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趙金柱+崔鶴

【摘要】本文對比當前英語教學現狀,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現狀,借鑒WebQest、ThinkQuest、E-Learning等當前較流行的教學模式,提出新型的M-Learning學習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優勢;淺析M-Learning模式在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采用合理并有效的檢測方法檢測M-learning教學模式在視、聽、說教學方面的最終效果。
【關鍵詞】E-Learning M-Learning學習模式 視、聽、說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87-02
一、M-learning模式的定義及研究內容
M-learning模式即Mobile-learning模式,譯為移動學習模式,它是繼Electronic-Learning簡稱E-Learning數字化學習模式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依托于移動設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主要借助于網絡、瀏覽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碎片式的學習和資源共享,它主要服務于教育,其根本價值在于促進學習。它所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及工具主要有:PPT、電子白板、自主學習網站平臺、互聯網教育軟硬件系統、虛擬仿真技術、移動學習終端設備、智能手機、掌上電腦、Ipad等。
近些年,人們對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網絡教育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育領域相繼產生了諸如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自主學習、WebQuest、Jitt、ThinkQuest、E-Learning、M-Learning、云教育等新概念。本世紀初,E-Learning(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開始在世界教育領域占主導地位。在此基礎上,本文主要研究M-Learning學習模式在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在網絡及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它所存在的優勢及其教學效果。
二、研究背景
關于M-Learning學習模式的名著《學習的未來: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出自愛爾蘭學者德斯蒙德基更博士。他在著作中闡述了從遠程教育衍伸至數字化學習,再到移動學習。此著作詳細論述了利用手機、PDA及可視電話進行移動學習的成功案例。
新加坡在一所中學啟動的Mobiskoolz項目、美國南大科他大學的掌上項目、非洲農村的移動學習項目、日本研發的BSUL移動學習環境、瑞典大學研發的C-note軟件、歐盟《數字化歐洲行動研究計劃》中的“MOBIlearn行動”計劃均利用PDA作為學生課余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移動工具,它利用M-Learning的便捷與優勢整合了學生的“碎片”時間,學生可以利用移動教學選擇學習內容,如:視頻展示、檢測單詞、單元練習、短文閱讀以及實現與教師的實時交流,并通過錄像保存,以便再次學習。他們首次將可視電話、無線網絡和掌上電腦引入到了英語學習中。M-Learning學習模式在國外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
我國的移動學習理念無論在實踐還是理論方面,較歐美國家更為緩慢。國際著名遠程教育專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在上海電視大學2000年的40周年校慶時所召開的“新千年:教育技術與遠程教育發展”報告會上做了題為“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的報告,這為M-Learning在中國探討、研究、開發和應用揭開了序幕。
上海交通大學移動課程項目、南京大學與日本松下的CALUMET實驗、諾亞舟“掌上英語”都是運用各種網絡學習平臺,各種教育資源、手機APP等來實現移動學習。教育部所倡導的“移動教育”將學校的網絡平臺教育資源和可供使用的學習內容以短信的形式告知師生,為全國范圍內的師生提供可選擇的教育服務信息。
我國對M-Learning學習模式的研究多數都停留在軟件開發和項目研究上,很少有人將此理念和技術根植于院校的某一課程,將兩者相結合,通過M-Learning學習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將M-Learning學習模式的理念根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將其學習模式貫穿于視、聽、說教學環節中,改變師生以往傳統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乃至教學領域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
三、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發展至今,仍面臨許多共同且急需解決的問題:擴招所引進的生源中,大量學生英語底子比較薄弱,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國際化形勢下,如何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使英語真正成為學生就業路途上一門有用并得力的工具?怎樣改變高職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現狀?新的教學模式——M-Learning學習模式如何在多媒體學習環境中應運而生? M-Learning學習模式如何提高學生的視、聽、說能力?能否使高職英語A/B級及四級過級率得到提高?以上問題均為研究者和實踐者亟需慎思的問題。
多媒體及網絡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仍然因循守舊。教師為主導滿堂灌、PPT演示為主要授課方式。其弊端有:缺乏師生交流平臺;學校軟硬件如外教、多媒體等資源利用率不高;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技術革新和師生需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
數字化學習基礎上的M-Learning模式存在諸多優勢,如:創建師生友好交流平臺、促進師生之間的分享、提醒、互動及隨時隨地利用多種數字化功能強大的電子設備通過云平臺跟蹤或接續教與學的計劃安排;彌補了高職大英教學模式的不足,順應了當前課改所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向。
M-Learning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基礎上,在計算機和多媒體支撐下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進入綜合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它允許學生使用手機、ipad、手提電腦等移動工具;迎合了教師、學生的喜好;能夠促使師生利用多媒體資源、利用互聯網來建立相互之間的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教學模式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四、M-Learning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效果檢測
M-Learning學習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環節,它能夠將課內外學習連接到一起。這種教學模式可分為幾個階段:教師課前預備工作及制定學習任務、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生課堂學習與教師課堂點評、教師課外分配任務、監控任務進展情況及總結反饋等。圖1為初步設計的M-Learning模式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環節中的實施步驟。
圖1 M-Learning模式的教學環節與實施步驟
基于M-Learning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的評價方式可分為兩種: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
教師在學生學習任務的三個節點課前、課內、課后對學生進行導引、點評、總結,這樣親切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視、聽、說練習的積極性。教師既是學習任務的設計者、發起者、掌控者以及結果評價者,又擔負著對學生學習工作流中各個環節的形成性評價和任務完成后的總結性評價的任務。學生學習任務完成后,教師能針對學生學習結果中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及時糾正,更能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促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通過M-Learning提供的在線實時交流模塊,學生可隨時隨地收看視頻,組織小組活動和互動討論,共同練習聽力、進行口語交際。學生之間親切的、自然的學習交流給予學生之間互評的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為教師評價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客觀依據。
五、教學改革創新
M-learning模式應用于高職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是教學手段大膽的改革和創新,是教學模式進入綜合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并能推進和完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體制的改革。它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共享了外教、多媒體及網絡教學資源,促使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增加師生及生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使教師也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其引導作用。
六、結論
M-learning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即視、聽、說方面的能力,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自學能力、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使高職英語教學更加符合職業教育對語言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即以適應各種工作崗位對在職者的能力需求。它遵循外語與專業相結合的現代、合格人才的培養路徑,也能提高各院校多媒體教室設備使用率,使校園網建設為英語教學發揮全面、切實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英語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資源、數字原生代及移動學習的應用能力,并且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完善,對大學英語學科建設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高教廳[2007]3 號.
[2]余勝泉. 從知識傳遞到認知建構、再到情境認知——三代移動學習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7,(6):7-18.
[3]Scott L,Howell.影響遠程教育發展的 32 種趨勢[J].遠程教育雜志.2005(1):27~32.
[4]All the phone in China The Economist on online.2012.[EB/OL].
[5]Gunnar, S.& Asta Jenny Sigurdardottir. Web-assisted Education: From Evaluation to Learning[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11(1):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