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深化對外開放中實現對發達地區產業項目的順利承接是真正汲取開放紅利的有效路徑與手段。本文對改革開放過程中蘇州順利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現地區經濟跨越發展進行剖析研究,研究得出:深化對外開放中,蘇州大力構建以蘇州工業園區為核心的承接轉移平臺促進了蘇州經濟的迅速發展,其發展經驗值得經濟欠發達地區嘗試與借鑒。
關鍵詞:對外開放;蘇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區
一、蘇州的開放經濟體系與蘇州工業園區建設
開放是實現經濟高效、穩健、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其核心邏輯之一就是在深化開放的過程中順利承接產業轉移,在引入高質量企業及項目的同時,利用外部市場、促進居民就業、提高人民收入、拉動區域內需,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蘇州在改革開放中的發展勢頭非常突出,2016年蘇州GDP總值達15475.09萬億,人均GDP總值為145637元,長期據江蘇首位,而在全國百強城市排名中,蘇州也名列第七名。2016年,蘇州新設外商投資項目784個,實際使用外資60億美元,其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占比42.8%、50.0%。蘇州經濟的飛速發展得益于其開放的經濟結構,從而得以順利承接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項目,而在這一過程中,蘇州工業園區起著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蘇州工業園是1994年我國成立的第一個跨國合作項目(與新加坡共同建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蘇州經濟的核心增長極,根據蘇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工業園區的用電量占蘇州全市8%以上的用電量,創造了蘇州17%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將近30%的注冊外資、到賬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屬于蘇州工業園區貢獻的。可以毫不猶豫的說,蘇州深化對外開放、順利承接產業轉移的關鍵性手段與工具就是蘇州工業園,因此本文就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進程與路徑進行分析,以期為欠發達地區順利承接產業轉移提供經驗,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二、蘇州工業園承接產業轉移的推進路徑
在深化對外開放中,蘇州參與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就是:大力構建以蘇州工業園區為核心的承接轉移平臺,這實現了蘇州經濟的快速騰飛,由此我們分析深化對外開放中蘇州承接產業轉移的推進路徑,本質上是分析蘇州工業園區模式的發展推進路徑。
1.規劃:明確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合理選址
蘇州工業園的規劃非常科學、合理、可持續性強,具有較強的前瞻性,這得益于新加坡裕廊工業區先進經驗的借用,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就是科學規劃,明確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合理選址。蘇州工業園區對規劃非常重視,且中間不輕易的、臨時改規劃,基本實現了“一張規劃圖,使用二十年”。在園區規劃中首次引入了“白地”、“灰地”、“彈性綠地”等科學規劃理念,對短期內不明確用途的地塊實施彈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開發效益和集約利用水平。事實上,在蘇州建設工業園區的地址選擇上也非常謹慎,蘇州工業園一開始的目標定位就是成為蘇州地區的開放型經濟新高地、重要經濟增長極,因此對于區位條件的要求較高,雖然蘇州東部基礎不是最優,但仍選擇蘇州東部,東臨上海、西靠太湖、南接浙江、北枕長江,海陸空交通體系初步形成,其中:軌道交通20分鐘可抵上海、60分鐘能到南京,與滬、寧、杭融入了同城軌道化體系,這與欠發達地區隨意化選址、隨便改變園區規劃有著天壤之別。
2.建設:注重軟硬件設施條件的共同營造
借鑒新加坡裕廊工業區的發展經驗,蘇州工業園區明白硬件實施建設與軟件設施建設都非常重要,因此園區的建設路徑上采取軟硬件同步突進的戰略導向。首先,在硬件設施上,效法了“鳥未到但先筑巢”,從而來吸引“金鳳凰”入駐園區,建設原則基本遵循“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適用性原則,嚴格按規劃功能區域和控制指標整體推進開發,園區內的各類項目都進行了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測算,在建設審批、園區招標、建設用材等各方面都采取了一站式解決制度,既確保效率,又杜絕腐敗,更能確保硬件基礎設施的高水平建設;其次,在軟件建設方面,各園區不僅僅是采取財稅優惠來吸引優質企業,而是站在外資的角度來考慮期需求、滿足其合理需求,實現園區與企業的共贏,如在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各類證件審批等方面度都堅持企業優先、效率優先,園區實現了由管理型平臺向服務型平臺轉變。在軟硬件設施條件都準備好的情況下,蘇州工業園區二十年來共累計使用外資接近300億,超過100加世界500強企業在工業園內投資或者設點。
3.創新:持續的革新工業園區的發展理念
蘇州工業園區在蘇州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開拓創新先鋒軍的角色,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體現:第一,在我國資本要素異常缺乏的背景下,蘇州工業園區并沒有對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項目進行一把抓,而是創新的采取“擇商選資”理念,對科技創新型、資本要素密集型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并積極做好相關保障工作;第二,蘇州工業園區的管理是由園區管理逐步向城市公共服務管理創新發展,這得益與其創造性地設立了投資決策、審計和薪酬三個專業委員會,提高決策效率、優化決策理念,并開始對園區的國資企業進行了分類考核機制,使得今天的素質工業園區猶如一座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第三,蘇州工業園區積極融入時代發展潮流,如大力推廣“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融入自貿區建設等。毫無疑義,蘇州工業園區的迅速發展,得益于其不斷革新的發展理念。
三、蘇州工業園承接產業轉移的經驗啟示
從蘇州的發展經驗可以看到,工業園區經濟模式是順利承接產業轉型的可行路徑,但必須整體規劃,做到精益求精,以期最大效能的發揮出工業園區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經濟增長的作用。
1.工業園區的整體規劃科學嚴謹,且工業園區的發展定位非常明確
從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可以看出,且整體規劃非常的科學、嚴謹、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反觀許多地方的工業園區,其建設思路與功能定位并不明確,只是急于上項目,其規劃、建設布局的隨意性強,并未確立明確的發展定位,從而使得某些城市存在好幾個工業園區,這無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產業集群優勢的形成,最終降低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蘇州的經驗可以看出,欠發達地區要想順利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就必須在工業園區的選址上便利化、建設上超前化、定位上明確化,既要營造條件吸引企業的入駐,又要確保企業入駐后不僅能獲得園區的軟硬件設施支持,還能充分享受因產業集群帶來的知識外溢、信息便利等紅利。
2.工業園區的硬件設施建設過硬,但工業園區也要注重軟環境建設
軟硬件設施條件是衡量一個工業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準,目前各地區基本認識到了工業園區硬件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如能源、交通、教育、醫療、供熱等方面的供給建設都受到了廣泛重視,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國內工業園區往往非常“高大上”,但從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來看,只有軟硬條件都得到滿足,工業園區的經濟活力才能真正被激發出來,才能真正實現產業轉移項目的順利落地。目前,財稅扶持政策是各大工業園區的核心招商引資手段,但事實這是一條非常粗放的招商引資道路,園區應該在知識產權保護、高精尖人才引入、審批服務工作優化等方面去吸引企業,真正使得入駐企業享受到良好的配套服務。
3.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不斷創新,并明確創新性人才的培育與引流
工業園區的規劃定位其實一旦管理層重視起來,該目標還是容易達到,但是要實現工業園區發展思路的不斷創新,這就需要園區與企業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人才的培育與引流。在人才培育方面,蘇州工業園區通過為園區內企業與各大高校建立聯系渠道,搭建“高校+企業”的產學研互幫互助合作橋梁,實現了人才的有效性培育與持續性供給;在人才引流方面,通常來說,一般是以市級政府部門來確立人才的引入,而蘇州工業園區卻發揮許多資源來吸引創新性的高精尖人才,設立科技領軍人才網,并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項目進行獎勵與扶持,吸引優秀人才入駐園區,實現園區的持續創新發展。
四、結論
縱觀蘇州構建開放經濟體系的歷程,其僅打造了一個蘇州工業園區來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就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并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其核心在于蘇州在蘇州工業園的規劃、建設、維護、改革、創新等各個方面都立足現實需求、考慮長遠發展,而在這所有的環節里都在考慮企業的需求、人的需求,園區積極的由管理方向服務方轉變,真正的為蘇州、企業、人民的發展貢獻服務與力量,這值得欠發達地區去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韓云,劉捷.蘇州整合園區經濟新模式[J].中國改革,2015(11).
[2]何磊,陳春良.蘇州工業園區產城融合發展的歷程、經驗及啟示[J].稅務與經濟,2015(2).
作者簡介:孫漩(1995- ),女,安徽亳州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