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萍+徐海萍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送血對臨床用血安全的作用。方法 812例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 將 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1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將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1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采用常規管理+護理送血,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 對比兩組臨床用血安全情況。結果 觀察組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0.7%低于對照組2.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用血質量管理當中實施護理送血, 以保障血液質量, 進而提高臨床用血安全, 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建議在臨床用血管理中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送血;臨床用血安全;血液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1.078
Effect of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on safety of blood use in clinic CHENG Li-ping, XUE Hai-p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enyang Blood Center,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on safety of blood use in clinic. Methods A total of 812 patient with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and 401 patients received from July 2013 to December 2014 as control group, and 411 patients receiv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Safety of blood use in clinic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cidence of clinical blood use security risk events as 0.7%, which was lower than 2.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linical blood use can ensure quality of blood, improve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use, and shows positive impact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It is suggested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blood use.
【Key words】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Safety of blood use in clinic; Blood quality
在臨床疾病的治療當中, 輸血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為失血或缺血患者補充血液, 以挽救其生命。而血液質量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醫療安全, 需要嚴格進行管理。在血液輸送過程中, 如果管理不善, 無疑會影響血液的質量, 威脅臨床用血安全, 輕則引起不良反應, 重則導致患者死亡[1]。因此, 加強臨床用血質量管控十分重要, 需要從血液資源的采集、貯存和運輸等環節著手, 重點加強送血環節的管控, 采取護理送血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臨床用血安全。本研究圍繞本院在實施護理送血前后的臨床用血情況進行分析, 探討護理送血對臨床用血安全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接受輸血治療的8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院于2015年1月開始強化臨床用血質量管理, 將 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1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將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1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男209例, 女202例, 年齡最大82歲, 最小15歲, 平均年齡(51.2±13.4)歲。對照組患者男203例, 女198例, 年齡最大85歲, 最小16歲, 平均年齡(52.4±1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觀察組采用常規管理+護理送血,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分析方法 結合以往臨床用血管理的實際情況, 分析血液儲存, 運輸、站內交接、包裝、發放等環節當中存在的問題。交接程序不完善、工作人員缺乏冷鏈意識、運輸途中未放置冰源、溫度監測不到位以及血液在室溫條件下放置時間過長等, 均會影響血液資源的質量, 需要對以上風險因素嚴加防范[2]。
1. 2. 2 管理方法 加強血液資源管理, 在送血環節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在送血前, 需要對血液進行嚴格的檢查, 隔離不合格血液, 對儲血環境進行嚴格的清潔和消毒。加強儲血和成分分離設備的維護, 加強冷鏈日常監測, 預防細菌感染, 保證血液資源的質量, 進而加強血液資源交接、發放、裝箱及運輸的質量控制。
1. 2. 2. 1 交接管理 嚴格按照《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的相關要求進行送血, 送血工作人員將采集的血液送往成分制備地點, 并與成分制備工作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需要對血液資源進行清點和核對, 確保無誤后進行簽字, 并予以記錄, 該環節大約用時15 min。盡可能降低血液在室溫條件下的停留時間, 必須在低溫條件下進行成分制備操作。而成分制備與待檢工作人員之間同樣需要進行短暫的交接, 但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需要雙方予以簽字確認。然后由待檢工作人員對合格血液進行貼簽和包裝, 并交付給成品庫。在血液運輸的全過程中, 需要多次進行交接, 要求嚴格予以管控, 任何環節都不容有失, 以保障血液質量[3]。
1. 2. 2. 2 血液儲存管理 在2~6℃的溫度條件下進行血液的離心操作, 在移庫和裝箱的過程中需要避免發生碰撞, 防止發生破袋。離心機保持預冷狀態, 滿足血液儲存溫度的不同需求, 合理予以控制, 并符合《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2版)[4]。
1. 2. 2. 3 血液運輸管理 在血液運輸的過程中, 需要使用放置冰源的儲血箱, 使用合格的血液裝箱設備, 以保持低溫環境, 而在長途運輸中, 則需要密切對溫度進行監測, 確保血漿的新鮮程度。嚴格按照血液輸送的相關規定來予以執行。在血液發放時, 需要盡量減少血液在室溫下的停留時間, 避免冷凍的血漿和凝血因子發生融化, 預防細菌感染和血液成分失活。在整個血液運輸過程中, 需要由醫院委派專業的工作人員, 保證血液輸送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提高護理送血水平, 進而保障臨床用血安全[5-7]。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由于血液質量不合格而導致發生過敏反應5例(1.2%), 溶血反應3例(0.7%), 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2例(0.5%), 輸血傳染疾病 1例(0.2%), 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7%;觀察組由于血液質量不合格而導致發生過敏反應2例(0.5%), 溶血反應1例(0.2%), 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0例, 輸血傳染疾病0例, 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7%;觀察組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輸血是臨床急救當中的關鍵性手段, 其對于穩定失血過多患者的體征和改善其臨床癥狀具有顯著的作用效果。隨著血液資源庫存的不斷增加, 能夠更多的應用于臨床疾病治療當中, 但是不合格血液的輸入, 則會引起過敏反應、溶血反應、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以及輸血傳染疾病等不良事件, 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8-10]。這就需要針對影響血液質量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研究, 其中送血環節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血液質量。深入到血液儲存, 運輸、站內交接、包裝、發放等環節當中, 基于規范、嚴格的制度, 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6, 11]。
加強風險防范, 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對于血液管理的薄弱環節予以強化管理。建立冷鏈系統體系, 消除采供血過程中潛在的安全隱患。總結以往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的經驗教訓, 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完善交接程序, 提高工作人員的冷鏈意識。在血液運輸途中, 做好冰源放置和溫度監測工作, 保持低溫條件, 以保障血液資源的質量, 對于相關風險因素予以嚴加防范[12-14]。
規范送血管理工作流程, 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 以提高其業務水平, 糾正送血過程中的不規范、不合理操作, 保證血液交接、儲存、運輸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嚴格進行送血監管, 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控制操作環境溫度, 加強儲血、成分制備以及檢驗等相關設備的日常維護, 保證其性能良好, 并嚴格進行消毒和清潔??s短交接時間, 并做好詳細的記錄。血液需要更多的置于低溫環境下, 預防細菌感染和血液成分失活, 確保其安全、及時的輸送到臨床一線, 幫助更多的患者脫離病痛的折磨, 預防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由于血液質量不合格而導致發生過敏反應5例(1.2%), 溶血反應3例(0.7%), 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2例(0.5%), 輸血傳染疾病 1例(0.2%), 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7%;觀察組由于血液質量不合格而導致發生過敏反應2例(0.5%), 溶血反應1例(0.2%), 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0例, 輸血傳染疾病0例, 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7%;觀察組臨床用血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護理送血對于提高臨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 護理送血對提高臨床用血安全具有積極的影響, 充分保障血液質量, 進一步提高臨床用血安全, 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建議在臨床用血管理中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曉莉, 葉世輝, 張瑤嬋, 等. 實施WHO血液安全戰略, 確保臨床用血安全. 中國輸血雜志, 2015, 28(5):587-589.
[2] 陳昌貴.淺述血液在血站滯留及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9):3889-3890.
[3] 張雅西.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及臨床安全輸血分析.中外醫療, 2012, 31(13):2-3.
[4] 劉秋芳, 徐燕, 趙彥燕.加強血液質量管理以確保臨床用血安全.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8):430-431.
[5] 梁靜, 鄭淑賢, 劉雯.單次或分批次配發血制品對臨床輸血安全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2):116-117.
[6] 賈春媛.采供血系統的冷鏈管理研究.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16):40-42.
[7] 任俊霞.分析血站對血液質量的管理與控制.當代醫學, 2016, 22(4):17-18.
[8] 王華芬, 蔣福敏. 護理送血站對臨床用血安全的作用.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5):450-451.
[9] 葛白娟, 劉斌, 王淑賢. 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臨床用血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護理學雜志, 2011, 26(10):21-23.
[10] 王華芬, 宋瑤姿. 護理送血站組建及信息化管理. 護理與康復, 2011, 10(11):993-994.
[11] 鄭英, 孔文兵, 賴清. 臨床輸血護理中的安全監控. 醫學信息旬刊, 2009, 1(7):286-287.
[12] 張麗, 巴哈爾·阿不拉. 血液配送的流程改進與管理. 護理學雜志, 2012, 27(8):54-55.
[13] 陳劍蘋, 徐玉蘭, 朱妮. 臨床安全輸血中護理程序的應用.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1, 24(3):360-361.
[14] 朱鳳清, 李小珍, 盧佳. 領血專用箱在臨床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