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掘一線是煤礦生產的前沿主陣地,因工作地點空間狹窄、系統復雜、設備集中,又常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塵、礦壓、沖擊地壓”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因此,安全是煤礦生產管理的第一要務,是各項工作的根本點和出發點。考慮到影響生產及可能產生的不確定安全隱患,技能訓練、考核一般很難在生產現場進行;建立專門的實訓基地再現井下的實際生產場景,需要大量的系統配套設施,工程巨大、維護困難,難以實現。因缺乏實訓條件,造成理論培訓課堂化、技能訓練基礎化、專業技能訓練局部化,是目前職業技能培訓的無奈狀況,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著培訓的質量。如何才能突破客觀條件的制約,更快更好的培養技能型人才,實現培訓與生產現場的良好對接,現代模擬仿真技術將為我們架起一條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
關鍵詞:安全培訓現狀;模擬仿真技術;應用效果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179
1 安全培訓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中明確規定:“新進礦山的井下作業職工,接受安全教育、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72小時,考試合格后,必須在有安全工作經驗的職工帶領下工作滿4個月,然后經再次考核合格,方可獨立工作。”師傅帶徒的模式仍是新工人熟悉崗位技能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新上崗的員工對井下工作環境、設備不熟悉,又缺乏實操訓練的基礎,很容易出現程序顛倒、誤操作、誤動作等異常情況,很容易誘發事故,不僅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由于操作不當,也嚴重影響了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受師傅操作理念、習慣的影響,如果師傅有不良習慣,徒弟就很難養成規范的操作技能。
國內煤炭采掘一線崗位工種的技能訓練,考慮到影響生產及可能產生的不確定安全隱患,一般很難安排在生產現場進行;建立專門的實訓基地再現井下的實際生產場景,需要大量的系統配套設施,工程巨大、維護困難、運轉費用較高,也難以實現。因缺乏實訓條件,造成理論培訓課堂化、技能訓練基礎化、專業技能訓練局部化,是目前職業技能培訓的無奈狀況。采掘一線人員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安全培訓過程中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和技能,導致培訓效果非常有限,從根本上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培訓的質量。
2 模擬仿真技術的主要特點
(1)形象:是指模擬仿真裝置生動、直觀,可以提高受訓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克服因老師素質的差異、學習內容的枯燥給教學帶來的影響。
(2)科學:模擬仿真實訓操作系統依據煤礦三大規程,操作過程中融入 “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規范工人的技能操作,使培訓過程更加科學、合理。
(3)簡易:是指模擬仿真訓練裝置能夠將復雜的技術動作、操作要求簡單化、科學化,使學員更容易進行操作訓練,考核過程既規范又具有可操作性。
(4)安全:采用模擬仿真方式對職工進行培訓,學員可以在地面安全的環境中熟悉、操作各種復雜設備模型,即使操作失誤,也不會真正發生危險。
(5)互動:不是簡單地運行事先編制好的程序,它重點強調受訓學員的親身參與,特別強調學員參與其中的沉浸感。同時,學員與虛擬環境之間可以有多空間的信息互動作用。
(6)高效:模擬仿真實訓操作裝置是把模擬仿真技術引入實訓教學,受訓學員置身于仿真環境之中,可以充分調動感覺、運動和思維通道的學習機能,知識獲取的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3 模擬仿真技術的應用效果
3.1 實現以學員為主體的教育培訓模式,大大提高安全培訓質量
模擬仿真技術與先進的現代教育培訓通道相結合,徹底改變了過去單一性的、以文字為主的課本教育培訓資源的形式,使安全培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模擬仿真技術可以實現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對受訓學員進行安全培訓。學員既可以根據培訓內容、技能要求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設計和選擇,反復進行自我訓練,達到以學員為中心的個性化培訓目標,安全培訓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2 實現技能訓練的安全、經濟、高效
(1)安全性煤礦井下受到多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加之系統復雜、空間狹窄,采掘一線的每一個生產或操作環節都可能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洞察能力不強、操作不慎等,可能誘發安全事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采用模擬仿真培訓方式對學員進行安全培訓,學員不需親臨其境,便可以在地面展操作練習。
(2)經濟性應用計算機模擬仿真,節省了大量的生產設備、設施方面的投入,不需要消耗訓練器材,節能環保,大幅降低了培訓成本。教學中無故障維修、機器維護保養護費用的發生,也不需要安排專職人員進行機械的定期檢修保養。可以輕松實現與多媒體技術的對接,同時進行對多個學員的技能培訓,且不占用現場設備的生產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企業效益。
(3)高效性虛擬現實設備可以模擬出各種感官環境,學員可以充分利用其感官去聽、察、嗅、觸,使人產生一種沉浸其中的強烈之感。在模擬仿真技術支持下,模擬仿真裝置與實際設備功能相同,操作方法完全一樣;通過模擬仿真系統實現多次重復性操作訓練,實現對規范操作的熟練化,比在實際生產中更為便捷和高效。
參考文獻:
[1]運用高新技術占領培訓鑒定領域的制高點[J].陳宇在仿真模擬技術研討會上的開幕詞.
[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J].
[3]黃守國,崔樹清.利用仿真技術提高實訓教學質量[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8(08).
[4]沈學利,張紀鎖.虛擬仿真在煤礦安全培訓教育中的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作者簡介:張立新(1978-),男,山東曲阜人,本科,燕山大學一級實習指導教師,主要從事采掘類培訓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