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靜靜
傳統媒體在近些年來已經在新聞類報道方面的轉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過在有關時事政治類新聞的受滿意度不是很理想,通過相關報道發現主要有下列幾個問題:
在時事政治類的新聞報道中,大多數都包括黨和國家的一些國策,重要會議,人事任免等。因此這類新聞會受到嚴格的控制,小到記者,大到總編都會進行逐一把關篩選。所以時事政治類新聞在報道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創新性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報道方式同質化現象。
在日常尋找新聞素材的過程中,有很多還存在由上自下的宣傳方式。而當今網絡時代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人們之間溝通的平等性。有相當一部分傳統媒體在報道新聞的時候,采用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態,里面充斥著套話、官腔。這也是傳統媒體不被大眾歡迎的因素之一。
因此,綜合上述弊端,傳統媒體在受滿意方面應該進行改進,提高人們的滿意度。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在時事政治類新聞報道上,傳統媒體一向謹小慎微,充當著被動傳播者的功能。所以,相關部門要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適當放寬傳統媒體的自由度,讓傳統媒體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夠制作出多元化的、靈活的時事政治類新聞,避免通篇單一,同質化嚴重。
網絡出現之后,會產生和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報道方式。相比較權威、嚴肅的傳統媒體,網絡以更加輕松、活潑的語言收到人們的喜愛。而且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充分表達自己想法,這就產生了一種平等的視角,相比較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宣傳手段更受歡迎。
網絡已經逐漸在往移動終端轉移,傳統媒體也要做出相應改變,在堅持傳統的同時,也需要向網絡上進行轉移。例如向微博、微信等APP領域進行拓展。
目前傳統媒體存在這樣的誤區,它們認為只要把傳統媒體生產出來的產品移植到新媒體上去就萬事大吉了,比如將產品移到網站或者APP上面。這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并不是真正的改變,就算到了新的媒體,也只是如同僵尸般的存在。心態和語態的融合才是重中之重。
一般的傳統媒體會存在較強的地域性,這會限制自身的傳播能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提高傳統媒體的傳播力。
有些本地傳統媒體,在能夠滿足本地的新聞需要的同時,要放眼全國。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要以本地為中心,輻射到全國,做到開闊視野,深度解析重大社會實踐,強化傳播能力。
一些地區的傳統媒體可以與其他地區的媒體合作,簽署協議,做到信息資源共享。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信息搜集成本,還可以將自己地區的新聞迅速傳播到全國,使媒體的傳播力得到提高。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一個媒體的傳播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其網絡傳播力的高低。一些傳統媒體由于缺乏創新性、互動性等,導致在網絡上的傳播力很低,需要進行以下幾點的改進:
傳統媒體要重視網絡傳播,網絡可以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放大很多倍,也是傳統媒體主流輿論向網絡輿論演變的重要環節。所以,傳統媒體需要將互聯網傳播制度化,重視互聯網傳播。組建專業的團隊,在網站、微博、APP等新媒體上面進行宣傳,運營,構建一個完善的制度。
不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大眾看的還是內容本身,如果不能夠及時更新內容,保持內容的新鮮度,那么無論多么完善的平臺都會被大眾拋棄。所以,傳統媒體衍生出的自媒體要對平臺的內容及時更新,不然容易變成僵尸號。同時還要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提高大眾粘性。在微信或者微博等公眾號上要充分利用社交軟件的粘性特點,與受眾做好互動,熱情回答人們提出的問題。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組,讓一些特定的人群進入群里,更加方便溝通交流。在群里面可以設置熱點話題供大家來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增加人們的熱情,還可以保持自媒體的熱度,通過粉絲的效應,提高網絡傳播力。
目前我國很多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建設上尚處于初期,比較零散,并沒有成體系,有規劃的建設。傳統媒體需要對自己的新媒體加強建設,細化市場,實現與受眾的良好對接。可以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進行傳統方式傳播信息的同時,還需要結合自媒體的特點,調整自己的信息內容,在自媒體上再次傳播,增加網絡傳播力。
[1]周志懿.媒體競爭,傳播力致勝[J].傳媒,2006(8).
[2]王可文.深圳廣電集團與時尚星光傳媒跨界結盟打造“時尚節目帶”[J].中國廣播,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