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晨+蘭寧寧+李福冬+胡佳伊


摘 要: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愈演愈烈,但在農村這一塊的發展卻顯得特別緩慢。因為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落后,上網用戶比例小;而且我國目前農業生產方式仍然還是“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模式,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農民的網絡知識欠缺,電子商務觀念滯后等原因,使得電子商務難以普及到農村地區。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建議是:需要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的參與;積極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技能人員,發展農業貿易促進機構;培訓在線交易用戶組和農產品消費市場;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從事傳統農業產品貿易到企業電子商務的轉型。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安徽省
一、背景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從事商務活動。電子商務是現代社會中,一些精通通信技術和業務規則的人才,通過信息的技術手段等手段,進行各種低成本與高效率的商品交換活動。電子商務不單單局限于網上購物,還包括很多的商業活動,如企業之間的經濟貿易,以互聯網為平臺,順利進行采購、銷售等一系列的經濟活動。
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過去的五年我國電子商務加速發展,五年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35%。現在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平臺電商,就是讓地方按照平臺的標準來生產,在統一進行銷售,這是一種垂直B2C的模式。在原產地有所控制和采集,讓產品直接通過平臺賣給用戶,這就是平臺電商。
我國土地面積遼闊,其上農產品種類豐富,而且這些農產品分布的地域、氣候也不相同,我國的農業規模是僅次于工業的國民經濟第二支柱產業,傳統農業耕作方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現在的農業也在向著現代化轉型,農產品在注重產量的同時,也必須注重安全和衛生。人們更樂意接受“純天然”產品。隨著農業科技投入不斷加大,農業也變得更加機械化,現代化。
二、電子商務的現狀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化的人背景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提高運營效率、加強營銷、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人們對電子商務的關注程度在迅速上升。自中國加入WTO以后,為農產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同時也使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新形式的農業電子商務,現在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密切關注。雖然如此,但因其發展變化太快,導致理論研究脫離實際。目前,國內專家學者從事農業電子商務基礎理論及模式研究的人員,相對于其它學科還是很少的。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非常巨大。再者因為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更需要新鮮事物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的商業形式已經成為主流,農業的發展也必然離不開電子商務的推動,而電子商務在移動客戶端的市場更為廣闊。在全國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同時,城郊農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指以農產品生產為中心而發生的一系列電子化交易活動,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對農產品包括其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產銷量等方面一的公布與收集工作。其具有交易虛擬化、銷售效率高成本低、交易過程透明化的特點。對于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來說,好比是它的貴人一般,是它的一項有力補充,農產品本身的保鮮度、季節氣候等因素的限制,給電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其不僅僅只是種植業生產的產品,還包括養殖業、林業、水產業生產加工的產品,這些都是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體。在1990年左右,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網站越來越發達,一系列優越的條件使得農產品與電子商務進行完美結合,其發展勢頭也越加迅猛。首先,農產品行業容量大,我國是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大國,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平臺;其次,我國大部分還采用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而言,為其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觀經濟基礎
三、安徽省各類農產品相關數據分析
據國家統計局安徽省2010年至2015年的谷物、豆類、油料、糖料、蔬菜、園果水果產量數據可以看出,安徽省的農產品產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且2013年至2015年以后產量有較大的上升幅度。
由安徽省2011年-2016年統計年鑒的數據趨勢圖可以看出,安徽省用于國內貿易的農產品零售額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且2012年-2015年上升幅度較大,這反映了在2012年以后安徽農產品輸出量開始迅速增加,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與電子商務在安徽省的蓬勃發展是分不開的。由圖可知,在2012年以前,安徽省農產品市場國內貿易的出口量較少。這是因為在2000年-2009年電子商務還處于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時期,直到2012年電子商務進入成熟期以后,安徽省農產品市場才進行電子商務的廣泛普及。最后,得益于電子商務,農產品對國內其他省份的出口額也開始大幅度增加。
四、安徽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網絡基礎設施落后,小型互聯網用戶的比例居多
據統計安徽省2014年農村地區人口309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50%以上。但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了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報告顯示安徽總網民數只有2225萬人,網絡的普及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在同樣的區域里面,城市人口中網民的比例也要比農村網民要多,越向農村地區發展,網民的數量越少。甚至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一些農民根本不會使用電腦,更談不上使用互聯網,這樣就造成農村、城市信息的不對稱。只有解決了農村互聯網基礎建設這個問題,電子商務才能真正給農民帶來方便。
2.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
我國目前農業生產方式仍然還是“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模式,低質量的生產經營模式市場,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農民分散化、產能低、市場集中化程度不高,這對形成緊湊有序的質量標準體系產生了不小的阻礙作用。因此,電商無法向百分百消費者提供質精價優的統一化產品,相比于傳統銷售模式客戶與自己所要選購產品面對面這一優勢而言,在建立起標準化的產品篩選體系和獲得大部分消費者的信任之前,這一局面短期內將無法改變,這必然會流失一大部分對產品質量挑剔的消費者。
3.農民缺乏網絡知識,電子商務概念滯后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推行,使得農村地區基本消除了文盲,但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社會,那些不懂得運動互聯網的農民們已然成為了這個新時期社會的文盲。因此,互聯網的普及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發達國家的農民基本能夠掌握現代的計算機技術,懂得使用互聯網終端設備。若是安徽省響應國家號召要實現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話,則必然要改變農民目前的這種狀態,否則安徽的電子商務很難發展起來。
五、安徽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策
1.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的參與
政府可以運用宏觀調控、控制稅收等手段鼓勵企業更多運用電子商務;可以通過降低上網費用,來刺激消費;可以通過以資金或優惠政策支持研發活動,提高電子商務技術水平。
互聯網交易面臨的問題就是信任的問題,農產品的消費面對網絡平臺的供應商,特別是對于一些小規模農戶或個體農戶來說,無法知曉對方提供的農產品的真實情況。這樣會導致電子商務中的買賣雙方在農產品的信息上的不對稱,對同一農產品間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影響交易的達成。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由國家相關的部門針對農產品的類別,品質分別制定不同的標準,所有人都按照這個標準實施,這樣就解決了農產品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和產品質量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交易的農產品貼上標簽,根據產品的標簽,可以追溯到農產品的產原地,這樣消費者可以直接在平臺上,了解所購買商品的信息,便于交易的達成。
2.積極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技能人員,發展農業貿易促進機構
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雖然已有一小部分農村用戶知道電子商務,并主動參與其中,但他們自身文化程度較低,對網絡知識的認知、接受和應用能力仍普遍低下。另外,電子商務建設投資資金大,周期循環長、維護較為頻繁,導致他們懷疑電子商務能帶來的巨大商機和利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要想搞好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定要發展好的。
一方面針對農村地區一些文化程度相對高的地區,其相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高。因此首先對他們開展電子商務知識的培訓,培訓好了以后讓這些人進一步帶動其他人。另一方面也還是通過政府政策,鼓勵一些高等院校的畢業生深入到農村,幫助農戶們搭建電子商務平臺。
3.培訓在線交易用戶組和農產品消費市場?
O2O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主要服務農產品提供者所在當地,可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模式進行實現。在網站的推廣方面,開展多種多樣的線下活動,在各地開展各種地推廣活動,還可以通過線上的各種資源,如網絡促銷、微信營銷的方式推廣電子商務平臺,加強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民電子商務的可信度。具體方式:首先,通過廣播、電視、講座、分發傳單等方式對電子商務宣傳和培訓,讓農村居民對電子商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二是鼓勵農業生產企業在農村率先發展電子商務,作為農村電子企業發展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帶動農村其他企業爭相效仿;另外也需要利用政府部門的職權,建立農村居民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去推廣電子商務,最終使得電子商務得到廣泛普及,居民間電子商務的思想根深蒂固。
4.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從事傳統農業產品貿易到企業電子商務的轉型
加快當地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類的企業首先可以在互聯網上先建立自己的網頁,并逐步建設成為站點,利用互聯網這一公眾媒介,在企業自身的網站上開展產品宣傳,推銷自己的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和其他的農產品競爭的時候,還可以利用自身各方面的優勢與其他單個農戶的產品進行競爭。培養龍頭企業實行一定的寡頭壟斷市場,通過與互聯網把供應鏈聯系在一起,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運輸物流成本,把農產品推向到城市市場去中。
六、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廣泛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而興起,它的發展可以很好地解決安徽省農產品市場高成本,信息不對稱等一系列問題。我們應該以我國的基本國情結合安徽省實際的情況作為參考,把農產品電子商務真正落實下去,讓省內的每家每戶都能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好處,進而相繼富裕起來。而且隨著農村農戶們的加入,電子商務的消費群也在不斷地壯大,其發展趨勢也是愈來愈好。
參考文獻:
[1]金敏力.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沈陽理工大學,2006.
[2]鄧秋林.農產品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李雋波.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與創新對策.桂林理工大學,2014.
作者簡介:張家晨(1995- ),男,江西南昌人,安徽財經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貿易經濟學;蘭寧寧(1998- ),女,山西忻州人,安徽財經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