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嬌嬌 張思遠
文化產品,指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產品。博物館文化產品指與該博物館文化主題、文化符號等相關的有紀念和實用意義的產品或服務。近年來,隨著科技和文化的發展,博物館文化產品也有了巨大的發展,其中故宮博物院以其獨特的產品創意和宣傳方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成為博物館文化產品發展的典范。
2010年10月,故宮博物院開設“故宮淘寶”淘寶店,銷售故宮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但并未引起太大的波瀾。為了宣傳淘寶店并且打造具有故宮特色的新媒體品牌,北京故宮于11月開通官方新浪微博——“故宮淘寶”,2013年9月開通“微故宮”微信公眾號。到目前為止,“故宮淘寶”的微博已擁有65萬粉絲,公眾號“微故宮”上單篇文章的閱讀量時常突破10萬人次。擁有“故宮娃娃”、“生活潮品”、“宮廷飾品”等眾多產品的“故宮淘寶”早已成為金牌淘寶商家。
究其原因,故宮博物院有一條完整的從產到銷的新媒體營銷鏈條,能夠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產品調性和人文價值,成功吸引受眾注意力并促使其購買。
雖然其文化產品多為針線盒、盆栽、折扇等實用產品,但在產品設計上,將皇帝、宮女、大臣等形象卡通化并與產品相結合,在本土化的基礎上將故宮特色與當代流行元素相結合,在兼具文化性的同時緊跟潮流,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特色,讓受眾感受到產品的趣味性和創意性,形成區別于對手的獨特競爭力。
與以往博物館紀念品重觀賞性的特點不同,故宮博物院的文化產品憑借“故宮文化”這一得天獨厚優勢,通過較高的藝術水平將中國風、歷史文化等多個元素結合起來,不僅僅只是重視產品的趣味性和文化性,也追求了實用性,力求受眾所購買的是具有傳統韻味兼具實用性和設計感的產品。
傳統博物館文化產品銷售都是在博物館中開辟專門區域,使受眾在參觀的過程中進行購買,形式太過于被動。故宮博物院借力新媒體進行品牌及產品推廣,根據時下網民年輕化、時間碎片化、喜好娛樂化等特點,聯系熱點事件及產品特點積極與受眾進行交流互動,增強受眾的參與性,采取“主動出擊、量身定制”的宣傳策略,塑造自身年輕化的品牌形象,強化了品牌自我表現的獨特優勢吸引受眾關注及購買。
故宮博物院的文化產品在進行新媒體營銷的過程中,利用自身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典故豐富、歷史名人眾多等特點,積極發布具有趣味性、互動性的高質量原創內容,運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吐槽文化等進行產品推廣,告別傳統生硬的廣告模式。對網絡流行語及“表情包”的恰當運用,使得產品形象時而賣萌、時而耍賤,激發受眾的興趣點,自發為其點贊轉發,甚至購買產品。
在微博上,拋棄故宮以往給人的莊重、嚴肅之感,巧妙運用網絡流行文化,加強借勢營銷及互動營銷,使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變得更加地貼近受眾。微信公眾號以詼諧幽默的方式發表廣告軟文,從歷史入手之后,加入受眾喜愛的各種網絡語言、表情、漫畫,為文化產品進行宣傳。
故宮博物院將自己的受眾定位為年輕群體,因此在宣傳方面也多采用年輕人喜歡的網絡流行語言和符號。在傳播過程中借助新媒體,立足媒介特性,結合自身的文化特色、產品、服務開展不同的營銷活動。在微博上,要根據微博趣味性、簡潔性、裂變性的特點宣傳,貼近受眾心理,抓住熱點事件進行借勢營銷;微信上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巧妙運用廣告軟文,弱化廣告痕跡。
博物館文化產品不同于一般的工藝品,其肩負著傳遞歷史和文化的重任,應該以博物館的歷史底蘊、文化內涵等元素為依托,承載相關的文化信息。所以,博物館文化產品在進行設計時,要對博物館的文化文物進行深度的挖掘,在產品的類型和個性上下功夫,了解并預測受眾需求進行本質創新,在產品形體上進行內涵創新,使產品在兼具文化性和實用性,增強受眾的體驗性,與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相適應。
在品牌建設和產品宣傳過程中,要了解受眾喜好,積極與受眾進行互動,及時創新,用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時刻注意受眾的需求,通過貼近受眾的方式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促進受眾對品牌及產品的忠誠度。“故宮淘寶”微博以賣萌耍賤的方式與受眾進行溝通,使故宮形象不再那么莊重,而是更加的人性化,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微信“微故宮”與受眾的交流較之微博更穩重,但同樣也是用其強大的親和力為受眾提供服務。
在新媒體時代下,博物館文化產品應加強自身的產品設計與質量,將歷史文化性與創新趣味性相結合,以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宣傳為樣本,探索出適合自身的推廣宣傳方式,達到產品銷售和文化推廣的雙贏局面。
[1]王威娜,新媒體重塑舊傳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品牌創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