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霞
摘 要:體育教學需要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才能順利完成,體育教學對全面順利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有著重要的意義,但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處于被動局面。本文通過分析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體育;問題;策略
體育教學需要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才能順利完成,由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術和技能,從而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能力和良好意識品質的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它對全面順利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處于被動局面。為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消除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更好地進行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有必要研究和分析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改之有效。
一、中學體育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在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面,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存在著重育體、輕育心、忽視思想教育,重競技、輕普及、抓少放多、忽視面向全體同學的教育觀。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體育教學成為“分數第一”,單純以提高學生運動成績為目的的應試教育。只重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能力的培養;只重視少數學生的選拔,而忽視全體學生的發展;只重視眼前的短期教學效果,而忽視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一)體育內容教學內容簡單,趣味性
在體育教學的內容上,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和體育教師把體育課變成單純圍繞體育達標和中考體育加試項目的反復練習與考試課。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卻籃球不會打、足球不會踢,單杠雙杠沒學過、山羊跳箱沒見過。這樣做實際上是把體育教學的目標任務簡化為只提高少數運動項目的成績。二是選用教材簡單、重復、單調。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無意義重復階段。各年級所教內容重復太多,水平接近或相似,或者只教給學生單個技術而無實戰應用與相關的理論。
(二)體育教學方式受傳統模式禁錮
在體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些教師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停留在“灌填式”與“強制命令式”階段,過分強調“教師中心”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的現象比比皆是?;蛘吒恪耙坏肚小倍鲆晫W生個體的差異性。千人一面,一樣的要求,一樣的負荷。要么就干脆來個“放羊式”,“一個哨子兩個球,曬曬太陽吹吹牛”,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并非偶然與個別。筆者認為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體育厭學現象在中學生中普遍存在。也導致了我國中學生的平均身高、體質與運動能力開始落后于同是亞洲國家的日本。
二、針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根據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學的要求,結合現階段的實際,筆者認為要解決體育教學中現存問題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轉變觀念,關注學生綜合發展
首先是轉變教育觀念和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重新設定體育教學的目標,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指導的教育教學觀。把體育教學從傳統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的灌輸與傳授為中心轉向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為中心。同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展,切忌“分數第一”的短期行為。
(二)教材內容內容選擇科學合理
合理選配教材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師應注意所選教材的科學性、基礎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學內容對學生各方面發展的影響,并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多種潛在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徹底改變“考什么”就“教什么、練什么”的功利思想與短期行為。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體育教學教學的物質條件——場地與器材的制約性。教學中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不管一開始有多大吸引力,最終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比如在耐久跑教學時如果讓學生經常圍著操場一圈一圈單調乏味地跑,學生練習幾次后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從此對耐久跑喪失興趣。但如果我們在耐久跑教學中穿插一些圖形跑、越野跑、走跑交替等方法,不但可以排除學生對耐久跑的厭倦情緒,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的創設,可進一步維護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永遠想學體育。
(三)突破傳統,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改變過去以“教”“灌”為主的方法體系注意引導和啟發。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曉之以理,使學生明確上體育課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體的道理:只有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才;只有獲得強健的身體,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學習;只有打好身體基礎,才能夠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更好地為國家服務……從而目標明確,認真上好體育課,形成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體育教學要由過去學生“跟著練”轉向學生“自主練”。做到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注意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搞簡單的“一刀切”和“強制命令”,確保學生在已有水平上都有提高,并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尤為明顯,針對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教師應該對學生采取多方面的說服教育,利用課上、課下時間進行,必要時協同其他教師或家長來全方面地進行,讓學生對身體健康有一個全新的詮釋,使其充分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漸地產生一種想具有健康體魄的愿望。同時要不失時機地發揮多數同學喜歡體育運動的個性,讓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愿望,發展學生的體育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