沒什么,但令人擔心的是文章表現出的怨恨、草率、缺乏探究及膚淺言辭,正越來越支配華盛頓的對華看法。
文章首先評論亞洲海域在商貿上的重要性,接著稱這些商貿可能受到中國威脅,中國“或許”表現出“隨心所欲將外國船只排除出中國近海的野心”。他的證據呢?中國軍隊日益增強的力量和北京對反介入/區域阻絕武器的投資。
誠然,中國一直在努力加強軍力建設。對此能給出多種解釋。比如,中國想要保衛主權和領土完整。因為美國的行為威脅到這些目標,中國要維護自身利益,這是北京打造反介入能力的緣由,也是對中國戰略的一個解釋。
但在約霍的分析中見不到這種解釋。相反,他把中國軍力增長與“排除外國船只進入中國近海的野心”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并非沒有可能,但約霍卻沒告訴我們為什么中國可能排除貿易船只進入該地區,從而損害全球商貿。
那么,中國破壞亞太地區流動的“5萬億美元”商貿的可能性有多大?這些商貿多數來自中國、前往中國,經由中國港口,或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最終通向中國。顯然,破壞這種商貿與中國最重要的利益背道而馳。
約霍似乎清楚這個事實,轉而討論日韓等國家的能源供應。但中國可能攔截鄰國的能源供應嗎?事實上,破壞亞太地區的商貿對中國來說無異于自殺。而且即便中國想做也沒有這個能力。
如此說來,中國打造軍力意在破壞亞太地區商貿的證據何在?作者什么都沒給出,只是假設。即便這樣,此類誤解目前依然盛行。
中國人如今在做長遠打算,若華盛頓精英習慣于發表呼吁美國刺龍的文章,至少應該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刺龍,以及現在和今后10年龍可能作何反應?!?/p>
(作者賈里德·麥金尼,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