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斐
因為《喜羊羊與灰太狼》和《小豬佩奇》兩部動畫都是面向低齡受眾的動畫,并且動畫和周邊產品都深受小朋友和家長的喜愛,因此將兩者作為分析的例子,以此來探究動畫周邊產品的發展途徑。
在動畫周邊產品開發設計初始,設計者就應當對產品所面向的受眾,有精確的定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群會選擇不同的產品,《喜羊羊與灰太狼》和《小豬佩奇》的動畫受眾定位都是低年齡的小朋友,因此由它們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也是面向低年齡的受眾,所以需要考慮產品的趣味性和安全性,并且由于這類受眾的實際購買者是家長群體,所以產品的質量也十分重要。“喜羊羊”系列動畫在熱播后,發展了150多家授權商,開發了超過1000種的周邊產品,這些產品基本都是以兒童市場為主。同樣,來自英國的動畫《小豬佩奇》憑借其輕松幽默的動畫氛圍獲得了學齡前兒童的巨大市場,它的周邊產品包括DVD、書籍、電影、玩具、文具、食品、衣服、游戲等等。
角色形象的塑造在動畫中極其重要,一部動畫的靈魂便是動畫中的角色,即便不記得動畫的劇情,但片中生動的形象卻牢記心里。動畫角色也是吸引人們購買的周邊產品的主要因素,是動畫周邊產品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元素。《喜羊羊與灰太狼》塑造了性格各異的小羊和狼的角色形象,因為針對的受眾是低年齡的兒童,所以片中的小羊都是圓圓的,毛茸茸的,水靈的眼睛,短小可愛的四肢。《小豬佩奇》中的角色形象更是簡單可愛,片中角色不論年齡都是兩頭身的造型,小朋友在觀看的時候更容易接受這樣的簡單輕松的角色造型。這兩部動畫不僅造型可愛,角色性格的塑造也非常成功,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懶羊羊這個角色,冒冒失失又懶惰,經常惹出大麻煩,但其實是一只有禮貌,心地善良的小羊;在《小豬佩奇》中,主角佩奇也非常調皮,愛吃意大利面和蛋糕,喜歡打扮成小仙女,還喜歡跳泥坑,這些角色有很多缺點,就如同現實中的小朋友一樣,這樣立體的角色會讓小觀眾在角色身上找到共鳴,從心底接受這個動畫角色。雖然有的人會認為喜羊羊和小豬佩奇角色太過簡單幼稚,但這種類型的角色更能受到小觀眾的喜愛,同時在周邊產品的制作中,簡單圓潤的造型,還能降低成本,衍生出來的玩偶玩具等產品更利于制作與生產。
中國動畫的發展時間和美國相差無幾,但直到近些年,中國本土動畫周邊產品才正式邁開發展的步伐,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動漫產品加工基地,但生產的產品卻幾乎來自國外的動畫,這值得我們反思。小豬佩奇經過將近10年的運作已經成為了一個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IP,小豬佩奇的動畫周邊產品在廣大消費群體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現代經濟中,品牌是一種戰略性資產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所以我們本土的動畫,應當樹立起品牌意識,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優質品牌。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喜羊羊的創作者黃偉明的采訪,盜版的產品竟與正版產品平分市場,雖然從2009年就開始打假,但一直不見成效,可見缺乏版權意識的嚴重性,我們需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版權意識,維護正版,讓創作者得到尊重,抄襲者得到懲罰。
相較于國內,歐美的動漫產業鏈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了,影視動畫片,漫畫圖書,音像制品和周邊產品環環相扣,環節之間沒有斷層,能獲得1+1大于2的收益,從2004年《小豬佩奇》在Channel Five和Nick Jr頻道首播大火后,eOne公司將小豬佩奇的形象授權給多家企業,成為了至全球學齡前兒童中的當紅炸子雞,eOne的業務分為三個板塊:產品開發,銷售與發行,授權和衍生品。產品開發部分就著重于開發經久不衰的優質家庭節目,通過尋求聯合開發,為小朋友和家長制作優秀的動畫;同時eOne還與許多廣播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讓他們的節目到達全世界的觀眾;最后eOne在英國,紐約和香港的授權總部,通過在產品,發布,創新的各個階段進行品牌管理,每年在這部分的零售額都超過10億美元。中國擁有更大的市場和受眾,并且中國不缺少優秀的動畫作品,希望能在未來,不斷完善動畫的產業鏈,讓每個環節都能發揮其作用。
通過對《喜羊羊與灰太狼》和《小豬佩奇》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不缺少優秀的動畫作品,也不缺少廣大的受眾和市場,在整個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配合還不夠,首先,主線產業需要成型,我國本土原創動畫周邊產品發展基礎不穩固,主要就是因為缺乏有吸引力的作品,動畫作品應該和周邊產品相互配合,兩者有一方出現了缺陷都會影響發展;其次,相關的保障創作者,企業的法規需要完善,一個安全有保障的環境才能利于動畫周邊產品更好的發展;最后應該堅持我們自己的特色,認清現實,不能盲目的學習國外或者一葉障目閉門造車,要發現問題與不足,真正融入大產業鏈的整體意識,走出屬于我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1]劉剛.動畫角色對其衍生品的影響[D].南京藝術學院,2014.
[2]王傳東,鄭琳.動漫產業分析與衍生產品研發[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版.
[3]李喜龍,等.動畫角色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年版.
[4]趙永新.動漫衍生產品營銷[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