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老年骨質增生患者應用物理護理方法及護理的效果。方法 52例中老年骨質增生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增加物理護理方法,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1.5%, 觀察組患者為92.3%,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患有骨質增生的中老年患者采取基礎護理、物理方法護理及心理護理結合的方式進行臨床護理工作,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 緩解患者骨質增生的癥狀, 并且安全性較高, 有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 骨質增生;中老年;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1.073
Observation of method and effect by physical nursing applied in 26 middle and old age osteoproliferation patients ZHANG Wei. Department One of Orthopedics, Fuxin Mining Group General Hospital, Fuxin 1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thod and effect by physical nursing applied in middle and old age osteoprolifera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2 middle and old age osteoprolifer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physical nursing measure. Nurs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61.5%, which was 92.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higher nursing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basic nursing, physic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middle and old age osteoproliferation patients can improve nursing effect in patients and relieve their osteoproliferation symptoms, along with high safety. This method contains clinical valu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Osteoproliferation; Middle and old age; Nursing; Effect
骨質增生也就是增生性的骨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退行性骨關節病變, 是由軟骨組織長期退化作用而導致。機體的任何一個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骨質增生, 而其中, 發生膝關節骨質增生幾概率最高[1]。而其在中老年患者中發病率較高, 往往造成患者行走時劇烈疼痛, 甚至造成行動障礙, 嚴重的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為止, 在臨床實踐中還沒有特別有效的針對性治療的藥物。本文針對骨質增生患者施行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護理工作, 觀察并分析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收治療的52例中老年骨質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6例。觀察組中男15例, 女11例;年齡最小47歲, 最大74歲, 平均年齡(60.2± 4.6)歲;病程最短2年, 最長11年, 平均病程(6.8±1.6)年。
發病原因:年老致病22例, 發生過骨折而致病1例, 軟組織發生損傷而致病3例。對照組患者男14例, 女12例;年齡最46歲, 最大71歲, 平均年齡(60.6±3.8)歲;病程最短1年, 最長10年, 平均病程(6.2±1.2)年。發病原因:年老致病21例, 發生過骨折致病1例, 軟組織受到損傷致病4例。兩組患者病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符合《外科學》對骨質增生的診斷標準:①X光片能夠看到骨質增生的狀態, 嚴重的已經能夠看到游離體。②關節有疼痛, 腫脹, 活動受到限制的現象。③患者無外傷史。因為骨折碎裂后通過受傷位置四周的骨細胞不停地增生進而形成骨痂進行骨的修復, 這也是一種骨質增生的形式。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 具體包括:①心理護理。患者由于長期的受到骨質增生帶來疼痛等問題的困擾, 極易帶有煩躁易怒, 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 護理工作者要主動與患者進行言語交流, 適當的安撫患者的負面情緒, 幫助患者建立樂觀平穩的心態, 增加對治療的信心, 進而主動的配合治療工作, 這對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及成功治愈有著重要的意義。②健康教育。護理工作者要為患者以及其家屬講解與骨質增生有關的知識, 讓其能夠了解自身患病的原因、病情的發展程度, 重點介紹治療的過程需要注意的地方及在以后得生活中要特別引起注意的事項, 教會患者一旦出現復發應如何應對以及令患者學會如何正確的下蹲等[2]。③基礎護理。以患者的實際患病情況作為依據, 合理的使用中藥或者西藥進行藥物護理工作, 適時的提醒患者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時定量的服用藥物, 告知患者如若擅自改變用藥量或停藥可能造成的后果。觀測患者服藥后得臨床表現, 如果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即告知醫生并給予一定的處理。另外, 要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 按照飲食原則制定飲食計劃, 盡量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喝水以提升身體新陳代謝的速率。教育患者要對自身的作息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 保證充足的睡眠, 同時輔助一定量的運動以及與功能恢復有關的訓練[3-8]。
1. 3. 2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進行物理方法的超短波護理。即患者臥位, 選擇好適合的電極, 按照患者病情的輕重以及患病位置選擇合適的適合骨質增生位置的墊物, 確定合適的間隙厚度[3]。而電極和皮膚間的距離根據需要治療的位置和所使用的儀器的輸出功率調整至合適值, 病變位置淺表, 間隙可小一些;而病變較深, 間隙最好大一些。而使用大功率的治療儀時, 間隙要適度的增大, 反之, 間隙需要調小。同時,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發生病變的大小范圍以及所使用的電極的大小, 總之, 要根據實際的狀況合理的調節所有儀器至最適當的位置進行治療護理工作[9-12]。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主要依據患者關節部位的疼痛程度, 活動受到限制方面得到改善的具體情況等對護理的效果進行評價[13]。如果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徹底消失, 關節的功能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疼痛的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為顯效;若果患者在臨床中的主要癥狀得到明顯緩解, 關節活動受限的現象有所改善, 疼痛的癥狀有所減輕為有效;如果患者的各癥狀以及指標, 關節的活動功能均沒有任何改變甚至有加重的趨勢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顯效6例(23.1%), 有效10例(38.4%), 無效10例(38.5%), 總有效率為61.5%。觀察組患者顯效11例
(42.3%), 有效13例(50.0%), 無效2例(7.7%), 總有效率達92.3%。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骨質增生一般起病較為緩慢, 初期癥狀不明顯, 嚴重以后關節部位出現持續性的隱痛, 活動時有明顯的加重癥狀, 休息后稍有好轉[14]。而疼痛一般不十分劇烈, 但與氣候變化有所關聯, 氣壓下降時會出現加重;偶爾可能會出現急性的疼痛, 一般會伴有關節的僵硬癥狀。患病后期關節部位會出現腫脹, 變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運動受限。此病多發于45歲
以上的中老年人群[15]。有調查結果顯示[4], 中老年人患病率高達50%, 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還沒有發現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文對患者進行了常規護理以及增加物理護理的兩種護理方式, 其中基礎護理能夠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 了解患者的狀態, 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構建平和的心態積極的配合治療工作。而飲食護理能夠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 有利于機體的快速康復。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充分認識到疾病對自身的影響, 進而重視對疾病的治療及自身的保健, 有助于減少疾病的復發。同時, 應用超短波物理護理能夠顯著的對患病關節功能進行改善, 并且改善患者的神經營養功能[5], 增加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作用, 進而減輕患者關節疼痛的癥狀[16, 17]。
總之, 將物理護理方法以及基礎護理有機結合, 對中老年骨質增生患者有較好的效果,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慧珍.理療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觀察.當代醫學, 2014, 20(14):109-110.
[2] 劉學義, 張昌華, 潘黔芬.中藥配合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療效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5):467-468.
[3] 楊玉晶, 王鑫洋, 張吉玉.淺談骨質增生患者的護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16):312-323.
[4] 馬桃梅, 楊紅艷.淺談骨質增生的發病誘因及診斷預防措施.基層醫學論壇, 2014, 18(9):1180-1181.
[5] 金紅. 中老年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體會.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7):389.
[6] 姜云清. 探討中老年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33):155.
[7] 王婷. 中老年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體會. 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6(5):24.
[8] 玉文靜. 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3):259-260.
[9] 張春月. 探討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方式及療效.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10):25-26.
[10] 趙青香, 蘭麗娟, 彭冬. 探討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方式及療效. 醫學信息, 2014(35):141.
[11] 陳育娟, 劉秀珍. 規范化護理配合理療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效果.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32):201.
[12] 張文霞. 理療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19):134-135.
[13] 周鳳英, 劉杰. 探析應用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效果.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18):244-245.
[14] 孫靜. 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探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14):266.
[15] 崔楊. 理療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8):243.
[16] 廖志雯, 林毅麟. 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分析. 醫學信息, 2015(5):154.
[17] 周艷. 探析應用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22):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