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猛
基于價值鏈視角的勘察設計企業產融結合探討
●王 猛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勘察設計企業從傳統的勘察設計業務板塊轉向融設計、施工、投融資于一體的新業務板塊,實現產業鏈整合,勘察設計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產融結合是必經之路。本文從價值鏈的角度出發,對勘察設計企業產融結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為勘察設計企業適應市場競爭、提升競爭優勢提供一定的思路。
勘察設計 價值鏈 產融結合
產融結合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興起的一個概念。產融結合廣義上是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轉化和融合。產業資本是指非金融類的實體企業擁有的資本,本文研究的勘察設計企業控制的資本正屬于這一類型。金融資本是指金融企業控制的資本,這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等。
產融結合有兩種形式:一是由產到融,二是由融到產。由融到產是金融機構將其占有的資本投資于產業實體,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由產到融是非金融類的實體企業將其控制的資本投資于金融領域,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財務支持、發揮協同效應。當資本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為了尋求經營的多元化,便出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具有以下四點作用:一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兩者具有天然的聯系,相互滲透,能夠發揮協同效應;二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交易成本較高,市場的不完全性,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將外部交易內部化;三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能夠有效地解決擴展企業資金融通的渠道,突破資本的束縛;四是從價值鏈的角度,這種資本的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企業的價值鏈,橫向或者縱向延伸企業的業務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國有企業紛紛涉足金融業,試圖利用金融資本的力量,尋求協同效應,做大做優做強。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中國建筑先后設立了財務公司、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產業基金等等,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利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政策的機遇,緊緊抓住BOT、PPP等項目投資機會,推進企業戰略轉型。以筆者所在單位鐵四院為例,集團公司積極推行“一主兩翼”發展戰略,以勘察設計業務為核心,大力發展資本運營、工程總承包、監理咨詢三大創優板塊和海外工程、房地產、高端制造三大創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跨越式增長。2016年中標昆明軌道交通5號線PPP項目,做實勘察設計、投融資、工程管理各個環節,這正是運用產融結合的思路,打通價值鏈的上下游,橫向拓寬業務板塊,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一)勘察設計企業產融結合是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
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勘察設計企業想要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做大做優做強,應堅持企業轉型升級,而產融結合正是勘察設計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武器。合理運用產融結合這一有效工具,堅持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雙輪驅動,把資本經營作為轉型升級的方向。企業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和變革,積極適應國家投融資變革創新的新趨勢,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質量效益。目前建筑項目呈現大型化、投融資一體化,勘察設計企業難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承接項目,勘察設計企業對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產融結合,借助資本的力量,結合自身業務定位確定重點布局的投資板塊,探索BOT、PPP等新的模式,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二)勘察設計企業產融結合是發展主業的必經之路
勘察設計企業實現產融結合能夠在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通過BOT、PPP等新的業務模式帶動勘察設計業務的發展,鞏固傳統的業務板塊。目前勘察設計企業紛紛走上產融結合之路,發揮投資拉動主業的效應,創新商業模式,擴大市場份額。而現在有些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較大,沒有足夠的財政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企業如果能投入資金參與建設,往往在招投標階段更具有競爭力。這一優勢在《招標投標實施條例釋義》中得到了詮釋,根據該條例:政府通過招標競爭方式選擇了特許經營項目的投資人,中標項目投資人組建項目公司法人并負責項目的融資、建設、特許經營,項目法人可以不再經過投標將其工程、貨物或者服務直接發包給具備建設、制造、提供能力的投資人。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鐵四院出資投資總額的0.1%,與中鐵大橋局、十四局等組成的聯合體中標山東高唐至東阿高速公路BOT項目,相應地中標該項目的勘察設計業務。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建設PPP項目同樣如此,參與項目投資,承攬該項目勘察設計合同。
(一)勘察設計企業的外部環境分析
2016年7月,隨著《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出臺,國家提出要建設“八縱八橫”的鐵路網,加大對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加之現階段提倡的 “一帶一路”政策,國家鼓勵中國高鐵走向海外,要求企業積極參與海外競爭,這些利好無疑給鐵路勘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勘察設計企業應牢牢地把握這一機遇期,借助資本的大船,整合優勢的資源,不斷地發展壯大。
特別是在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較大,地方政府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而又面臨著較大的財政壓力,因此國家大力提倡BOT、PPP等新的項目建設模式,勘察設計、投融資、工程管理一體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因此勘察設計企業要想做大做優做強,要通過資本運營實現產融結合,緊緊抓住自身在價值鏈上的優勢環節,利用優勢環節以點帶面,實現在全產業鏈上的保值增值。
(二)勘察設計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勘察設計企業作為知識密集型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在產業鏈上具有競爭優勢,能夠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向下延伸企業價值鏈,發展為集勘察、施工于一體的總承包企業。勘察設計企業屬于輕資產企業,只需要較少的流動資金維持費用開銷,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流動資產占比高,財務風險低,具有穩定的財務政策。另外勘察設計企業信譽高、效益好,在產業價值鏈中占據著優勢地位,創造價值能力強。以上這些對其獲得外部融資是一大優勢,有助于整合外部的資金,擴展新的業務板塊。再加之現階段從股份公司到勘察設計院都高度重視產融結合,股份公司中國鐵建明確提出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雙輪驅動,加快發展特許經營,鐵四院也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和投資驅動兩大引擎,這些舉措將產融結合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有利于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價值鏈理論將企業定義為一系列活動的整合,包括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等,這些生產活動都是相輔相成的。從產業價值鏈上分析,勘察設計企業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這些價值鏈活動都是緊密聯系的。 采用價值鏈理論分析將企業所處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從整個價值鏈的角度分析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重構企業的價值鏈活動,將企業的資源投向增值的環節。
勘察設計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上游,前端包括業主單位,后端包括施工單位、分包單位、監理單位等等。勘察設計企業本應在價值鏈中占據主動地位,但在實際中往往缺少話語權,勘察設計企業需要按照業主的要求提供設計方案,也需要配合施工單位完成項目施工,所以勘察企業縱向或橫向延伸價值鏈實現產業整合是大勢所趨,發展為了集勘察設計、施工、投融資一體化的企業,這就需要產融結合,根據自身業務定位確定重點布局的投資領域,搶抓發展機遇,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產業鏈條。同時勘察設計企業通過產融結合實現價值鏈整合,能夠在外部交易內部化,減少交易成本,也可以分散經營的風險。
(一)BOT 模式
BOT是建設-經營-轉讓的縮寫,是社會資本與政府達成協議,社會資本籌集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并經營該設施,當特許經營權到期時,政府部門按照約定的協議收回該基礎設施。社會資本向設施使用者收取使用費來收回項目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并在此基礎上獲取項目利潤。采取BOT方式進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能夠有效地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與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BOT模式實質上是基礎設施特許權,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并擁有特許經營權。在BOT模式下政府與企業更多是垂直關系,在政府的特許權下社會資本獨立建設和經營項目,并非與政府合作。BOT項目所需的資金較大,項目投資風險大,這對外部資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目前國有勘察設計企業借助設計咨詢產業鏈的前端優勢和融資優勢,能夠有實力參與BOT模式的項目建設。例如2017年鐵四院出資參與山東高唐至東阿高速公路BOT項目。高唐至東阿高速公路是山東省“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項目全長約77.1公里,估算投資63億元,采用BOT模式,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鐵四院、大橋局、十四局和中鐵建置業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項目,項目運營年限為24年,當項目運營期結束后,政府通過預定的方式收回該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權。
(二)PPP 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通過一種合作關系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和公共產品。PPP的典型模式是:政府和社會資本通過共同出資成立特殊目的的公司,并由該公司參與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運營等。社會資本主要負責籌集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并通過特許經營權在項目運營期獲取投資收益。在PPP模式下更多的是強調一種合作關系,政府與社會資本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這是PPP模式與BOT模式的區別。
PPP模式可以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目前國有勘察設計企業擁有完善的資質,能夠利用設計優勢,借助PPP產業基金參與投資項目。2016年鐵四院中標昆明地鐵5號線PPP項目,這是鐵四院建院以來單體投資額最大的項目。昆明地鐵5號線是財政部公示的第二批PPP示范項目,全長25.9公里,項目總投資213.51億元。鐵四院引入藍海產業基金,與昆明軌道交通公司共同成立項目公司,負責地鐵5號線的建設、運營及維護。產業基金介入項目預計15年,包括建設期5年,運營期10年。當項目進入運營期后,昆明軌道交通公司作為政府一方,逐年回購股權,實現產業基金的整體推出。
(三)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是一種金融創新,本質上是將資產未來的現金流與資產所有權人完全剝離,將收取未來現金流的權利轉讓給特設信托機構,信托機構通過一定形式的擔保使其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通過發債的形式在一級市場上籌集資金。資產證券化是資產所有人將特定資產未來一定時期產生穩定收入的權利轉讓給特定的機構,并由其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適用于資產證券化的項目必須具有下面幾個特征:穩定的未來現金流、易于把握的還款期限、信用級別高的資產。發行人通過對資產的收入和成本進行分析,只有當收入大于成本的項目,才適合資產證券化。
目前國內監管機構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監管較嚴,還沒有勘察設計企業涉足資產證券化業務,但施工企業如浦東建設、隧道股份在運作資產證券化方面已經較為成熟。在2006年,浦東建設嘗試對BT項目資產證券化,以其享有的13個BT項目后續四年內對項目回購方擁有的全部回購款的合同權益為標的,由金融機構發行標準化的證券產品,出售給社會投資者進行融資,這是我國第一只以BT項目回購款為基礎的證券化產品。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增大,各地紛紛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企業如不積極參與,就無法適應市場的競爭。資產證券化正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巨額的資金缺口。進行資產證券化的關鍵一點是要有穩定的未來現金流。國有勘察設計企業資產優良,盈利能力強,參與的勘察設計項目、總承包項目、PPP項目等都能夠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因此可以嘗試推行資產證券化業務,擴展企業的融資方式。
(一)重構企業價值鏈、開拓新業務
充分認清勘察設計企業在建筑業價值鏈中所處的地位,站在企業戰略的角度重構企業價值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優做強勘察設計業務,大力發展資本運營、工程總承包、監理咨詢、海外工程、房地產等新業務板塊,促進企業提質增效。首先應秉承將企業發展為以勘察設計為核心、具有全產業鏈服務的國內外知名工程咨詢公司的宗旨。其次應抓住中央企業開展新一輪重組的機遇,可以采用并購、股權投資等方式重組地方設計院,整合優勢資源,拓展經營領域。最后應以創新驅動和資本驅動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產業價值鏈,創新商業模式,探索BOT、PPP等模式。
(二)加強同外部合作、發揮協同效應
勘察設計企業擁有設計方面的絕對優勢,但在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經驗欠缺,可以同具有專業優勢的外部單位加強合作交流,組成戰略合作聯盟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高工程管理方面的水平,以達到強強聯合。在遇到資本瓶頸時,可以尋求同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合作,解決資金困境。目前建筑項目呈現大型化、施工、投融資一體化,建筑項目的回收期長,這些因素都對勘察設計企業承攬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同國內外的先進企業開展合作經營、聯合經營,減少無序競爭,發揮各自的專業化優勢,集中資源形成合力,實現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從而達到協同效應。
(三)加強金融創新、提高資本運作能力
勘察設計企業實現產業價值鏈業務的多元化需要借力金融資本,應站在引領產業價值鏈的高度,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提高資本運作能力。堅持資本驅動,創新商業模式,以資本運營推動生產經營,適時穩健地發展特許經營、股權投資。由于建筑行業的特點,勘察設計企業存在著大量的應收賬款,可以選擇通過應收賬款保理來進行資金的融通。當承攬大體量項目時,可以選擇BOT、PPP模式,引入產業基金共同參與投資,也可以選擇將部分優質資產剝離開,通過資產證券化來籌集項目所需的大額資金。這些金融創新措施都能夠使勘察設計企業實現產融結合,獲取競爭優勢。
(四)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內部控制
金融資本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使勘察設計企業做大做強,也會使勘察設計企業面臨很大的投資風險。勘察設計企業是重技術的企業,其在資本運作方面缺少實務經驗,同時也缺少相應的專才。另外資本運作比較復雜,真正地處理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是勘察設計企業實現產融結合的主要障礙。因此要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對資本運作的內部控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強化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審批手續,對于重大的項目要經過董事會審議批準。勘察設計企業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金融資本實現產融結合,另一方面也要嚴控風險,從產業價值鏈的角度選擇適當可行的項目,切不可盲目投資。
勘察設計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產融結合是必經之路。須借助金融資本的力量,從戰略的高度重構企業價值鏈,尋求適合企業發展的業務領域,效益穩健地實現產融結合。■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1]陳兆波.產融結合及實施路徑研究[J].金融經濟.2015,(20).
[2]李然、吳永立.國有大型建筑企業產融結合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5,(03).
[3]王新欣.中央建筑企業產融結合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交通財會.2015,(06).
(本欄目責任編輯: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