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志英
突發性事件作為一類重要新聞事件,主要是指該類新聞事件具有異常性及突發性特點,是在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生的,人們無法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對于該類事件的處理,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具備較強職業素養的新聞記者才能很好的進行新聞事件報道,是電視新聞收視率的保障。
突發性新聞事件是無法預料的,是在無征兆的情況下產生的,新聞記者事先無法對采訪工作提前做好準備,一旦接到突發性新聞事件,需要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奔赴新聞現場進行采訪,在采訪過程中不可預料因素及不確定因素較多,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求新聞記者要具備較強的反應能力及新聞敏感性。首先,要求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在接到新聞的第一時間,能夠對新聞事件的性質進行判斷,對新聞事件的價值進行評估,以便為接下來的采訪工作奠定基礎。其次,要求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反應能力,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敏銳的觀察及綜合判斷,對提升新聞質量及新聞報道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快速的捕捉到新聞事件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擬出采訪大綱,對被采訪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將重要的材料篩選出來。在報道中要確保語言的確切性,能夠與事件相統一,通過語言能夠達到吸引聽眾的目的,給聽眾以身臨其境之感[1]。
突發性新聞事件具有難以預測、猝不及防等特點,新聞記者在面臨該類新聞事件時,難以從容面對,常在采訪工作中出現采訪中斷等現象,直接影響新聞質量,降低了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如今,新聞報道方式眾多,各大新聞媒體爭相競爭,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較高的收視效果,要求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較強的職業素養及處理新聞事件的能力,爭分奪秒完成突發性新聞事件采訪。首先,新聞記者在進行突發性新聞事件報道過程中,需要針對新聞事件的本質進行報道,對整體的新聞事件進行重新的審視,著眼于新聞事件的大局,需要從客觀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確保突發性新聞事件報道的理性化。其次,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需要結合事件的具體情況,對采訪的內容進行不斷的調整,以便能夠實現對新聞事件的深度挖掘,提升新聞事件的廣度和深度,能夠滿足大眾對新聞事件的知情權要求。最后,大多數突發性事件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一旦報道不合理就會對社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要求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要保持客觀性及公正性,不摻雜個人的感情色彩,對觀眾起到領引性作用,在社會中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避免新聞事件負面弊端的傳播[2]。
社會責任感是電視新聞記者具備的素質,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能夠確保新聞事件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及合理性。在突發類新聞事件中,要求新聞記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過程中,要保持客觀性及真實性,將人文關懷作為社會責任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避免突發性事件對社會產生嚴重的危害、較大的破壞力及影響力,確保社會的穩定。電視新聞記者為了確保報道出來的新聞事件具有較強的真實性,要親自深入到現場了解新聞事件的一手信息,以便能夠將真實的信息傳遞給社會大眾,滿足大眾的知情權,展現出新聞事件報道中的人文情懷。另外,在進行突發性新聞事件報道中,在獲取新聞信息的前提下,要確保不會對救援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采訪,需要給救援工作創造便利的條件,輔助救援工作高效開展。將人文素養融入到突發類新聞事件報道中,尊重生命、堅持以人為本,提升新聞事件的報道質量。例如,在玉樹地震中,在傷員慘重的情況中,新聞記者選擇在第一時間救助傷患,待傷員的傷情穩定后,才開展采訪工作,該項行為實現了與民眾價值觀念的一致性,展現出了電視新聞記者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3]。
突發類新聞事件,展現出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對提升新聞報道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職業素養,具備新聞價值判斷能力、較強的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突發性新聞事件發生時,確保新聞事件報道的真實性及客觀性,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擔負起社會媒體工作重任,為大眾提供真實的新聞信息,滿足大眾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知情權。
[1]張馨月.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性事件中的職業素養[J].新媒體研究,2016,09:151-152.
[2]白高峰.關于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與突發性事件的處理分析[J].科技傳播,2015,10:3-4.
[3]歐陽華.淺談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