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禎
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如何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抓住機遇、迎難而上、乘風前行,顯得非常重要。作為一名傳統媒體的老兵,筆者現以兼崗直播總監的身份,淺談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如何玩轉直播這個全新的媒介形式。
傳媒格局的千變萬化,讓不少傳統媒體早早開始謀劃轉型之路。比如“澎湃”的推出,以時政思想類互聯網平臺為標簽,開始了其澎湃的新聞推廣之路。比如幾乎每家傳統紙媒,都抽調人手,組建新媒體部門,重點打造官方微信。
隨著新媒體的演變和推進,直播這個新的媒介形式,從原本電視臺專屬的高大尚傳播形式,演變成了全民直播、人人直播的傳播推廣全民狂歡。
為順應發展潮流,抓住直播東風,筆者所在的《海西晨報》,早早與ZAKER新聞客戶端簽訂戰略合作,全面落地推廣廈門區域乃至福建區域的ZAKER相關項目。這其中,直播頻道自然走在了臺前。
做報紙的記者編輯,改行做視頻直播,這是一件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的事。從接到任務到第一場直播上線,筆者所在報社,給筆者所帶的直播團隊一個月的時間。而且,直播團隊成員,全部為兼崗。筆者以要聞采訪部副主任的身份,兼任直播總監及首席主播;社會新聞組首席記者兼任首席導播;小記者責任記者兼任導播和主播……
在學習直播這項新技能時,直播團隊活生生學會了調試直播設備、研究畫面信號等技術性工作。而用筆說話的文字記者,則變身為出鏡直播的主播。
新聞,從此也立體起來了。在活動采訪現場,有報社同仁在做文字采訪,有報社攝像記者在拍新聞圖片,還有直播團隊的主播、導播、攝像在現場直播。如此形式的轉換,讓受訪對象能享受到更立體的傳播維度。
新聞直播跟網紅直播自然有著天壤之別。網紅直播可以靠裝萌賣嗲吸引觀眾,新聞直播自然要以新聞服人。所以,如何緊追熱點,搶得推廣先機,對新聞直播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且在新聞點的提煉上,新聞直播也要做更多的思考。
以“廈門首富的‘菜園子’”為例。2017年1月,報社接到采訪邀請,從事光電行業的廈門首富的集團推出了一個轉型產業——植物工廠,邀請所有媒體前往采訪。如果按以往報社采訪經驗,自然是派出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前往,做好報道、拍好圖片。但有直播工具在手的筆者,所以報社加派了直播團隊前往,全方位報道這個熱點事件。而且要在新聞要點的提煉上,直播標題直接用上了更接地氣的——“帶你走進廈門首富林秀成的‘菜園子’”。最終,這個特別的“菜園子”直播吸引了50.9萬人次的收看。
從數據上看,2017年3月的ZAKER全網直播評論互動爆發的兩個直播,分別是“三生三世 十里桃林 始終有你”和“大俠郭靖到貴陽啦”。這些直播互動大爆發,就是歸功于直播話題的吸引,話題緊追熱點,觀眾自然就喜歡跟主播和小編互動了。而從ZAKER全網直播在線觀看人次榜單看,以2349383在線觀看人次摘得頭名的“回訪盤錦火車站門前殺人案”直播,自然是緊跟熱點,把一個社會關注的突發新聞鮮活地展示在受眾面前。而“直擊‘跑男’大連行!”等直播產品,也是緊跟時下娛樂熱點所做的嘗試。
緊追熱點,提煉新聞,傳統媒體人用自己的專業,讓新聞直播可以更聚焦、更吸引人。
事實上,新聞直播對專業性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它不同于網紅直播,觀眾看看娛樂一下就過去了。新聞直播更多的帶承擔了像傳統媒體一樣的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傳播真知識。
“‘民間故宮’里暗藏客家‘茶馬古道’”,這個直播產品,講述的是福建龍巖連城培田古民居的故事。直播中,主播用大量的史料,介紹了這些古建筑的歷史延續,也講述了老宅子主人們的老故事。“福建首條地鐵,穿越‘三坊七巷’”,這個直播則以福建省會福州的文化歷史為切入點,串出福建首條地鐵運行給老百姓帶來的便利?!叭绻麖B門遭遇突襲,市民應該怎么辦?這場演練告訴你”,這個直播產品則在現場畫面感十足的基礎上,進行了防突襲的知識普及,在廈門全市的校園師生及家長中,得到很好的自然傳播。
傳統媒體的直播團隊,強化導播制,強化腳本觀念,讓更多的專業支持,通過主播的口,傳遞給了觀眾朋友,這也是傳播的社會屬性最好的體現吧!
印象中的直播,自然是電視臺的高大尚直播,數十名甚至數百名的直播團隊、專業的各種搖臂等設備、專業的直播車等……
但回頭看傳統媒體所做的新聞直播,更多的時候,以一名出鏡主播、一名隨行導播、一名攝像為團隊,加上后臺兩名互動小編,就組成了一個直播產品的執行團隊。而這樣靈活的直播團隊,所做的直播產品,自然也要更接地氣、更親民,才能得到觀眾朋友的認可。
“最草根!無外援!50年才等來這場龍舟賽”,這個直播產品,是今年端午節ZAKER全網無數個直播產品的一個,就筆者所在的報社,也推出了兩個端午龍舟賽直播產品,但這個以“村小組”為主辦單位的直播產品,卻獲得了87.5萬元的在線觀看人次。
這樣的直接產品,在選題上結合當月大事件。在傳播推廣上,切入精準社群,對提高直播的流量和評論互動,都帶來了明顯的效果。就“最草根!無外援!50年才等來這場龍舟賽”這個直播產品而言,這場直播通過點對點的分發路徑進行推廣,由組委會到參賽村民、參賽村民到其他村民,這種接地氣更草根的直播,讓社群聯系的推廣傳播比生硬的陌生人推廣自然更加有效,傳播到達率和接受率也明顯提高。
綜合來看,更草根更親民的美女、網紅、時裝、明星等主題,都會以顏值、美圖、美人等取勝,獲得更多用戶點擊觀看。
傳統媒體人轉型做直播,不放棄專業、不放棄新聞,自然不會被時代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