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微,孫宏志,王金利,張紅石,徐慧穎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互聯網+”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的構建及應用探討
王 微,孫宏志,王金利,張紅石,徐慧穎*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利用信息化多媒體實訓資源靈活低耗的優勢,結合“互聯網+”理念與“學習流”、自主學習教育理論,提出了以《實踐能力發展地圖》與《實訓拓展網絡手冊》為規則與內容的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的初步設計構想。該資源庫可應用于個體化、協作化自主學習的多個環節,預期在確立資源組織策略規范、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學生能力培養與發展、教師信息化專業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積極意義。
“互聯網+”;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
在當今以智力資源為依托的“知識化”“學習型”新時代,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向自主性、適應性、創新性、合作性和終身性方向轉變的有效途徑[1],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創新前沿。同時,實踐育人工作亦是高等院校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開展的信息化實訓教學打破了復雜現實資源壁壘,已被公認為現實化實訓教學的必要構件。
然而,通過對基于精品課程群的醫學基礎課程自主學習平臺的構建與應用研究發現,我校乃至全國各醫學精品課程網站中與實訓相關的內容寥寥無幾,多作為理論課程的實驗實踐組件呈現[2],而組件提供的內容也僅僅是實訓任務書的電子檔[3]。究其原因,可能與目前國內極少有單純的實訓課程獲評精品課程有關。因此,中醫實訓網絡資源先天缺乏系統的規劃和使用指導,缺少聯系和呼應,不方便學習者進行系統的學習。這些現狀亟待改善。如何在高校教學中合理運用網絡信息化實訓資源,以適應實訓教學理念與思路、體系與內容、方法與手段的更新,最大程度發揮其教育教學效能,成為擺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課題。鑒于此,我們利用信息化多媒體實訓資源靈活低耗的優勢,結合“互聯網+”理念與先進的“學習流”、自主學習教育理論,提出了以“互聯網+” 為驅動的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的初步設計構想,以期在信息化多元化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按照專業學科門類梳理中醫實訓項目,羅列實訓學習內容;以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為參考,通過研究深入挖掘各實訓門類、項目的層次結構及開設方式,從而設立實訓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活動及各個活動發生的時間次序和邏輯關系規范。探究適當的網絡載體,以《中醫實踐能力發展地圖》的形式將實訓學習活動按照時間邏輯規范順次連接,形成有向流程,構建指導性學習流。
本設計中擬構建的指導性學習流包含3個主要層次:1)宏觀地圖:即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醫護理學三個學科門類中目前常規實訓項目及創新性、設計性實訓項目構成的宏觀指導性學習流;2)專業地圖:即在宏觀地圖基礎上,依據學生專業特點,為其推薦的具有專業側重的指導性學習流;3)個性地圖:即根據學生專業水平及興趣愛好測評結果,為學習者設計出個性化的知識組織策略,量身定制適合其現有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升其實訓能力的指導性學習流。
設計以規范性《中醫實踐能力發展地圖》為基礎,分析各中醫實訓項目的原理、內容、結構、學習目標、組織形式、考核形式等方面的特點[4],據此分類;依據實訓特點確定媒體使用目標,并以媒體-內容-目標三維模型和決定媒體選擇幾率的公式為指導[5],研究選擇媒體類型的最優決策,探討各個類別實訓項目知識呈現的高效資源形式組合策略[6],采用適當的資源類型呈現項目原理、應用器具、儀器設備、操作過程等知識要點,并與前述《中醫實踐能力發展地圖》相結合,制成配套的《實訓拓展網絡手冊》。
在外部結構的選擇上,主要突出結構清晰、框架眀了和網絡化三大特點,從而實現其自主性與共享性。根據以往教學資源建設經驗,開放性網站框架可以很好地執行上述功能[7],即將資源庫構建為實訓自主學習網站。網站內容包括以《實踐能力發展地圖》與《實訓拓展網絡手冊》為主的學習資源,中醫實訓課程信息,學習任務發布,學習效果評價,交流討論,網上答疑及后臺數據處理等。提供宏觀、專業、個性化三種指導性學習流作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參考。以此為依托,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中醫實訓管理和運行的規章與程序,實現對教師、學生、學習內容、課外活動的信息化管理與服務。
4.1 基于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的個體化學習教學模式 學生在“互聯網+”概念驅動下的實訓自主學習網站中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興趣愛好進行測評,依據測評結果選取適當的《實踐能力發展地圖》,以此為指導規劃自己的個體實訓學習計劃,并以《實訓拓展網絡手冊》為指導,系統開展實訓學習,實現自我選擇、自我建構以及自我評價。亦可利用網站提交個別實訓需求、項目設計方案,提高其創新思維與能力。
4.2 基于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開展的協作化學習教學模式 通過學習網站中便捷的網絡交流,在不同學生個體間構成長期或短期組織,達成學習協作。根據以往教學研究與實踐經驗,以協作學習為策略[8],在系統中利用競爭、辯論、合作、PBL、SP病人、伙伴、設計等基本模式,開展基于信息化自主學習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對中醫院校學生的團隊協作、社會參與、情感認知、學習態度、專業發展和創新等能力的均有促進作用[9]。
4.3 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與現實中醫實訓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學習網站中提供學習內容,發布學習任務,在現實中提供實踐操作機會,綜合學生在網絡上與現實中的學習行為與結果進行評價,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及遠期規劃提出指導性意見。從而重設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使之由課堂上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監督者、評價者和反饋者,成為學生網絡與現實教學之間的關鍵紐帶。
5.1 確立資源組織策略規范角度 通過中醫實訓指導性學習流的研制,最終確定的中醫實訓學習活動時間次序和邏輯關系規范,以及進而研制出的中醫實訓項目資源呈現形式的媒體選擇最優決策和高效組合策略,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為非教育技術專業的一線教師自行組織、設計、制作中醫實訓多媒體資源提供明晰的理論指導。
5.2 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角度 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踐能力發展地圖》和《實訓拓展網絡手冊》為指引,結合以傳統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活動、實驗室開放、技能競賽等活動,保障學生自主學習“成系統,有章法”,進而探索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教學新模式,為同業者提供有價值、可參考的經驗,亦為進一步開發實訓相關學習平臺、微課、幕課等奠定基礎。
5.3 學生能力培養與發展角度 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通過在系統中自主、協作和探究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習上“自立”“自律”和“自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策略、學習效果,并及時作出有效反饋。培養學生成為自己成長的創造者和促進者,有利于學生的職業規劃與遠期發展。
5.4 教師信息化專業能力建設角度 在中醫實訓項目資源的媒體選擇最優決策和高效組合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制作教學資源的水平得以提高;而教師在利用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時,通過選擇與提供學習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制訂學習目標、指導監督協作過程以及課后反饋評價,可拓展教學思路,有助于實現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并在自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化素養及專業素質建設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以“互聯網+” 為驅動的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庫的設計仍在不斷完善之中,并在《中醫實踐能力發展地圖》學習流規劃方面完成了一定的實質性工作,預期在2~3年內完成資源庫的基本建設并應用于教學。期待在后期工作中取得更多經驗,從而為實踐教學與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周紅春.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發展:信息化教育-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建設的啟示[J]. 電化教育研究, 2012(6): 5-11.
[2]石碧清, 閭振華. 基于工作過程的“環境監測綜合實訓”精品課程建設[J]. 教育與職業, 2013(20): 139-140.
[3]王具元, 高見. 高職院校“水土保持監測技術”精品課程的建設[J]. 中國林業教育, 2016, 34(2): 18-21.
[4]滕晶, 吳曉迪, 王宜艷. 情境認知視域下“系統辨證脈學”臨床實訓課程設置與實踐[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30(5): 951-953.
[5]唐瑞春, 馮驍, 丁香乾, 等.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內容適應算法及其在UPnP AV中的應用[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4, 44(5): 1441-1446.
[6]莫淑坤, 洪曉青, 趙秀榮. 教學媒體(資源)優化組合策略與傳遞模式研究--開放大學建設視閾中的教學改革[J]. 中國遠程教育, 2012(10): 46-52.
[7]王微, 錢佳利, 王冰梅, 等. 基于精品課程網站的醫學協作學習平臺構建探討[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 27(5): 875-876.
[8]于俊輝, 鄭蘭琴. 在線協作學習交互效果評價方法的實證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分析視角[J]. 現代教育技術, 2015, 25(12): 90-95.
[9]王微, 王冰梅, 徐慧穎, 等. 基于精品課程網站群的WPBL教學平臺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 2015, 31(11): 21-22.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autonomous learning resource database for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Wei, SUN Hongzhi, WANG Jinli, ZHANG Hongshi, XU Huiy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nformatization and multimedia training resource, combining with the idea of“Internet+”, “Learning Flow” and the theor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we put forward a preliminary design about the refection on the resource base for independent study in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ents. The resource base is based on Practical ability development Map an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Manual and can be applied to multiple links in both individual and cooperative autonomous learning. It is expect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of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policy specifcation, the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ls,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Intern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i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resource database
G642.0
A
2095-6258(2017)04-0655-03
2016-11-24)
10.13463/j.cnki.cczyy.2017.04.048
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科學技術研究規劃項目“互聯網+”驅動下中醫實訓自主學習資源的構建與應用研究(信息化專項);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度高教科研重點課題,中醫類“實驗倉庫”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GJX2016C17);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度高教科研課題“互聯網+時代”基于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中醫院校醫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GJX2016D75)。
王 微(1977- ),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醫學實踐訓練教學及科研。
*通信作者:徐慧穎,女,碩士,副教授,電話-17804315126,電子信箱-50542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