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英
【摘要】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伴隨著課改的實施,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一切變化都讓我們萬分欣喜。然而,在這喧嘩背后,卻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然引起我們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創設 有效 學習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38-01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很多,這里我主要從“如何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來和老師們一起探討。
情境創設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數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情境卻變了味,失去了情境應該起到的作用,促進了我們的思考,應該怎么做呢?
一、明確什么是學習情境
所謂學習情境,是指與學生學習的內容相適切的包含問題的生活事件,學習情境的本質是生動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學習情境既是事件同時也是問題,但不是知識內容本身。
二、深刻了解學習情境的作用
學習情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通過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
2.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
3.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數學現象。
4.有利于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但要注意合理運用學習情境,否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案例:
小數的初步認識
一位教師在上這節知識的時候,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學習情境,導入新課時,老師問:“同學們,上周末你們都做什么了?”學生說:“寫作業”。還有學生說:“爸爸、媽媽帶我到商場去買東西了”。老師說:“真巧,我昨天也去商場了,還拍了一段錄像放給你們看。”老師就放了4分鐘錄像,看得學生眼花繚亂,放完之后,老師又問學生:“看了錄像,你發現了什了?”這時有學生說:“商場里的東西還真多。”還有學生說:“我看見商品的下面有價錢牌。”這位學生終于說到老師心里了,老師說:“你觀察得真仔細,大家快看看,每件商品的下面是不是都有價錢牌?上面寫得什么呀?”有學生說:“科比特(一種玩具),價錢是2.20元。”千呼萬呼終于把小數呼出來了。這個情節浪費了大約6到7分鐘的時間,老師還有一個補充:“真厲害,‘2.20它與我們前面所學的數可不一樣,它叫小數,這節課我們就來和它交朋友。”然后板書“小數的初步認識”。
執教者把一個原本很簡單的問題,弄得很復雜。學習情境不僅僅只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數學學習的本質,當然興趣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其目的一定要為數學學習服務,一定要抓住數學本質的東西。要考慮課堂就40分鐘,前面已浪費掉6、7分鐘,那么后面的探究過程必然要壓縮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創設情境一定要快速進入。其實關于小數,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可以直接拿來,這位教師的情境創設就不是一種有效的情境創設,所以要思考,到底創設情境為哪般。
三、有效學習情境的特征
1.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即情境的生活性。情境一方面要貼近學生生活,還要與知識內容相聯系,體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和知識的價值,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知識的內涵,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2.學習情境還要具有情感性。情感性是學習情境的一種內在需求,是一個真實事件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學生的智力活動應該伴隨著情感的變化,使知識、思維、情感在事件中融為一體。
案例:
圓的認識
一位教師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老師:“同學們,今天就跟我一起坐在這樣形狀的車輪的汽車上,請用你的動作和表情告訴老師你的感受。”當出現正方形車輪的汽車時,學生就做出咯噔、咯噔的一個東倒西歪的狀態;當出現橢圓形車輪的汽車時,學生又做出上去又下來的不斷起伏的狀態;當出現圓形車輪的汽車時,學生就表現出非常瀟灑的平穩前進的狀態。
在這個學習情境中,學生把自己的真實體驗表現出來了,也伴隨著他情感的體驗,還伴隨著行為的體驗,這樣就逼近了圓的本質的認識——“一中同長”以及生活中為什么車輪都做成圓形的道理。
3.學習情境還要具有典型性。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作為學習情境,這樣的事件所包含的問題是最合適知識教學的需要,最能激發學生智力探索的興趣,同時又能產生沖突性的效果,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總之,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要讀懂學生,以“學”定教,讓學生經歷過程,獲得體驗,在數學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乃至人的發展等方面實現最大的數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