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 目的 探析產科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行對于減輕新生兒黃疸的影響。方法 8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 隨機將患兒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患兒給予母乳喂養, 實行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 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產科優質護理服務, 對比兩組首次排便時間、排黃便時間及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結果 治療組患兒首次排便時間(2.21±0.22)h、排黃便時間(28.87±1.21)h明顯短于對照組(5.63±0.44)h、(60.02±2.1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后6 d內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發生, 同時促進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 促進提前排便, 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產科;優質護理;新生兒黃疸;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1.085
Influence by obste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LI Hong. Zaozhuang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aozhuang 27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obste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80 infant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reast feeding, along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obste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Comparison was made on first defecation time, yellow defecation time and serum total bilirubin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first defecation time as (2.21±0.22) h and yellow defecation time as (28.87±1.21) h, which were much shorter than (5.63±0.44) and (60.02±2.14) 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level after 6 d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Obste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can reduce occurrence of neonatal jaundice, accelerate serum total bilirubin level decline and early defecation.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Obste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Neonatal jaundice; Influence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 其病因十分復雜,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將會嚴重損害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 造成新生兒運動障礙、遺留智力問題甚至死亡[1-5], 因此必須嚴密觀察新生兒病情變化情況, 盡早利用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同時還要實施優質護理服務, 使患兒膽紅素水平得到降低, 幫助其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本次研究針對新生兒黃疸實施產科優質護理服務, 探究護理措施對于治療效果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6年1~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1例, 女39例, 平均年齡(14.3±1.5)歲, 平均體重(3.25±0.62)kg, 其中順產58例、剖宮產22例。隨機將所有患兒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所有患兒均排除母乳性黃疸, 因此后續可以母乳喂養。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母乳喂養, 實行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 利用發放文字材料、觀看視頻及講解演示等方式對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和指導;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產科優質護理服務,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加強孕期指導 進行常規的母乳喂養知識指導, 同時還要在孕期指導準媽媽合理飲食, 以減少新生兒黃疸的發生, 妊娠期間準媽媽飲食必須要有節制, 不能過饑過飽, 并忌食辛辣食品及酒類, 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與蔬菜, 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同時還要合理控制體重的增長, 預防妊娠期糖尿病, 為減輕新生兒黃疸做準備。
1. 2. 2 產科因素干預 圍生期因素可能會對新生兒黃疸帶來一定影響, 相關高膽紅素危險因素分析研究指出, 宮內窘迫、頭顱血腫、剖宮產等因素都是新生兒黃疸的高危因素, 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充分重視圍生期的各項可控因素, 例如為產婦提供心理支持、嚴密觀察產程及指導分娩配合要領等, 從而有效降低剖宮產率, 注意無菌操作避免發生感染, 為產婦產程過程中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從最大程度上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此外, 由于延遲健康足月新生兒臍帶鉗夾可以使新生兒早期血紅蛋白濃度得到增加[6], 因此推遲鉗夾臍帶也可以為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帶來一些益處。
1. 2. 3 產后護理 由于新生兒黃疸與患兒出生體重下降直接相關, 因此護士必須嚴密觀察患兒的喂養情況, 按照實際需要進行哺乳, 母乳對于促進新生兒腸胃蠕動非常有利, 有助于新生兒膽紅素的快速排泄, 但是喂養不足也會造成黃疸的發生[7-10], 因此, 必須將新生兒大便次數準確記錄下來, 然后及時和醫師交流溝通。對于高危兒或早產兒來說, 應加強游泳、撫觸等護理干預, 并仔細觀察其皮膚顏色, 進行膽紅素的皮試篩查。
1. 2. 4 出院前評估與宣教 新生兒膽紅素高峰期在患兒出生之后的4~5 d, 而目前健康足月新生兒出院時間多數在出生之后的48~72 h, 由于家長的觀察能力、知識水平有限, 出院之后發生黃疸的危險性較大, 因此在出院之前必須測定膽紅素水平、評估高危因素, 對出院之后發生黃疸的可能性進行預測, 同時利用有針對性的隨訪及宣教工作, 降低新生兒黃疸發生的幾率。此外, 家長還要了解新生兒黃疸的危害, 平時注意新生兒衛生, 定期為其更換內衣, 注意多曬太陽、保護眼睛, 嚴格按照醫囑定時服用退黃藥物, 母乳性黃疸嚴重患兒可以暫停母乳, 待消退之后再回復母乳喂養。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實施護理干預后對比首次排便時間、排出黃便時間。干預后每天上午8時由專業人員測定血清總膽紅素水平, 連續測定6 d, 比較兩組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變化。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兒首次排便時間、排黃便時間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后6 d內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產生的, 不同患兒表現出了不同的臨床表現, 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新生兒黃疸的早期監測工作, 尤其是要充分重視黃疸發展快、早產兒等高危患兒, 避免新生兒黃疸發展成核黃疸[11]。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減輕新生兒黃疸程度, 同時有效預防高膽紅素血癥, 促進患兒胰島素等的分泌, 增強患兒的吸收與消化功能, 對于健康發育非常關鍵[12-1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患兒首次排便時間(2.21± 0.22)h、排黃便時間(28.87±1.21)h明顯短于對照組(5.63± 0.44)h、(60.02±2.1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后6 d內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 可能是因為包括游泳護理在內的優質護理可以幫助患兒擴張血管, 從而促進其血液循環, 同時游泳時水池為新生兒創建了與母體羊水相類似的環境, 新生兒獲得了安全感[18], 同時游泳還能增加運動量, 使新生兒產生饑餓感, 促進進食量的增加以及排便、膽紅素的排除。
綜上所述, 產科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發生, 幫助患兒提前排便, 促進血清膽紅素水平的降低, 可以獲得較好的護理效果,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婷, 陳潔, 王循紅, 等.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優質護理對產后抑郁的影響.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3):479-481.
[2] 靖彩虹. 短時多次藍光療法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效果觀察與護理.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18):120-121.
[3] 李建青. 白蛋白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的研究.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7):161-162.
[4] 譚倩文. 白蛋白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的研究. 中外醫學研究, 2014(1):124-125.
[5] 廖偉瓊, 陳華萍, 鄧瑋筠, 等.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5(7):107-108.
[6] 梁秋梅. 淺析臍靜脈停搏后斷臍對新生兒臍帶脫落及血紅蛋白的影響.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1):93-94.
[7] 程娟. 純母乳喂養對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影響分析. 心理醫生, 2015, 21(9):212-213.
[8] 王彩芳, 海冬, 王巖, 等. 對臍血膽紅素高值母乳喂養新生兒的早期干預及其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42):42.
[9] 余厚容, 黃承益, 陳庚容. 喂養方法對新生兒黃疸程度的影響分析. 現代醫藥衛生, 2016, 32(2):279-280.
[10] 劉學蘭, 何玉瑛. 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和生理性黃疸的影響分析. 母嬰世界, 2015(14):37.
[11] 鄧連方, 王菊廷, 李慶梅. 實施產科優質護理對產婦產后子宮復舊、乳量分泌及新生兒生長發育促進作用的探討. 中國現代 醫生, 2015, 53(18):139-141.
[12] 曹利鳳. 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在產褥期管理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20):15-17.
[13] 王春波. 產科優質護理服務對減輕新生兒黃疸的重要作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70):301.
[14] 張雙華.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作用. 臨床醫學工程, 2014, 21(11):1493-1494.
[15] 溫宇霞. 婦產科的優質護理服務對產婦的影響. 吉林醫學, 2013, 34(33):7075.
[16] 劉宇. 婦產科的優質護理服務對產婦的影響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7):4104-4105.
[17] 王琳.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作用. 母嬰世界, 2015(10):305.
[18] 王麗. 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對產婦產后子宮復舊、乳量分泌的影響.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6, 3(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