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煦
【摘 要】我國的戲曲藝術經過長期文化積累,是傳統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戲曲藝術范疇中,它是由幾大行當共同組成的,并且各個行業之間并沒有呈現出明顯的優劣,同時也不會對戲曲演員的藝術創作進行界限劃分,這樣演員就能夠真正體會出創作者的藝術創作理念及個性。而丑角在戲曲表演中占據主導地位,其表演及妝容等都具有較強的個性特色,本文對丑行表演進行了探討及研究。
【關鍵詞】戲曲;丑行;表演
中圖分類號:J8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039-01
眾所周知,戲曲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這些行當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在戲曲表演中,每個行當都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丑行的表演非常重要,在形式上獨具風格,表演難度也比較大,細膩的表演形式和手法更加能夠展示戲曲的魅力。
一、丑行的妝容特點
滇劇的丑行表演,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丑角在戲曲表演中起著襯托主角的作用,同時在整場表演中又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流傳著“無丑不成戲”的戲諺。丑角在妝容上是比較有特點的,一般都會用白粉在鼻、眉、眼處勾畫出白塊,嘴上點一些墨點,塑造幽默滑稽的形象,可以說是運用了漫畫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喜劇特點。從整張臉來看,一般都是選擇一種比較夸張的膚色為主色,然后再勾畫眉、眼、口、鼻等面部紋理。丑角的妝容有“三塊瓦臉”之說,主要就是運用線條勾勒出兩塊眉、一塊鼻窩,又稱“三塊窩臉”。丑角的形象就是要夸張突出人物的特點,讓觀眾能夠印象深刻。
二、丑行的服裝特點
丑行的服裝與其他形式的行當存在一定差異性,并且極為講究,首先,丑行的服裝應當以表演舞蹈身段相貼近,在富有靈動性的同時,使服裝能夠跟隨表演者身體的律動做出改變,因此丑行的服裝要起到輔助作用,增加觀賞性。通常情況下,丑角都是以幽默形象為主,并以滑稽搞笑的形式出場,不僅如此,在表演中還要適當地加入舞蹈動作,所以服裝大多以長袍及寬衫為主,而服裝材料要選擇較為輕柔的材質,不能緊貼身體,使舞蹈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能夠不被服裝所束縛。其次,為了使服裝能夠更加符合丑角形象,通常也設計得較為浮夸。第三,丑行的服裝要能夠代表特定的形象,因此應當具有一定的形象烘托價值。丑角在表演某個人物時,可以通過服裝將人物的基本信息展示出來。例如,當丑角頭上帶的帽子極為破舊,衣衫也破爛不堪,腰間所系之物為破草繩,觀眾通過這一服裝特點就可以判定丑角所要表演的角色是乞丐;如果丑角身穿紅色官衣,腳穿朝方靴,那么就說明丑角要扮演的角色是一名縣官。第四,丑角服裝顏色的差異性能夠為表演烘托氣氛,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因此,可以根據丑角服飾上的圖案及顏色對其所扮演的人物形象進行判斷,并且還可以透過服飾表現形式了解其所代表的象征意義。
通常情況下,丑角的服飾會以花袍及花衫等為主,人物設定不僅與服飾有關,還能夠體現所要反應的現象及事物本質。因此,丑角的服飾應當從各個部分、各個角度體現人物的特點及性格,使觀眾能夠更加清楚、透徹地了解到丑角所要表現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丑角服飾的精髓都體現在細節之處;另一方面,服飾更是配合演出的最好道具,能夠起到烘托氣氛、調動觀眾感官意識的作用。
三、丑角的表演特點
由于丑角的形象表現主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一般丑角都以扮演小角色為主,雖然如此,如果沒有丑角的襯托,整場戲就會缺少美感,因此,丑角在藝術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為表演增添多樣化內容,在突出主體的同時,使整體更加和諧,表演結構也能夠更加生動。
丑角演員不僅要具備較強的丑行基礎,更要是文武全才,雖然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將表演內容逐漸深化,但是表演者也不能過分注重形式化,將自己的表演困頓在預設模式中,這樣就顯得表演缺少生氣。因此這就對丑角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表演過程中,丑角要在不脫離表演目標的基礎上,做出靈活轉變,帶給觀眾新鮮靈動的觀賞體驗。
綜上所述,戲曲丑行表演是一項難度較高的藝術表演形式,目前在各大劇種中都需要丑角演員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最佳表演氛圍。戲曲文化之所以能夠延伸至今天,不僅有創新精神做依托,更要與時代發展需求相融合,并在優化創新的基礎上實現表演藝術的升華,從而滿足當今時代人們對藝術美感的追求,增強觀眾的感官體驗。
在戲曲舞臺表現形式多樣化的今天,我們更應當走進劇場,感受丑角獨特表演外表下隱藏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陳瑞云.驚·丑——淺談京劇丑行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4(4).
[2]李玉昆.戲曲行當化特征與“生行”“丑行”的分類[J].戲劇之家,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