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座靈魂劇場
近日,北京亦安畫廊推出了今年首個展覽“靈魂劇場——羅杰·拜倫個展”,展出了知名攝影藝術家羅杰·拜倫的42件攝影作品與7件繪畫作品。“靈魂劇場”的靈感來源于藝術家路過一個廢棄女子監獄所看到的玻璃窗上的涂鴉。他利用自然光的照射在玻璃上創作雕版畫,并將其拍攝下來。
“怪婆婆”的夢
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頭銜和稱號有很多,“日本國寶級藝術家”、“波點/圓點女王”、“怪婆婆”等,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傳遞愛與和平的信息。而在今年情人節,杜若云章畫廊推出了“無限之夢——草間彌生作品收藏展第二季”,為觀眾呈現了新一批的草間彌生藝術作品。
感受空間的溫度
近日,北京七木空間舉行了其開幕首展——“中壩河旁”,展出的作品來自兩位藝術家和一個建筑設計團隊。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都以空間為主題,追求形式和精神的統一,旨在引導觀眾在走進有形空間的同時走進自己的內在。參展的建筑設計團隊則一直從建筑的角度營造空間,期望讓觀者感受到空間的溫情。
咀嚼當代藝術
日前,佩斯香港畫廊推出了主題展“Chewing Gum II”,作為2015年主題展“Chewing Gum”的續篇。此次展出的作品有著戰后當代藝術發展的典型特征,并呈現出表現手法上的豐富性,創作者包括美國照相寫實主義代表人物查克·克洛斯、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深受流行文化影響的喬治·康多等。
走近德國攝影
展覽“德國制造”日前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開幕,歷史性地回顧了19世紀50年代至今的德國攝影,呈現了數位世界級攝影師的標志性杰作。展出的200幅經典作品涵蓋了19世紀、20世紀20至30年代和戰后前衛攝影,70年代和80年代東德和西德的紀實作品,以及德國當代攝影的現狀。
一念之差
近日,香港獅語畫廊舉行了藝術家個展“一念之差”。在展覽中,觀眾將看到抽象形狀與抽象色彩組合成為一個共生的畫面。 藝術家在平面繪畫中引入礦物材料,通過層層堆積和打磨呈現出一種物質生命,材料與顏色被和諧地運用于作品中,豐富了視覺享受,帶給觀者似幻實般的新奇感受。
游園中國新繪畫
日前,展覽“游園”在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開展,以中國新繪畫藝術家作品為主要內容,共展出了10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了當今新環境下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和感情面貌。此次展覽以封閉的場域散點式的布置將不同的作品并置,以視覺元素作為載體,引導觀眾進入不同的圖景系統,游弋于不同的藝術空間內。
拜訪“大風堂”
近日,“大千藝術墻——大風堂三代畫展”在硅谷亞洲藝術中心開幕,展品包括張善孖、張大千兩位大師及氣其后輩和部分大風堂門人的作品,其中多幅大師之作為首次亮展,也有作品2011年在首都博物館展出過。展覽敬用了張大千知交、著名攝影家郎靜山的題名“大千藝術墻”,寓“夫子門墻”的深意。
邂逅斑斕的美式抽象
3月21日至4月22日,香港西蒙·李畫廊將開啟“Mel Bochner個展”。這位藝術家出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在其創作早期便對圖像、繪畫和雕塑進行了內容和物料分析,孕育出大膽創新的作品,為其奠定了美國抽象大師的地位。
不易的歡愉
“不易的歡愉”日前亮相柏林當代藝術畫廊,展出了克雷西達·坎貝爾和蒂姆·斯托利爾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展覽的概念來自長居悉尼的收藏家史蒂芬·納斯特斯基,其在近幾年收集了一系列重要國際藝術藏品,而本次展覽靈感來源于收藏家與他自己祖國當代藝術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