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
摘要: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自然科學,是中學階段的必修課,很多學生對學好這門課有畏難情緒。本文針對這一情形,提出了一些學好化學的做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29-01
初中化學是在初中三年級時增設的一門基礎學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這門功課呢?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起好步,以后學習起來就比較順利。
1.啟蒙誘導,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正如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這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逸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這樣做增強了初中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消除了他們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他們感到化學有趣。
2.強化基礎知識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科學家優秀事跡為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科學精神、文化素養的教育。教育學生要誠實、不說假話、不弄虛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馬馬虎虎、不粗枝大葉,要有一種精益求精、不斷追求的科學精神。精益求精,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作風和準確的科學態度化學是一門嚴肅的自然科學,它遵循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就其學科的特點而言,它是通過可知的物質世界,研究物質間的反應規律,再把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運用到未知領域中去,從而得出研究未知領域的方法和理論,并指導實踐。任何重大的發現都要靠化學實驗予以證實。在化學領域中,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都將造成巨大損失,延緩科學發展,因此,嚴謹、求實、準確的態度是從事科學的工作者必備的品德。
3.在課堂上,要認真聽教師的講解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聽課時,一定要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認真聽教師的講解,還要特別注意教師講過的思路和反復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遇到沒有聽明白或沒記下來的地方要作些記號,課后及時請教教師或問同學。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對教師提問的回答,以及教師對同學回答的評價。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要跟著教師講述的節奏,積極地思考,仔細地觀察教師所做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課堂練習,努力把所學內容當堂消化、當堂記住。
4.互動教學
教學本就不是單方面的,教師的傳授,學生的接受必須相互依托,缺一不可。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課堂達到思考、分析、提問的狀態。互動教學另一個重點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脫離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主觀的想要學習,他才會學會所說的即使教師講解的再好,學生不學也是徒勞。所以如何讓學生達到主觀學習狀態,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啟發指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開動腦筋,通過形象的講解、生動地指述,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注重創新能力,實踐實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互動教學的目標。
5.實驗教學的提高
化學學科是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實驗十分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實驗直觀的看到實驗現象,讓學生對反應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師的實驗教學要從幾個發面進行。首先讓學生能正確操作實驗儀器,然后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方法,最后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和記錄。而教師要提高的就是給學生創造出好的實驗條件,和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而且多讓學生自己動手,讓他們獨立完成,這樣他們的印象會更加深刻,要達到上訴要求,教師必須要進行校本研修和專業發展的研究,努力提高自己。
總之,化學教師只有在學生對化學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通過精講多練、指導歸納,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基礎知識,以期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