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辛斌
中國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速大幅走高。不過,官方仍謹慎表示,目前工業企業利潤仍屬于恢復性增長。
路透社報道稱,中國2017年前兩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明顯改善,實現利潤總額10156.8億元,同比增速大幅攀升至31.5%,比上年12月加快29.2個百分點,比去年加快23個百分點,主因在煤炭、鋼材、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升勢帶動下,相關行業利潤大幅增加。
美國《華爾街日報》27日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的解讀說,1-2月份工業利潤出現較快增長,較多地依靠煤炭、鋼材和原油等價格的快速上漲,雖然煤炭、鋼鐵和石油開采等行業利潤增長較快,但仍屬于恢復性增長。何平表示,反映企業效益的其他指標也明顯改善,包括利潤率同比明顯上升、回款難首現緩解、存貨增長有所加快,但產成品周轉天數繼續減少。
美國雅虎新聞27日稱,中國經濟數據向好得益于中國的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抑制產能過剩。不過,研究機構凱投宏觀經濟學家普理查德認為,不能對上述增長數據“過度興奮”。他預測,到今年年底中國經濟可能繼續疲軟。
但對中國經濟樂觀者還是主流。《澳大利亞人報》27日稱,一年前,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充滿不確定。而一年之后,雖然中國經濟增速降到6.7%,但對中國經濟的情緒更多的是有信心。
而英國《金融時報》27日也評論稱,經歷了5年多的持續惡化后,中國經濟可能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一個中期底部。其內涵不僅僅是狹義的實體經濟企穩,而是增長和金融風險雙雙軟著陸。2017年有望成為中期底部水落石出的一年。▲
環球時報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