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21
目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日趨成熟,但是在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其中外貿類課程的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學方法死板,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方式,照本宣科,講授知識為主,課堂上教師高高在上,師生之間互動很少。第二,教學模式老化,不夠靈活,授課枯燥無味,內容不更新,教案很多年都不變,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學生的學習與外貿企業工作崗位需求脫節,企業要求的能力目標學生達不到,職業資格證也沒有,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東西企業用不上,還需要重新培訓,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三三三”教學模式指的是“三種崗位、三門課程、三個教學方式”,即開設三門課程,采用三個教學方式,對接三種崗位的教學模式。
“三種崗位”即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
在外貿企業中,外貿業務員與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完成進出口貿易工作。其中外貿單證員主要負責商檢、運輸、保險、報關、結匯等環節的單證事務;外貿跟單員主要負責合同簽訂后對貨物生產、檢驗、運輸、保險、報關、結匯等合同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操作。可見,外貿單證員和外貿跟單員是外貿業務員的左膀右臂,共同協助外貿業務員做好履約工作。[1]
“三門課程”即《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外貿跟單實務》。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具體過程的課程,也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電商專業把本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國際貿易的特點和要求,從實踐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國際貿易適用的有關法律與慣例和國際商品交換過程的各種實際運作,總結國內外實踐經驗和吸收國際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貿易習慣做法,以便掌握從事國際貿易的本領;學會在進出口業務中,既能正確貫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和經營意圖,確保最佳經濟效益,又能按國際規范辦事,使我們的貿易做法能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做到同國際接軌;研究如何協調國際貨物買賣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在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礎上達成交易,完成約定的進出口任務。
《外貿單證實務》是一門建立在國際貿易實務基礎上著重研究國際貿易交易具體操作過程的一門課程,是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
《外貿單證實務》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與掌握進出口單證業務的基本知識,了解外貿單證工作的具體流程,熟練掌握合同訂立、商品報關、報檢、運輸、保險辦理、外貿單據繕制、相關證書辦理,掌握外貿單證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備從事外貿單證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良好的專業能力,并在課程的教授學習中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信息處理、與人溝通、數字應用等職業核心能力。
《外貿跟單實務》是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處理外貿訂單、轉化生產訂單、跟蹤訂單進程的能力以及在履行訂單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外貿跟單實務》采取以學生為主體,職業行動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做相結合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完成相應工作任務中體會具體的跟單工作過程,構建相關知識體系,發展職業能力,培養成為符合企業外貿跟單崗位要求的高技能的專業人才。
“三個教學方式”即項目教學法、模擬公司教學法、課證融合教學法。
1、項目教學法
三門課程均設計若干個教學項目,項目以業務員、單證員、跟單員工作流程為主線。每個項目都以工作任務驅動,要求教師講評、學生訓練、項目考核,突出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2、模擬公司教學法
教師在實施“模擬公司”教學時,根據外貿公司的工作內容,將授課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成立若干個外貿模擬公司。公司成員由學生擔任的總經理和外貿業務員組成,公司內實行總經理負責制,各成員之間分工協作。模擬公司成立后,確定公司的經營產品和服務范圍,各公司在工作任務的驅動下,開展外貿業務活動。
3、課證融合教學法
課程內容在設計時與業務員、單證員、跟單員資格考試的內容相融合,在能力本位、項目驅動的前提下,也注重對業務、單證、跟單基礎知識的講解,通過每個項目的知識鏈接、習題自測等小版塊與業務員、單證員、跟單員資格考試內容對接。
高職電商專業外貿類課程“三三三”教學模式,形成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教學實施與企業經營、教學考核與企業評價的結合,提升學生的雙證率,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效益的雙贏。
[1]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商務專業培訓考試辦公室.外貿業務理論與實務[M].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