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中醫藥院校信息化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
楊倩
(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社會,信息化教學已被廣泛地運用于各類高校的日常教學。以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對中醫院校信息化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了目前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中醫藥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問題;對策
信息化教學是指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持,結合現代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學。近年來,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態,受到了各類高等學校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比起傳統教學,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不言而喻,筆者以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學改革為例,對中醫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進行了探究。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十二五”期間,加快了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初步建成了校園網絡應用平臺,包括校園管理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校園通訊平臺、教學資源庫管理平臺,配套建設了多媒體教室128間、2間錄播控一體化教室平臺系統、20間實驗實訓視頻直播實驗室、1000座位數的微機室和電子閱覽室、25個醫、藥技能虛擬仿真實訓室,購買了人衛版醫學教學素材庫、超星電子圖書、維普期刊網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期刊等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已初具規模。
1.1多媒體技術廣泛使用
目前學校所有課程均制備了多媒體標準課件,改變了傳統的一只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掛圖的教學方法,能夠真實生動地展示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機能、疾病演變和轉歸過程等,如人體解剖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等形態學課程,通過聲音、圖像、動畫、視頻、文字來表現醫學現象、原理等,使學生能夠獲得較生動的學習體驗。
1.2虛擬仿真技術初步使用
虛擬仿真技術是指通過仿真虛擬現實環境,使用戶與之互動交流的技術[1]。醫學課程教學強調學生的實踐及臨床應用能力,通過使用虛擬仿真技術,學校的護理急救、外科學、病原生物學、藥理學、中藥制藥技術、針灸推拿、中西醫診斷、常用護理技術等課程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如參與虛擬通關游戲練習,可以使學生較為容易的掌握藥品生產過程中GMP管理規程。
1.3網絡課程及云班課試點應用
網絡課程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體現了網絡教育資源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學生可以自主使用學校的網絡課程平臺和精品課程平臺進行選修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的學習。云班課平臺是教師在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上用于開展課堂教學互動的云服務平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使用云班課平臺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及完成課后的作業布置與反饋評價工作。
2.1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元化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有限,大多是通過課本與課堂上教師的講授來獲得知識。而在信息化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手段逐漸變得豐富化、多樣化。學生可以使用電子閱覽室、數字化圖書館查找和閱讀學習內容相關的各類電子書籍,也可以訪問如MOOC(慕課)、網絡公開課等各類公開在線學習平臺以及學校建設的網絡精品課程平臺,搜索相關的課程信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有疑問,也可以及時通過互聯網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2教師教學方式發生轉變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教”變“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中心主體者,而在信息化教學中,課堂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能夠自發主動地探求知識,而不再是被動地被教師“灌輸”知識。傳統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單一,大多采用常規的講授法、演示法來進行教學,而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學方法的中心從教師的“教法”向學生的“學法”進行了轉移,開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2.3學生的思維模式發生了變化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模式較為單一,通常是由教師引領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討論。而當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者時,思維基本處于活躍狀態,能夠自主對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思考,這表現出信息化教學中學生擁有了獨立的創造性思維模式[2]。
3.1傳統的教學思維需要進一步更新
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可以這樣概括:課堂越來越少,網絡越來越多;講授越來越少,交互越來越多;作業越來越少,項目越來越多。反觀目前的信息化教學,課堂仍是主陣地,課堂傳授仍是主要途徑,教師的教學重心還是主要放在課堂的講授上,注重的是學生如何能夠更多地接受所講授的知識。離“課堂是交流成果、答疑解惑場所”的信息化教學要求相差甚遠。
3.2信息化教學手段單一落后
有些教師誤將信息化教學理解為在僅在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如制作課件、錄制視頻、將教材內容進行形象化處理,課后將自己擬定的作業傳到教學平臺上等。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展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并非信息化教學本身,因為它并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運用豐富的信息資源,未能體現出教師和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
3.3師生的信息化教學意識有待提高
目前的信息化教學處在被動階段。一些教師不愿意采用信息化教學,認為無法把握,無從下手;一些教師嘗試了信息化教學,對取得的效果不滿意,不愿意進一步深入推進信息化教學。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對信息化教學也不太適應,主要表現在當缺少教師直接的學習監管的情況下,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放縱自己,作業甚至簽到都由他人代勞。
3.4信息化教學的軟硬件設施仍需加強
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近幾年為推動信息化教學進行了投入,但離滿足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內存容量小,網速慢,無線網絡資源也很有限。一棟教學大樓若有幾千學生上課,無論如何是無法滿足所有課堂信息化教學需要的。此外,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有待完善,特別是醫學類專業核心課程,資源仍較為匱乏,這也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開展。
3.5教學評價方式需要完善
目前,教師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課時收入。實施信息化教學,教師表面上課時減少,但課外的付出卻大大增加,這樣一來應如何計算教師的工作量?以前主要是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在實施信息化教學后,該如何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如何對學生的學業質量進行評價?這些新問題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但是,對推廣信息化教學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
4.1堅定不移地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大學生是成年人,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從各個渠道全面地獲取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探索能力。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通過網絡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知識。學生將來的發展水平將取決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善用信息的能力。基于學校的責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的考慮,學校目前對學生的信息化學習不敢放開,學校自身成為了深化信息化教學的絆腳石。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認清信息化不可阻擋的趨勢,著眼長遠,大膽嘗試,不斷改進,堅定不移地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4.2教師的教學重心需要改變
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的工作重點應放在課前的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資源的利用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只有適當地整合各類信息化資源,根據學習內容開展各類教學活動,才能保證成功地完成信息化教學任務。為了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要,教師應該不斷的接觸各類信息化資源與信息化平臺,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運用各種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質與教學研究能力,確保能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合理應用。
4.3改變傳統的教學效果評價
1)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信息化的環境下,教學手段新穎,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多樣化,更容易從自身感興趣的方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如果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讓我學”變成主動學習“我要學”,學習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提升,就應該給予肯定;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會更多地與教師交流,與其他同學合作,培養出協作學習的習慣就應給予更高的肯定,改變了過去過于依賴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價方法。
2)評價學生的信息化水平。對于學生來說,互聯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媒介。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自主學習、對課堂任務的探究、與他人的協作交流大部分是基于互聯網來進行的[3]。通過信息化教學的熏陶,學生應該逐漸適應使用各類信息化手段學習的方式,在學習中將信息化水平的培養與課程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學校可以引進某些軟件系統檢測學生的信息化素養,考察學生的檢索能力、篩選能力、運用能力等。
3)認可多元的教學反饋評價。傳統教學中教學評價使用的方式較為單一,常以練習、考試等形式來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這種方式并不能使教師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者,可以對自身進行評價和反思,教師也可以采用某些信息化手段記錄學生學習的過程并加以觀察[4],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使教學反饋評價變得多元化,從而使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根據反饋評價能夠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這就需要學校完善各種不合時宜的制度,采用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
根據此次研究表明,信息化教學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顯著的、積極的。教學信息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手段,促進了學生的知識構建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時教師的教學素質得到了提升,教學質量有所提高。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必然成為未來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學是多學科綜合的嚴謹科學,醫學生必須要掌握各類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適應社會進步的需求。因此,醫學類專科院校面對信息化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定要大膽嘗試,敢于創新,深化教學改革,才能使信息化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
[1]崔夢舸.醫學虛擬現實技術發展與應用[J].電子世界,2015(18):188~189.
[2]汪永君,孫偉,陳英.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比研究[J].醫學信息,2014,(26):11~12.
[3]鐘日輝,陳宏珊.基于WebQuest的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7,17(5):79~83.
[4]張友斌.信息化學習的特點及其學習者的特殊要求[J].信息通信,2013(7):285.
[編輯] 一凡
G642.0
A
1673-1409(2017)16-0074-03
2017-03-21
楊倩(1991-),女,碩士生,主要從事計算機教學與研究工作,307521161@qq.com。
[引著格式]楊倩.中醫藥院校信息化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4(1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