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軍鵬
時政新聞標題視覺化主要是通過語言的凝練來體現的,在普通的語義研究中主要針對的是語言與現實的研究以及對人們思維的影響,具有靜態、抽象和有限的特點[1]。其中靜態主要指的是語言不會發生周期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社會確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雖然我們實現了城鎮化發展和工業化發展,但是對人們的稱呼以及應用的文字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抽象性指的是文字的概括能力,比如自由、民主等就是高度概括性的詞語,同時也是抽象性非常強的詞語;有限性指的是,世界萬物不是所有的都能夠用語言來表達的,特別是一些錯綜復雜的事物以及一些處于微妙狀態的事物,都是難以通過語言進行表達的,比如我們從英語的語言上來說,其中詞匯量為55萬左右,但是卻需要用這些詞匯表達上千萬的事物、經驗以及現象等,這使得語言的表達還是存在有限性的,這也是在司法辦案中,司法人員主要以照片的形式來表達人物外貌特征的主要原因。
在時政新聞題目的設置中,需要保持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樣能夠為讀者留下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同時也需要應用一些低度的抽象詞來對新聞內容的細節進行表達,進而更有利于人們的理解,比如某地某時的某個時間就屬于低度的抽象詞。同時視覺化的時政新聞標題需要具有三種低度抽象詞,包括視覺化的形容詞、動詞以及副詞。比如“胡錦濤走進列寧當年的課堂”其中的“走進”為視覺性動詞,而“列寧的”“課堂”則是視覺性的副詞。通過視覺化的動詞、副詞以及形容詞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新聞標題的內容,同時也能夠為新聞勾畫出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時政新聞標題的制作中,首先需要抓住新聞的核心,新聞標題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表達新聞的內容,并做好新聞的定位[2]。比如,縣委書記“貪小放大”找歪了生財之道:出國、買房、父母過生日都是收禮好時機;將大額賄賂上交組織,逢年過節收到“小心意”就自己留著……這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原縣委書記曾德權的“生財之道”①。
報道稱,2007年至2015年,曾德權非法收受曾某等9人給予的人民幣118.6萬元和美元1萬元。似乎看起來,9年間受賄這么點錢,平均一年也就10來萬,與一些大貪大惡比起來,這樣的受賄額度可以說是“毛毛雨”,但是恰恰就是這樣的一些看似不痛不癢的“小紅包”,讓這些干部放松了警惕,最終撂倒了一波又一波的干部②。說到底,還是印證了那句“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從縣委書記這種“貪小放大”的行為來看,經手的各種賄款、禮金紅包自是不在少數。但是,這樣的一種看似圓滑的方式,不但帶壞了一地風氣,最終也難逃黨紀國法的追究。姑且不論,這樣的截留小紅包是一種貪欲,還是說為了所謂的能夠融入官場,單說這樣的收的舉動,無疑給了官商們一種不好的暗示。上交了大額賄款,卻又笑納小紅包,在這一交一收之中,將這位縣委書記的虛偽展現得淋漓盡致③。
從這則新聞中可以發現,其中講述了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縣委書記曾德全非法收受人民幣以及美元;利用喜宴等方式收取紅包禮金;上交大額賄款,留下“小財”。通過新聞內容的表達可見,新聞包含的點有三個,但是一個“貪小放大”就表現出了這種貪污腐敗中的新類型,而各大網站、電視臺以及新聞報社等都抓住這個新聞點進行發表文章,而且連續發表了多天。這也體現出好的視覺化的時政新聞標題需要從發現新聞上來尋找突破。
新聞標題必須要具準確的概括性,視覺化的標題通過圖像的勾畫使概括更加準確、生動、傳神,同時還需要能夠表達出言外之意。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胡錦濤走進列寧當年的課堂。”標題用簡單的人物、動詞、副詞等就簡單的交代了全部的新聞內容。
時政新聞標題的視覺化需要注重對文字的凝練,用簡單的文字生動的表達出新聞的主題,比如“政府必須要適當放手,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與“政府多放手 市場出好手”兩個都是視覺性的時政新聞標題,但是后者在新聞內容的總結上更加簡潔。
視覺化時政新聞標題需要主題、副題以及肩題間的互相配合,以“總理興奮難眠五一致賀”這個標題來說,雖然具有一定的視覺化特點,但是內容表述并不完整,所以還需要交代出總理致賀以及難眠的原因。這就需要肩題的解答,冀東南堡油田:我國近40多年的石油勘探發現。通過這種標題的互相配合的方式,不僅能夠使時政新聞標題更具視覺性,同時也能夠使內容更完整。
綜上所述,時政新聞標題是對新聞內容的凝練,不僅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時也需要能夠表現出視覺化效果,使人們在看到新聞標題時,能夠具有更豐富的想象空間,同時更好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在視覺化的時政新聞標題設置中,需要具有較強的新聞發現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時注重文字的表現力,這樣才能夠為新聞標題添彩,為新聞主題的突出發揮應有的作用。
注釋:
①②③摘自《中國新聞網》
[1]任蓉.時政新聞標題的批評性話語分析與譯者主體性[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16(5):159-163.
[2]楊磊,許曉元.試論時政新聞英語標題的詞匯特征[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2(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