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古嘎
【摘要】近年來,教師語言暴力造成學生身心傷害的事件屢有發生,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本文論述了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的含義的同時分析了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產生原因并試圖提出了消除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教師語言暴力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92-02
福祿貝爾認為人的心靈的、精神的外部世界和具有形體的、物體的外部世界以及在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兩者之間起媒介作用的語言構成學生生活的核心。教師的語言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著極大的影響。然而,近年來,“教師語言暴力”被認為是亟待解決的校園傷害問題之一。
一、什么是“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
教師語言暴力是教師在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語言,致使學生的人格尊嚴、個人名譽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損害。根據有無目的和意志努力,教師語言暴力可分為教師有意識語言暴力和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是指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帶有辱罵性質的言語并且使之直接成了教師的教育工具。教師并非故意要傷害學生,而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使用了損害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暴力語言。
二、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的成因及其危害
(一)教師語言藝術的不足
教師語言指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這一特定的場域下,根據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范的職業語言。教師的語言修養相對于一般人的語言修養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教師的語言修養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成敗。不僅如此,這也關乎著學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長,從而教師的語言應該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的、積極的、生動的并具有啟發性的。
(二)師生“對話”沖突
傳統教育觀念認為,教師在師生關系中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對教師的一切言行必須無條件服從,稍有沖撞和冒犯都是大逆不道,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然而,現代教育所倡導的是師生之間的平等交往,共同進步。其進步性無可厚非但也導致了學生對于教師權威性的質疑,師生沖突日益增長。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而學生無法達到教師預期,這就使教師產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低落情緒。
(三)教師職業倦怠
教師作為一種以教學成人為本體的職業,具有復雜性、繁重性、示范性、長效性、創造性、個體性與集體性等特點,這就決定教師職業角色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教師多種角色也導致了教師繁重的工作。其次,社會給予了教師神圣的光環,這也使教師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對待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最后,教師工作具有一種反復的周期性特點,這也易引起疲勞感和倦怠感。
三、解決教師無意識語言暴力的對策
(一)準確運用教師語言藝術
現代教育提倡賞識教育和鼓勵性教育,它使師生間關系更為密切,使學生充滿自信對學習充滿激情。即便是學生犯了錯,教師在予以批評時,應當準確運用語言藝術使學生發自內心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以恰當的語言勸導使學生重新振作起來,使學生產生一種“爬起來”的自信和勇氣。恰到好處的使用教師語言藝術,會使教師語言暴力淹沒在師生平等、和諧相處的光環下。
(二)創造主體間指導學習
杜威的核心思想是“指導學習”其目的是為了實現高層次的自主學習。主體間理論任務,人作為認識和實踐者永遠是主體,是認識和實踐者主體;人作為認識和實踐者對象也永遠是主體,是認識和實踐對象主體。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沒有客體,是主體間關系。只有在師生相互尊重和平等交往的主體間關系中,才能創造和諧有效的師生對話和融洽的、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三)緩解教師壓力
教師繁重的工作使教室每天奔走于教室和學生宿舍之間過著兩點一線的重復性生活使教師應具有的優雅心境也已消失殆盡。他們機械的灌輸知識,忘了關愛學生,也忘了關懷自己。學校應注重教師在身體和心靈方面的雙重壓力,及時給予緩解。例如組織師生運動會或是師生研討會。師生間和諧、愉快的溝通使教師們以更陽光和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繁重的工作,以最客觀和包容的視角去對待每一位學生。
參考文獻:
[1]福祿貝爾.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7
[2]桑青松.小學教師語言暴力成因及其消解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07(12)
[3]聶桂蘭,張藹云.對教師語言暴力現象的理性思考[J].修辭學習,2008(1)
[4]張海芹,李佳孝.關于中小學教師語言暴力問題的研究述評[J].內蒙古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