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珍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新聞事業的發展也有了長足進步。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是新聞行業工作者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之一,也是實際新聞報道中一項重要工作環節。然而一些新聞工作者在實際采訪報道過程中,由于沒有進入基層進行深入報道,時常出現沒有新聞可報道,或者通過廣播電視報道出的新聞沒有實際意義等“短板”現象。因此,本文認為,關于基層新聞的報道,應當深入基層,不斷運用新思維、新方法,進行基層新聞采寫,以此彌補基層新聞采寫的“短板”。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受到巨大的沖擊,這給基層新聞采寫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不僅如此,隨身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每個人都是一名“實時基層新聞報道者”。傳統的基層新聞報道中,常常通過文字描述完成采寫工作。而新媒體時代,基層新聞采寫工作不僅可以通過文字敘述的形式,更主要是通過視頻、圖像等現代采寫方法。因此,既要“求真務實”,也要“開拓創新”,不斷運用新思維、新方法,以此面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
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作為一種具有可視化、具象化的媒體,在開展相關基層新聞采寫的時候,其節目內容中有關新聞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直觀、鮮明的特點,較之其他新聞媒介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因此,要想解決現在基層新聞采寫當中出現的“短板”問題,就必須改變新聞思維,或是發散,或是求異。透過電視節目的鏡頭,以記錄的方法將主題報道中所涉及人物的行為、行動、語言等以直觀的形式、以敘事的形態表現出來,將有助于構建更為貼近觀眾的節目形態。
當前,相關新聞機構應當著重提高新聞工作者對基層新聞事件的敏感度。隨著基層新聞的采集,不斷有新的新聞理念被提出,以此填補新聞采集中出現的空缺成分。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素材敏感度越強,就能夠更準確的把握素材中的要點,從而將基層新聞中的關鍵點及時發布。由于基層新聞的主要特點是時效性和精確性,因此當出現突發事件時,新聞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迅速找到新聞點,發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并且準確分析其所折射的社會現象。正因如此,基層新聞記者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著重提高政治思想,學習國家頒布的新政策、法律等,將其融匯貫通后,才能在平時的新聞采集工作中,運用熟練的社會知識進行新聞要點的提煉。除此之外,在進行新聞事件的描述時,應最大的還原當時的情境,并且對其進行精準的分析,發現其中的意義與價值。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一部分的基層新聞工作者常常會因為沒有新的素材運用于新聞報道而苦惱,因此這部分新聞記者往往采用較為普遍的新聞素材,從而導致透過電視節目的鏡頭報道出的新聞,往往缺乏新聞的創新價值。與此同時,新聞是報道最新發生的人和事,絕大部分素材均來源于生活,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另一項最基本的能力是具有開拓思維,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運用發散思維發掘新聞要點,以此才能創造出具有價值的新聞。
比如,最美支教支月英,在江西的偏遠山村支教36年,從大學畢業的姐姐,到支教多年的媽媽,再到多年以后的支教奶奶;湖北省女稅官彭光敏,名牌大學畢業卻沒有選擇舒適穩定的工作,主動返回家鄉,在基層發展。在基層工作中,不顧生命安危,最終勞累過度因病去世。這些平凡人的平凡事跡,被新聞工作者以大愛無疆的理念進行報道。雖然事件沒有任何情感,但是新聞工作者將其賦予了最真摯的感情。
在新聞記者的圈子中,有著廣為人知的一句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句話深刻的讓我們感受到新聞采集,不僅是要把事件進行最準確的描述,而且要發掘新聞背后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以不同的角度、深度挖掘,這樣不僅能夠激發人們的思維與想象力,還能夠提升一篇新聞報道的閱讀價值。
基層新聞創作時多采用創新思維,結合新媒體技術,打破時空的局限性,利用有效的新媒體工具大量搜索新聞素材,豐富新聞編寫的方式。
例如,2015年天津特大爆炸案事件,新聞記者第一時間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對此事件進行報道,這個方式最能夠體現新聞記者在發布突發事件時的創新理念。采用多種途徑結合的方式進行新聞素材采集,大大提高新聞采集的效率。但是,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遵循新聞的真實度,利用嚴謹的報道態度,提升新聞素材的質量。
在新媒體時代下,人民大眾對基層新聞報道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基層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基層新聞報道中,不斷提升對基層新聞的敏感度,激發創新思維,從而避免采寫“短板”的出現,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出基層新聞的價值,推動新聞事業的發展。
[1]肖盼章.新媒體時代記者法治思維的建設路向——從中央新聞單位與記者簽署保密協議談起[J].新聞與寫作,2014(11):89-91.
[2]程子姣.傳媒學者值得重視的研究文本——評《發現獨家:新媒體時代的獨家新聞采寫之道》[J].新聞知識,2017(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