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怡
立意是作者對所評述的事物或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見解,講究有的放矢、就事論理、有感而發。由此可見,這個“意”,指的是文章中統攝材料的中心思想,雖然它并不是具體論點,卻是諸論點的總和并且統率諸論點,既是全文的基調,也是評論寫作過程中的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中心環節。
評論員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扎實的理論功底,“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關注局勢發展,研判政治形勢,內知國情、外通世界,在面對黨的指示文件和重大事件時,能夠發表議論、提出見解、做出正確的輿論導向。《“臺獨”即意味著戰爭》就是一篇宏觀大氣的抗鼎之作,我們都知道“臺獨”問題由來已久,時至今日,臺獨分子依舊試圖分裂祖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們渴望和平統一,不愿兵戎相見,如若誰無端挑戰祖國統一的底線,我們也決不放棄中華民族的尊嚴。作者的立意準確并深刻,彰顯了黨中央實行“一國兩制”的大國風范,又強調了對妄圖分裂祖國的不法分子嚴懲不貸的堅定決心。
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必須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迅速吃透文件精神,找準評論方向。就所發表的評論,及時宣傳黨的最新精神和政策的落實情況,力求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關注時代風云,謳歌時代先進,弘揚時代精神。
新聞評論立意的深刻性,取決于分析的透徹性,即透過現象看本質,著力分析它的內部聯系,克服表面性,盡可能對事物的變化與運動有規律性的認識,找出原因及其意義所在。文章《漠視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淪》探討了一個成績優異的少年殺害了自己的老師,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世人很難將乖巧少年與暴力行徑相匹配,道德沉淪和人性喪失令人不寒而栗,如果青少年群體缺乏對生命的敬畏,那么國強大志,誰將維存?作者依托少年殺人事件,凝練主題,上升到缺位的思想健康教育,呼吁家庭、學校、社會高度關愛青少年心理。作者在立意之初考量了事件本身的內在起因,在偶然性中尋其必然,分析背后不尋常和值得深究的東西。只有立意與“事件意圖”達到高度重合,才可以印證良好的傳播效果。
文章《公共辯論,求真比求勝更重要》借“罵戰”反觀社會問題,引發大家關注背后的科學真相,作者分析轉基因食品的科學性比公堂勝負更關鍵,人們往往因激烈的唇槍舌戰而忽視了鬧劇的背后因素。分析問題若是停留在誰的論點更合理、論據更充分、論證更有說服力,只能淪落為輿論罵戰的無聊看官??梢姡侣勗u論要想一針見血,不能單純就事論事,必須對素材進行系統剖析,看到問題存在的社會背景、矛盾根源,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到最佳的角度切入,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引申出發人深思的道理來。
針對性是新聞評論的重要特性之一,避免寫作的行文布局中一盤散沙,沒有重點和群眾的聲音。一篇評論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某一類問題,發揮一定的社會影響,這就要求評論必須有的放矢,言之有理。而有些作者由于開篇立意沒有針對性,問題沒有抓準,洋洋灑灑地旁征博引,卻只是隔靴抓癢,毫無意義。
新聞評論的立意,應針人們生活、思想、觀念上的難點和疑點進行答疑解惑、析透辟理、廓清正誤,文章《防范和克制我們的“災難情緒”》背景是在某些斷章取義的新聞報道中,片面信息成為民情輿論場中的著火點。當事實背景交代不清楚時,很容易產生不切實際的聯想,把某些群體當作假想敵發泄不滿,大肆撻伐。作者稱之為“災難情緒”,并分析其產生的來源、表現和危害,最后呼吁大家切實關注“災難情緒”,加強重視的同時也要理性克制情緒爆發。若是毫無針對性地泛泛而談,著眼于似是而非、可有可無的問題,這樣的新聞評論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導向意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把某一時期或某一地區的現象,歸結為全局的趨勢,造成錯誤的引導。在對待社會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件或動態時,則要能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它,以全方位的視角去認識它,即便是個看似微妙的變化,也不是孤立存在,勢必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因愛國抵制日貨、砸汽車等新聞一度成為社會的焦點和熱點,我們既可以譴責日本右翼分子的不良居心,也可以抱持同理心感慨日貨消費者自認倒霉,反而過于平庸。文章《愛國和害國、只有一步之遙》針對前段社會上盲目愛國而燥熱的社會戾氣,同時把握現實感和歷史感,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敏銳的眼光來審視事物,入木三分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義憤填膺、同仇敵愾固然重要,但是失去理性的愛國只能是害國,愛國不能圖一時之快,更應該捍衛民族尊嚴,提升綜合國力。
新聞評論是指對社會各界近期發生的事件進行實事求是的闡述并且產生的看法和見解,是對新聞事件所發表的言論的總稱,可對人民群眾現實生活中的新聞事實和重要問題做出分析,宣傳積極正面的思想精神,起到引導監督的作用,通過對事實的分析提出有思想、符合政策、有理論高度的問題,深入事實情況,揭示矛盾本質,進而對新聞事實的宣傳性和輿論監督作用進行因勢利導,引導群眾通過科學理智的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向廣大群眾傳播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1]丁法章.新聞評論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33.
[2]張駿德.新聞評論的“立意”[J].新聞戰線,2003(4).
[3]陽海洪,陽海燕.新聞評論寫作中的立意思維方法[J].新聞采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