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縣域經濟是構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經濟發展的程度,關系著財政收入和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發展縣域經濟,已成為當下的重點。本文從和林格爾縣的發展概況入手,分析了和林格爾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特點。通過分析和林格爾縣的概況,找出了和林格爾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經濟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縣域經濟;產業結構
縣域經濟發展的快慢程度,直接關系到縣級財政收入的增減、農民的增收以及縣域經濟資金積累的程度。因此,如何實現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成為了我們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和林格爾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
1.和林格爾縣地理概況
和林縣源自于蒙古語,意思為20間房子,因清朝初期新設驛站有20間房而得名。位于內蒙古中部,原屬于烏蘭察布盟管轄,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歸屬呼和浩特市管。東界是涼城縣和山西省右玉縣,南接清水河縣和山西省平魯縣,西是托克托縣,北是土默特左旗和賽罕區。地形地貌多樣,屬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
2.和林格爾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
(1)和林格爾縣總量分析現狀
近些年,和林格爾縣的縣域經濟發展速度快,規模也在持續的擴大。2012年和林格爾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7億元,2013年生產總值為140.69億元,比上年增長0.1%。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40.9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015年生產總值153.13億元,比上年增長7.6%。由此可見,近些年來和林格爾縣縣域經濟總體上呈現發展快速,規模不斷擴大的特點。
(2)和林縣三大產業發展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和林格爾縣的第一產業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2012年和林格爾縣的農業生產總值為22.1億元,截止到2015年和林格爾縣的農業生產總值就增長到了22.50億元。2012年-2015年和林格爾縣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分別為104.1億元、70.10億元67.44億元、69.23億元,年增長分別為18.3%、-2.8%、-1.0%、8.5%。第三產業由2012年的42.5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60.39億元,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和林格爾縣三大產業產值總體上呈現出增長趨勢,產業結構比例得到不斷的優化和調整,但是和林格爾縣的產業結構比例卻依然不合理。和林格爾縣三大產業結構比例從2012年的13.10:61.7:25.2調整到2015年的14.70:45.2:40.1,三大產業的產值比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產業比重變化不大,第二產業比重從原來的61.7下降到45.2,而第三產業的比重大幅增加,從2012年的25.2提升到40.1。這說明,和林格爾縣三次產業的結構得到了大大的優化,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逐年加大,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
現代經濟發展理論認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是由消費的拉動,第三產業應該占國民經濟比例的60%以上,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比例的20%左右,第一產業占國民經濟比例的10%左右。由此可見,和林格爾經濟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優化和改善的空間。
二、和林格爾縣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比較滯后,建設資金缺乏
交通、環保、郵電通訊等基礎的設施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雖然和林格爾縣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和林格爾縣工業建設的時間比較短、起步比較晚,經濟總量還是較小,根本無法提供如此龐大的建設資金。也正是因為建設資金的缺乏,致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無法充分發揮和林格爾縣應有的區位優勢,越來越制約著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2.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尚不健全
和林格爾縣的部分企業采取“企業+農戶”生產經營方式,與農戶間建立了共同發展、相互依存的伙伴關系,但是這種機制仍處于起步階段,還不太完善,企業和農戶所面臨的風險比較大。
3.鄉鎮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難以實現企業的規模效益
就和林格爾縣的發展趨勢來看,鄉鎮企業的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在離工業園區較遠的地方。同時一些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體現在:第一方面,和林格爾縣企業布局規劃不合理,比較分散,因此,集聚效用不能發揮出它的重要作用。第二方面,和林格爾縣的交通發展緩慢,使得分散的鄉鎮企業之間溝通不暢,工業園區的輻射效用在鄉鎮企業的發展中幾乎沒有體現。
4.經濟發展中存在金融服務弱化問題
近年來和林格爾縣信貸投入總量逐年上升,但同存款增長和經濟發展需求相比卻極不平衡,貸款增長速度低于存款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遠遠落后于縣域經濟本身的增長速度,與縣域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5.文化教育落后,勞動力素質低下,高端人才嚴重缺乏
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人才已經成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林縣非農業人口僅占總人口數的11.6%,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的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而職業教育建設的又沒有跟上,導致勞動力素質低。發展現代農業、工業等產業都要求勞動力掌握一定的技術,文化水平低嚴重限制了勞動力對技術的掌握、經濟的發展。高端人才的嚴重缺乏越來越成為和林格爾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經濟、貿易和管理類的外向型、復合型人才缺乏。
三、和林格爾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1.注重人力資源
加強對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認識,使廣大群眾提高理念,加大對改革的力度,使和林格爾縣鄉鎮企業變成管理科學、產權分明的市場主體。其次,企業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突破的關鍵是人才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和林格爾縣政府和各鄉鎮企業必須特別重視吸收人才在鄉鎮企業中所發揮作用,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在和林格爾縣鄉鎮企業經濟的發展中,要樹立以人才強國戰略為核心的方針,大力完善和林格爾縣的人才體系。同時,在鄉鎮企業的發展中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加強企業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和林格爾縣鄉鎮企業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2.堅持市場經濟價值導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具有成本低、易銷售、附加值大等優點,鄉鎮企業就可以依附于工業,立足于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如和林格爾縣馬鈴薯種植已經成為山丘區農民致富的主要耕種作物,并己經形成規模,如果引進馬鈴薯深加工企業,可以延伸產業鏈條,增加其附加值,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增加農民收入。
3.適時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走獨具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農村區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林縣通過根據獨特的地理與區位優勢來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策略。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和林格爾縣在整合現有農業資源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惠農的支持力度,走產業化、專業化的農業生產道路,深化“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機制。
4.利用當地歷史文化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和林縣在魏晉南北朝時是鮮卑族故地,在和林格爾縣的盛樂地區更是鮮卑族都城的所在地。和林格爾縣要充分發掘這段歷史,打造特色文化,努力提高文化的影響力。此外,和林格爾縣的剪紙藝術也是源遠流長,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吸引了廣大海內外游客的目光,并在2008年,和林格爾縣的剪紙藝術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之內。和林格爾縣合理、正確的發展思路,使和林格爾縣當地的歷史文化成為和林格爾縣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劉偉,蔡志洲.經濟增長新常態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求是學刊,2016,43(1).
[2]周更.對國際金融背景下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J].求知,2010(01).
[3]胡小芳.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J].工業c,2016(3):00014-00014.
[4]陳耀.新理念下的城鄉協調與縣域經濟發展[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