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桃
南昌市文化藝術中心江西南昌330000
淺談南昌采茶戲的唱腔藝術
付桃
南昌市文化藝術中心江西南昌330000
本文主要以戲劇唱腔的類別及音樂構成、唱腔特征、潤腔手法三個維度去展開對南昌采茶戲唱腔藝術的分析和研究,在此過程應用了案例來加以詮釋,本研究旨在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進一步的理論貢獻。
南昌采茶戲;唱腔藝術
南昌采茶戲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具有委婉、優雅的特色,這種風格的產生和形成與本地區的歷史、政治、地理環境、人口遷徙、方言、民俗、民間歌曲、審美觀念等有密切的聯系。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春秋屬吳、晉,江西全境曾隸屬揚州,歷史上與吳地有著密切的關系,后又長期與荊州、鄂州合制,與楚的關系也逐漸密切了起來,因此江西歷史上有“吳頭楚尾”之說;從我國最早的戲曲聲腔特征來看,有“北曲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南曲音樂風格婉麗嫵媚”之說。南曲涵蓋著江南諸省,江西正處江南之中,所以南昌采茶戲音樂委婉優雅的風格有著它的傳統性和地域性。本文從唱腔類別、音樂構成、唱腔特征、潤腔手法幾方面對南昌采茶戲進行了全面的具體分析。
分析南昌采茶戲的唱腔藝術特點,首先將其進行細分。按照唱腔的類別可劃分為本調、雜調和凡字調。此三類中本調屬于基本曲調,其特點非常突出,有節奏有規律,音律婉轉動人。在采茶戲之后的發展中,業內人士將其擴展為以板式為主的分類,如:導板、快板、含韻、散板等。這些板式都是以不同行業來進行區分,如此更加充實了采茶戲的內涵,將其轉變為表現豐富、情節有層次感的精彩大戲。演唱藝術通過語言表達顯得淋漓盡致,南昌采茶戲采用贛系方言以其獨特的表現方式將民間與社會意識形態特征對接起來。鏗鏘有力、字潤腔圓、娓娓道來的方言演唱使采茶戲經久不衰的流傳下來。如余江山歌《清水池塘一朵蓮》
以本調發展為基礎的,而南昌《賣茶葉蛋調》則根據市井叫賣調轉化而來,以凡字調發展為基礎,旋律與凡字調尾音如出一轍。南昌采茶戲的綜合特征匯聚了多個地方的民間文化色彩,集中反映了以贛南方言為主的地區的人民生活和習俗,以此類地點生活為主題的音樂素材也豐富了采茶戲本身,如新建、進賢、余干等地的風俗歌、山歌、民調等。在通過不斷的文化交流和溝通最終產生有自身特點的南昌采茶戲。如:南昌采茶戲《繡荷包》為四句詞,在武寧采茶戲《紡線紗》上擴展成兩個上下句的四句結構唱段,既有敘事又有抒情,優美動聽。南昌采茶戲將其吸收后,在原曲《繡荷包》之上發展了《十繡》,唱腔委婉清雅。南昌采茶戲音樂中隱含著江西傳統音樂中的許多因素,包括著江西古代戲曲音樂、民族器樂、民間花燈鑼鼓等音樂成分。
江西方言較復雜,從方言特征分布看,東與吳語的江南文化關系密切,形成了贛東方言體系;贛西北萍鄉、安福、寧岡、蓮花、永新等地區與湖南毗鄰,方言無入聲字,受楚的影響較大,形成了贛西方言體系;贛南從東晉以后,尤其唐、宋時期,由中原先后輾轉遷入贛南等地的客家,形成了贛南客家方言體系;而以南昌為中心的贛中、贛北的鄱陽湖大平原地區則形成了贛中方言體系。南昌采茶戲演唱與本地方言的聲韻緊密結合,特別是與南昌方言聲調有機結合,使得唱腔具有鮮明的方言特征。著名昆曲奠基人魏良甫在《曲律》中談到:“五音以四聲為主,四聲不得其宜,則五音廢唉。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務使中正,如茍妍誤,聲調自乖,雖具繞梁,終不足取。”我國前輩藝術家所總結的“依字行腔”“字領腔符”,正是強調了這一法則。漢語是一種單音節文字,每一個字都有一定的聲調趨向,它的特點是具有聲調高低升降的悠揚變化,這就是不同方言促使我國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產生不同色彩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南昌采茶戲的傳統唱腔,就與它的方言聲調進行了有機結合,產生了獨有的藝術特點:從聲調類別看,普通話只有四聲,南昌話有六聲(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從聲調運動方向來看,除陽平字和上聲字兩者大致相似外,其余聲調大不相同。陰平字的普通話為高平調,南昌方言為高降調;陰去字的普通話為高降調,南昌方言為高升調。另外,還有普通話沒有的陽去字(低降調)和入聲字(出字即斷),所以從南昌方言聲調的類別、運動方向、幅度與實際音效來看,它的本身風格就較委婉、優雅且富于音樂性。南昌采茶戲的傳統曲目與方言結合,對六個聲調的處理法則一般包括:陽平字、入聲字處于音階調式的高音位置;陽平字有時和陰平字不相上下,有時處于次高位置;上聲字較活躍多變,有時高旋,有時低回;陰去字同陰平字不相上下;陽去字歸于音階調式的最低位置,具有低旋持重的特點,是南昌采茶戲傳統演唱中的一個最富于色彩性的聲調。
南昌采茶戲唱腔的潤腔手法較為多樣,一般來說具有雅致、精細的特點,尤其是唱腔起調時的滑音和顫音采用三度以內,弧度張力小的方式。另一方面,減少音調,加強上助音的應用,加強曲樂表達的精神內涵,如激怒悲喘的顫音,在封建強惡勢力的欺壓下感受分離之苦的夫妻情的演繹。該曲目潤腔方式較為特別,尤其是在板式、方言聲調方面的處理手法自然巧妙,感人肺腑。
[1]龍書鄆.民族民間音樂教材(下冊)[M]南昌:江西省文藝學校,1980.
[2]陳治華.南昌采茶戲音樂作品選集[M].南昌: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