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譯允
漢語語言的修辭是非常講究策略的,而新聞語言的修辭也有其獨特的方法,新聞語言的修辭過程中包含了綜合修養、邏輯思維、 交際目的和語言材料等因素,通過對新聞語言修辭手法的了解,新聞工作者能夠更準確、客觀的報道新聞事件。
1.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信度
新聞修辭的手法運用是為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通過修辭后確保新聞的可信度與準確性。新聞修辭手法的應用不同于普通文學藝術語言的修辭,藝術修辭是體現藝術的生動美觀,其修辭是基于藝術的觀念進行的。文學藝術語言中使用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主要體現的是生動美觀,準確性要求角度,其往往對準確性程度不像新聞語言要求那么高。新聞的修辭與文學藝術語言的修辭不同,新聞修辭基于新聞的準確性,客觀表達是其重點要求,對新聞的事實陳述,然而,每個客觀事實的新聞編輯總是有一些愛和評價的個人感覺,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一些自己在使用語言方面的主觀感受,而新聞語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客觀事實的表達,主觀認知和個人感覺或一旦暴露,會誤導觀眾,干預準確了解事實。
2.新聞編輯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視角才能
今天的社會新聞無處不在,這就要求新聞編輯需要敏銳的觀察和觀點,能夠及時的發現有價值的新聞消息,這也是編輯必須具備的基本專業素質。同樣的話題,要求新聞編輯能夠觀察不同的視角,面對公眾都關心的共同話題上,根據不同新聞編輯的差異度,會有不同的世界,但是在新聞的修辭必須要根據事實進行調整,不能為滿足公眾的喜歡,新聞要求的是準確性,客觀性,尤其是不能扭曲事實。從情感的角度來分析新聞的修辭方式,可以分為正面與負面。積極修辭側重的是社會積極的陽光面,處于對社會秩序的維護,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在堅持黨性思想覺悟的基本原則上,嚴格語言要求,抓住輿論的方向,報道體現出時代具有的精神。
負面的報道暴露的是社會比較敏感的黑暗地方,但是批判與報道黑暗不是新聞報道的根本目的,新聞報道報道社會敏感方面是為公正關注與警惕,糾正社會中存在的不良錯誤,改善社會氛圍。這個過程中,同樣發揮了新聞修辭的作用,積極的宣傳作用。
新聞修辭的運用并不是針對每一種新聞都運用同樣的修辭方法,新聞的修辭選擇需要根據新聞的類型而定,根據現有的新聞素材,針對修辭做出準確的決策和謀劃,它主要解決的是“我要怎樣說”的問題,它的制作是一個動態運演的過程。它的基礎是新聞事實,在此基礎上,它不但要符合主觀能動性的需要,還要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一般而=, 其制定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例如披露社會黑暗的新聞報道不同于宣傳正面報道的新聞,兩種新聞類型選取的修辭方式不同,披露社會黑暗的新聞報道,需要用尖銳的新聞修辭策略,能夠揭露黑暗中反映出的問題,引導社會糾正問題。而積極正面的宣傳新聞,采用積極的修辭策略,重點是鼓勵、引導讀者關注積極面,宣傳積極的氛圍。根據讀者接受能力與報紙固定的受眾分析,不同的新聞報紙針對的讀者閱讀群體不同,讀者具有不同的文化修養,欣賞水平不同,根據其理解能力選擇新聞修辭方式,這樣往往讓新聞的閱讀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科技新聞要求嚴謹的修辭方式,娛樂新聞采用輕松的修辭方式。根據所依賴的社會文化環境,比如時代壓力、政治壓力等,也就是大的社會語境。不同的社會語境對修辭策略的使用是具有強制性的,修辭策略具有不可替代性。廣受關注的伊拉克戰爭,不同國家的報紙所采用的修辭策略差異甚大,擁護贊揚之策略有之,尖銳抨擊之策略有之,中立保守之策略亦有之,這是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政治壓力所造成的。
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不同,新聞語言最常用的修辭策略是直接的描述事件的特征,新聞本質是信息的傳播,能夠及時爭取的傳播新聞,新聞的語言必須與新聞事實相符合、貼近事實,同時又簡潔生動。因此開門見山型的修辭方式是新聞語言中最常用的修辭方式,用標題的形式將新聞簡單的概況出來,通過簡潔的語言,用新聞事實的重點抓住讀者的眼球,吸引讀者閱讀,有的在導語里以簡潔概括的語言展示主要新聞事實采用這種修辭策略,其新聞事件一般都具有轟動效應或重要宣傳作用,故需要直接點明新聞。新聞語言具有直接、 真實反映事物的特征,它和本質較為藝術的文學語言不同,新聞的本質是信息,它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時,簡明扼要、準確貼切, 同時還要求語言鮮明生動、包含美感。報道這類新聞首先要化繁為簡,盡量只報道一個事件或者一個人物,然后直接交代事實,不做過多的解釋說明,采用這種修辭手法的新聞事件一般都是社會上突發的熱點事件或具有轟動效應的,它可以迅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刺激受眾的神經。
懸疑型修辭策略,是為了激起讀者對新聞閱讀的興趣,盡管新聞要求的是客觀真實,但是并不代表新聞語言不可以用懸念引導讀者去閱讀。當然,新聞語言的修辭過程中,懸念的設置不能作假,這一點必須堅持新聞的準確性。這種修辭方式與開門見山修辭方式相反,不在新聞標題中介紹新聞,而是標注中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關注。懸疑型修辭策略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求運用時要有靈活性,不能讓讀者無所適從,否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有深厚的語言文字水平。
有些非突發性的新聞事件,并不一定是重大新聞,不容易引起讀者的關注,而是需要通過修辭方式,從小事件中發掘事件的深度問題,有小事件引導讀者關注大問題。在一些新聞小事件中,表明看起來沒有任何新聞價值,沒有什么值得關注的點,但是從不同的角度深度挖掘,發表后卻受到廣泛的關注。能夠運用好以小見大的修辭策略,需要新聞表達者有強烈的職業敏感,善于洞察新聞事實,以事實的角度,客觀的找適當的點,反應深層次的內涵,引起關注。
由于新聞面向的讀者是人民群眾,追求的不是語言上的華麗,因此在新聞修辭的過程中,要求做到通俗易懂,多使用常用的詞匯,使讀者感覺通俗易懂,體現新聞語言的本質要求。但是當前受網絡的影響,新聞語言受到網絡語言的影響,網絡為新聞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新聞語言要避免受網絡語言不良的影響。新聞工作者要掌握新聞語言的基本修辭方法,也只有運用好新聞的修辭方法,才能保證新聞作品的客觀真實,以此角度做出優秀的新聞作品。
[1] 楊姍姍.新聞語言的創新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5(09).
[2] 馮蕓.新聞語言的平衡藝術[J].新聞世界,2014(02).
[3] 董曉敬,王威.淺談新聞語言應具備的特點[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