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娜
摘 要:“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通過任務的提出、分析、實現與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及教學水平。鑒于此,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詳細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Office教學中的運用,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Office教學;運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32
0 引言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要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正好滿足了這一要求,它以任務為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的能力,被廣泛運用于Office教學中。
1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新型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種或多種具體任務或問題,并以這些任務或問題為驅動,創設出真實的教學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帶動學生完成設定的任務或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引導或與學生協助完成設定的任務或問題,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被動教學模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人協作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點是以任務或問題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課堂主體,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時,提高了教學水平。
2 任務驅動教學在Office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2.1 應注重任務設定的趣味性及生活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給學生設定任務或問題時,應以學生的具體狀況為基礎,盡可能選擇具有吸引力和新穎性的任務或問題,創設與學生生活或興趣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在設計任務或問題時,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考慮設計任務或問題的難點、重點及知識點的含量,保證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自主或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任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2.2 設計的任務要有目標性
教師在Office教學過程中,應先明確教學的總體目標,并把總體目標逐步細化成小目標,然后將每個小目標對應的學習內容設計成學生易理解和掌握的任務或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的總體目標。
2.3 設計的任務要有系統性
Office課程中的每一節課都有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因此在設計任務時不能只是獨立考慮教學設計的某個章節,而要有系統性,是每個章節布置的不同類型的任務相互銜接,成為有機整體。如根據Word、Excel、PowerPoint等每個章節設計教學任務時,應盡量考慮任務中操作涵蓋的知識范圍盡可能包括其他章節或者整個章節的知識點,以保證Office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2.4 設計的任務要有層次性
在實際的計算機教學中,每個班級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及難易點進行任務布置,確保大多數學生都能選擇到難度適中的任務。如第一層次,教學目標應確立為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即教師布置一個任務后,先示范讓學生先熟練模仿完成布置的任務,從而初步理解和掌握任務中所涵蓋的知識及技能;第二層次,教師給出布置任務的結果,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探索和開拓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層次,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開放性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協作完成,充分發揮學生思考、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協作的精神。總之不同層次的任務設計讓全體學生在Office課程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不斷地向著更高層次努力,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Office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運用策略
3.1 教師引導,明確學習任務,確立教學目標
教師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過程中,要圍繞Office課程教材內容創設與當前的學習主題,建立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具直觀性、形象性。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布置一項制作公司宣傳單任務,里面涉及到藝術字、圖片調整機文本框制作等多個小任務。在制作前,教師先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從其他作品或者日常生活所見中引出制作存在的問題,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完成所規定的每一個學習任務,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3.2 轉變教師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Office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待學生明確并掌握了設計任務后,教師要轉變角色,肯定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操作或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只是進行巡堂檢查,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加以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
3.3 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
當學生自主或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給予積極的評價。如教師將巡堂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教學內容疑難點與關鍵點進行及時的講解,并附予實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邀請學生講解自己的作品,并介紹其想法和操作方法,教師給予評價和講解,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3.4 重視任務的分析和總結
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展開小組交流和討論,互相評議最終創作成果,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議,教師給予適當的總結分析,一來可以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分析任務當中的操作難點、操作重點及知識難點;二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再度創新的欲望,進一步改進任務,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Office教學中進行任務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統籌兼顧,因材施教,為學生設計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思維,從而達到最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梁亮.任務驅動教學法在Office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16):47-47.
[2]吳耀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Office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 2011(70):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