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皙皙
摘要:對機場選址、建設及后期運行過程中的主要環境制約因素進行了客觀、全面的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了相應制約因素的科學解決方案。
關鍵詞:機場;選址;環境制約因素;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行的加快,很多城市的機場已經被逐漸擴張的城市所包圍,機場發展勢必造成噪聲等對周圍居民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居民的包圍也對機場的擴建和發展產生制約,因此,目前很多城市機場都面臨著異地選址擴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分析機場選址過程中環保方面的制約因素,為環境管理部門、民航管理部門以及機場規劃部門進行機場異地選址時提供參考依據。
1規劃因素
機場的選址及規模的確定受所在城市及地區發展規劃等因素制約。
(1)機場選址首先要符合當地城市總體規劃及凈空規劃要求,機場主航道要盡量避讓城市規劃區。
(2)機場規模確定應與城市及周邊區域旅客吞吐量發展規劃相適應,如機場規模確定過小將不能滿足旅客吞吐量需求,機場規模確定過大,不光投資上造成浪費,在日常運行中的能源消耗也將大幅增加,所建配套污染治理設施因達不到設計負荷運行效果也將大打折扣,這些都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
(3)機場選址確定后,應迅速制定周圍土地使用的規劃,從法規上確定距跑道及航跡不同距離范圍的土地使用的限制,如機場跑道延長線下一定距離的帶狀區域內禁止規劃居民區、學校、醫院、養老院等敏感目標。機場周邊土地使用限制要求制定以后要由各方共同遵守,避免產生不必要糾紛。
2噪聲因素
噪聲一直是機場環境影響最主要的一個方面,也是最受公眾關注的機場環境問題之一,雖然不會直接產生污染物,但是卻會直接對人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飛機起降噪聲具有聲級高、頻率低、影響范圍大、間斷性、非穩態等特點,且后期治理難度較大,因此在選址過程中應充分考慮。
(1)機場選址及可行性研究階段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根據機場規模、可起降機型、航空量預測等參數通過模擬數值計算預測機場周圍區域的噪聲影響及超標范圍。根據國內干線機場常規噪聲防治措施,極高噪聲區域內的敏感目標應予以環保拆遷,高噪聲區域內敏感目標采取相應噪聲治理措施。
(2)機場選址建設過程中應保證機場周圍聲環境滿足《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GB9660-88)中噪聲限值的要求,標準規定機場附近地區聲環境執行二類區域的標準,特殊住宅區、居住、文教區按一類區域的標準進行控制。
3生態因素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中央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機場選址及運行過程中生態因素也尤為重要。
(1)機場選址及航路設計要避讓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地、風景名勝區等生態敏感區域,避免機場的建設過程中施工機械噪聲、施工揚塵等施工影響以及運行中飛機起降、及機場人流車輛進出等對生態敏感區內的動植物資源造成影響。
(2)機場選址占用林地、基本農田、草原、河道等應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的要求,并取得主管部門的審批手續。
(3)機場選址及航路設計要避開所在區域鳥類遷徙路線,機場選址及建設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鳥類保護及驅除措施,防止對鳥類棲息造成影響也避免鳥類撞機對飛行安全的影響。
4水環境因素
機場選址區域多為農村區域,一般無污水集中收集及處置措施,因此,機場在規劃選址及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污水治理措施,避免對水環境造成影響。
(1)機場附近如果有市政管網,優先考慮將機場排水納入市政管網,進入集中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大部分機場均建在市政設施不盡完善的郊區,應自建污水處理站對機場排水進行處理,同時考慮到機場排水水質相對簡單且建筑面積大、用水環節多等特點,建立中水回用系統,將處理達標后的污水回用于航站樓沖廁、機場綠化、消防用水、跑道停機坪降塵等,其余不能回用污水排放,排水水質需符合國家和地方污水排放標準要求。
(2)機場修建油庫、地下人防等設施以及項目排水管網、化糞池、污水處理站、垃圾站等若防滲不到位,在日后機場運行過程中均有可能對地下水造成影響,應按相關要求做好基礎防滲,減輕或避免對地下水水質造成影響。
5固廢因素
機場運行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航站樓中旅客產生的日常生活垃圾、航班運行產生的航空垃圾、各種配套設施產生的固體廢物等。
(1)航站樓中旅客產生的日常生活垃圾、國內航班產生的航空垃圾經以及機場運行中產生的一般固體廢物經機場集中收集后,可以委托當地環衛部門集中清運處理;國際航班產生的航空垃圾應單獨按照符合檢疫部門要求的污染控制措施進行處理;
(2)除一般垃圾外機場油庫、機庫、飛機維修等過程中會產生廢油等危險廢物,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等應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的要求。
6電磁輻射因素
機場建設中為航行要求必然要建設導航臺站、雷達站等配套設施,這部分設施會產生一定的電磁輻射影響。
(1)前期環境影響評價中應對導航站、雷達站等配套設施的電磁影響情況進行專題評價,以確定導航臺站、雷達站對周圍環境敏感點的電磁影響程度以及導航站、雷達站的電磁防護距離,以保證擬建導航臺站、雷達站對敏感點的電磁影響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
(2)軍用機場或軍民兩用機場有特殊功率雷達等設備時,應根據功率及相應輻射情況放大選址與居民之間距離。
7環境風險因素
機場建設過程中都會配套建設航空油庫,存放大量的航空煤油,停機坪下還建有輸油管道,存在油罐、輸油管線泄漏航空煤油進而產生環境污染的風險,因此機場油庫、輸油管線等應采取有效風險防范措施,并設置合適的風險防范距離,同時要考慮事故狀態下消防水的應急收集裝置,避免事故時含油消防廢水順雨水管網外排,造成環境污染。
8其它因素
(1)除以上幾方面外,機場附屬如垃圾焚燒爐及供暖鍋爐等也有可能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因此目前大中城市的新建機場基本不再自建垃圾焚燒爐及供暖鍋爐等,而選取垃圾集中處置、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采暖等方式。
(2)機場配套建設的宿舍、飛機維修公司、食品廠、進出機場交通設施等均會有一些環境污染產生,一般都單獨委托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采取相應環保治理措施。
(3)目前國家提倡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為了使公眾了解項目的意義和建設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充分發揮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參與和監督作用,使公眾支持和配合項目的建設,在機場選址及建設前期,建設單位可以采用媒體公告、現場張貼公告、組織召開座談會、專家論證會、聽證會、填寫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項目周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機場選址、建設環境保護相關事項的意見和建議,以便為決策部門提供依據,并將群眾關心的環保問題重點關注并落到實處。
9結語
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重視,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同時我國城市機場周圍居民區發展使得機場擾民問題投訴層出不窮,因此新建機場在選址及規劃階段就應排除或盡量避免這些環境制約因素,應確保環保前期介入,在選址及規劃階段就可以請環保專家及管理部門開展相關的環境咨詢,提倡公眾參與理念,并在后續的建設運行中充分落實。當然,在機場后續的運行過程中,也要加強環境管理,做好機場污染源及周邊環境監測工作,確保機場對周圍環境及居民的影響能夠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