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宮宴賓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于新時期的大學生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評價人才的標準不再簡單的局限于智商因素,社會及用人單位開始越來越關注人才在非智力方面的因素的考量。所以民辦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以適應就業市場對于大學生的實際需求。
很多民辦高校的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高校學生眼光比較高,覺得所有事前看起來都非常容易做,但實際動手操作時往往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難以將事情很好的進行處理。民辦高校的學生在動手能力上普遍都比較弱,在實踐操作方面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民辦高校在開展高等教育時過于偏重于課堂教學的部分,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上的培養不夠,導致學生只能夠接收知識,卻無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無法解決現實問題。
民辦高校的學生在社交能力上普遍有所欠缺,相對比較喜歡封閉自己,很少與外界進行互動和交流。不僅缺乏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甚至在寢室內與室友的交流也很少。還有一些學生在與陌生人進行交流時感到比較困難,這些情商上的問題使得學生在就業中會遇到較大的阻礙,很難順利的融入社會,走上工作的崗位。
民辦高校所能為學生提供的社會實踐的機會比較少,而且對于學生參加實踐的情況也沒有進行相應的監督,導致很多社會實踐只是流于形式、走過場,并沒有真正起到實際的作用。另外也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勤工儉學崗位,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弱,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也使得學生無法通過實踐活動對自己的情商進行鍛煉和提高。
民辦高校應在就業培訓和指導中加強情商教育,如進行社會的適應教育以及公平競爭方面的教育等。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并增強學生對團隊合作以及集體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入工作崗位。另外,高校的教師以也要與學生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并以自身的情商感染學生。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活動多與社會和陌生人接觸并進行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情商,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高度綜合素質的人才。
民辦高校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并幫助學生獲得畢業實習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進行職業演練。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能夠充分接觸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親自體驗社會,并形成對自我以及職業的正確認知。
民辦高校在做好日常的教學管理基礎上,還要積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校園文化既能夠突出民辦高校的特色,也對學生具有導向及約束作用。所以民辦高校要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并促使學生開展自我教育。民辦高校要為學生構建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積極健康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以及評價體系,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參與到學校的社團活動中,學校也應多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鍛煉并提高情商水平。
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前提是培養學生的情商素質,所以民辦高校應調動各方面力量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建立全方位的綜合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在情商方面的素質,增強學生就業的能力。
1.建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咨詢和指導的機構,對一些產生負面情緒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輔導,疏導他們的情緒,并進行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
2.為學生的就業求職提供咨詢,進行相關的指導,幫助學生調試求職心理,對學生加強職業興趣和職業精神方面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情商素質以及專業素養。
3.民辦高校還要加強對學生在建立健康的心理意識方面進行輔導和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對學生的情商進行培養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責任,尤其是民辦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更應充分結合新時期大學生在情商方面的實際情況,分析總結其規律性因素,并制定出針對性的培養方法,促進學生情商水平的提高。民辦高校的情商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就業的能力,使學生更加順利的適應社會。同時,所有高校的學生都應注重自身在智商及情商兩方面的協調發展,從而成為具有高度綜合素質的新時期人才。
[1]郭爽.民辦高校情商教育對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7(8):56-57.
[2]沈逸君,王麗.以就業為導向的民辦高校學生情商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3):175-176.
[3]張曉青,劉勤.重視情商教育: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思考[J].出國與就業,2010(19):35-36.
[4]王健,王琪.淺析民辦高校大學生情商培養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7):24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