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輝
(安徽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歐盟CLIL師資培訓策略對ESP教師發展的啟示
周 輝
(安徽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傳統的EGP教育無法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ESP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高素質的ESP教師團隊的培養是ESP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本文從歐盟推行的外語教育理念CLIL入手,分析CLIL師資培訓的策略,探討創建高質量ESP教師團隊的方法與策略。
EGP;ESP;CLIL師資培訓;ESP教師發展
我國在英語教學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卻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多元化、外語水平專業化的需求[1]。以往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采取的是普通用途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教學模式,學科內容和專業知識相分離,以考試分數為唯一的考核標準。這種教學模式造成了“啞巴英語”和“高分低能”的現象,與社會對語言應用技能的需求脫節[2]。在大學英語教育資源投入和人才產出嚴重失衡的形勢下,為了適應語言文化多元化的要求,有必要對大學英語教育進行改革。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教學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ESP教學以學科知識學習和滿足學生就業需求為目的,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解決了語言技能與學科知識脫離的問題[3]。當前,CLIL是歐洲流行的外語教學理念,強調語言與學科知識的結合。本文擬研究歐洲國家對CLIL教師的培訓策略,在此基礎上探討促進ESP教師團隊健康發展的方法和策略。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這個術語起源于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社會背景下,指通過母語之外的另外一種語言學習科目知識,如科學、歷史和數學等科目[4]。CLIL是創新型外語教學模式,4C(內容、溝通、認知和文化的英文首字母)原則是該模式得以有效展開的理論支撐。內容、溝通、認知和文化四個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構成了CLIL的課堂語境[5]。
歐盟推行的CLIL外語教學模式,有助于歐洲國家培養掌握多門語言和國際視野的公民,促進歐盟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一體化進程。CLIL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具有高效、省時的特點。學生用目標語思考、討論學習內容,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語言[6]。與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相比,CLIL為語言學習提供了更真實的語境。隨著CLIL教學理念的推行,歐盟國家的外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諸如師資隊伍培訓、政策支持、經費投入、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問題。本文擬圍繞CLIL師資培訓策略展開論述,希望能為我國ESP教師團隊建設帶來啟示。
合格的教師資源匱乏是CLIL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嚴重問題。CLIL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教材的提供者、教學的承擔者,師資力量對CLIL是否能夠順利實施具有重要影響。理想的CLIL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目標語水平,也要精通專業學科知識。現階段歐盟國家CLIL教師團隊由三部分組成:轉崗而來的語言教師、轉崗而來的專業教師和大學雙語系培養的畢業生[7]。其中,前兩種是CLIL教師的主要來源,在教學過程中各有優勢,但也存在著先天不足的情況。語言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科目知識體系薄弱,對目標語與專業學科內容的整合能力薄弱,難以對科目內容展開透徹講解。專業教師的語言基礎普遍不足,無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更無法順利開展生動的教學活動,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
對于師資團隊的建設,歐盟主要采取了如下三種策略:
其一,對教師進行職前、職中師資培訓[7],如西班牙的UPCT大學對專業教師進行一年的語言培訓,教師的目標語水平(主要是英語)必須達到C1才有CLIL授課資格;英國部分高校設立了CLIL碩士學位;荷蘭成立了CLIL教師培訓機構,建立了國內外CLIL教師溝通與交流的平臺。
其二,形成CLIL教師學習團隊。CLIL的教學目標是使用目標語教授科目內容,通過批判性思維掌握科目內容,內化語言知識,實現語言和科目內容共同習得的目的。在教師團隊里,語言教師和科目教師定期開展研討會、教學觀摩,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通力合作、取長補短。
其三,采用“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法。為確保CLIL教師的目標語水平和科目知識水平,一些國家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任課教師,同時選拔教師送到國外學習,促進其語言發展。
在英語教育投入和產出嚴重失衡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進入了轉型期。很多學者認為,ESP與具體學科和職業知識相結合,以滿足市場需求和學生需求為導向,有助于培養有實踐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1]。很多高校開設了ESP課程,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師發展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培養一支高素質的ESP教師團隊是深化外語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作為一名合格的ESP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還要具有相關的學科知識基礎,否則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ESP教師團隊組成與CLIL教師團隊結構類似,主要由EGP英語教師和轉崗的專業教師組成。由EGP轉型而來的ESP英語教師大都知識結構單一、專業知識薄弱、職業經歷簡單,很難用英語透徹講授專業知識。專業課教師在進行ESP教學時由于語言基礎薄弱,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i+1”語言輸入。
本研究選取某農業院校6位從事ESP教學的教師為研究對象,其中有4名大學英語教師、2名專業教師。調查ESP教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果顯示影響ESP教師發展的主要分為內外兩種因素。外部因素有:其一,教師工作壓力過大,無暇顧及自身發展。不管專業教師還是英語教師,都存在教科研工作量繁重的問題。由EGP教師轉型而來的ESP教師,不僅承擔ESP教學,還承擔傳統的EGP教學,備課任務重。而對專業教師而言,專業課程教學是其工作重心,其從事ESP教學更多地是為了服從上級安排、完成任務。另外,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都要面對來自學校的科研考核、職稱評聘的壓力,導致很多ESP教師因為工作任務繁重、分身乏術而忽視了自身的發展。其二,ESP教師團隊的發展缺少政策支持。目前,我國高校雖然普遍開設了ESP課程,但是由于人們對ESP教學了解不多,認為英語教師理所應當可以勝任ESP課程,并且認為專業課教師只要有出國經歷或者英語水平較高也可以勝任ESP教學。而事實上,不管英語教師還是專業教師都需要接受適當的教師培訓。ESP教師培訓不僅包含語言培訓、專業知識培訓,也包含ESP教學方法培訓。該校ESP教師表示并沒有任何政策支持,處于孤軍奮戰、自我發展的狀態。其三,我國關于ESP教師培訓策略并沒有體系化的研究,由于缺少可供參考的經驗,ESP教師發展基本上處于自我摸索、自我培訓的狀態。
制約ESP教師發展的內部因素主要有ESP教師職業倦怠感、原有教學思維僵化、毅力不足等。ESP教師從事教學多年,形成了固有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作為一個社會人有著來自社會的經濟壓力和來自家庭的生活重擔,面對新的教學模式,思維僵化,動力不足,不能積極面對轉變。另外,教師發展具有長期性、動態性的特點,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教師自我摸索發展受挫后,由于沒有良好的政策支持,選擇忽視自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CLIL作為一種新型外語教育模式,促進了歐盟多民族、多元文化一體化進程。CLIL師資培訓策略對我國轉型期ESP教師發展具有參考價值。依托CLIL師資培訓策略,并且立足于我國國情,ESP教師發展可以采用政策支持、校外引進、校內培訓、自我發展、互助合作等方法策略[7]。具體而言:其一,相關管理機構能夠重視ESP教師現狀,對ESP教師發展予以政策或制度的支持,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ESP教師尤其是從EGP轉型的教師提供實踐平臺,改變ESP教師孤軍奮戰、自艾自怨的現狀。其二,可以借鑒CLIL教師培訓策略,注重對ESP教師職前、職中的培訓。可以舉辦師資培訓班,鼓勵英語教師攻讀相關專業的學位,以此幫助教師解決知識結構單一、專業知識匱乏的問題。其三,師范院校可以建立定向培養模式,設立ESP教師學位項目,對有意加入ESP教師團隊的大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其四,成立ESP教師團隊,由EGP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ESP教師團隊可以通過定向自修、集體研修來提高教學水平。具體而言,ESP教師可以自我學習,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另外也要加強教師間的業務合作,比如通過教學觀摩、小組討論等形式互相學習。其五,采用“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法,引進海外歸來的專業人員,把國內專業教師送出去。其六,在當今信息時代,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建ESP教師的溝通平臺,分享ESP教學資源并且建立ESP資料庫以實現互相交流、信息共享,促進ESP教師的發展。
CLIL教學模式為歐盟保持語言和文化多樣性作出了貢獻,同時也給世界外語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本文對CLIL教師培訓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為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模式順利轉型提供經驗。
[1]蔡基剛.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306-308.
[2]束定芳,王惠東.外語課堂教學的重新思考與定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8):19-21.
[3]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4]劉會英,黃甫全.歐洲新興課語整合式學習(CLIL)的背景、視角與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5):87-91,100.
[5]Coyle 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Towards a Connected Research Agenda for CLIL Pedago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7(10):543-562.
[6]盛云嵐.歐洲CLIL模式:外語教學法的新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2012(5):65-69.
[7]魏薇.歐盟雙語教育述評—CLIL[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TheEnlightenmentofEUCLILTeacherTrainingStrategiesonESPTeachers’Development
ZHOU 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China)
The traditional EGP education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societ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ESP is the dire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nurturing of high quality ESP teachers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ESP teaching mode. In this paper, we tend to start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 in EU, and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in the process of CLIL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hope of getting the enlightment of creating a high-quality ESP teachers’ team.
EGP; ESP; CLIL teacher training; ESP teachers’ development
H319
A
2095-7602(2017)11-0173-03
2017-06-24
安徽農業大學校級質量工程教研項目“高考英語改革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ESP轉型研究——基于某農業院校的個案分析”(2014-32號-113);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專項項目“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生態模式的構建”(SK2015A788)。
周輝(1983- ),女,講師,碩士,從事教育技術、教學法、二語習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