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63-02
課堂氛圍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所呈現的一種心理狀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探究知識,獲得知識、能力、情感、思維等不斷增益,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1.教學語言生動幽默,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教師的語言藝術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教師課堂上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藝術素養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課堂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課堂教學語言不同于書面語言,也不同于口頭用語,要通俗易懂,要深入淺出、形象生動,是學生聽起來有滋味,喜聞樂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和生活經驗出發,善于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去引導學生領會,掌握和運用深刻的教學原理,解決問題。這樣,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尋找鮮明的通俗的語言,要靈活運用提問的方法。講授難點內容時,要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作為喻體,來比喻要解決的難點問題。
1.2課堂語言要啟發誘導,趣味幽默。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具有啟發性、鼓動性、指導性,適當運用一些幽默、詼諧、風馬牛不相及的有趣語言來建立師生情感溝通的渠道,調節學生的情緒。為此,教師要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錘煉自己的課堂語言。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有合理語調,注意聲音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情境、不同的對象來調節語言的節奏和轉化語調。
2.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制約課堂氛圍的要素很多,有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有可能實現良好的課堂氛圍,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
2.1把握最佳的教學心態。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時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課前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心無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師教得投入,學生才能學得專心,良好課堂氛圍才能順利形成。此外,還要善于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
2.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3.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3.1游戲活躍課堂氛圍。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是用說教去教育學生,學生不再用死記硬背來學習。通過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于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合。
3.2討論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課堂討論能使學生逐漸進入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潛力、個性特長都能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得到發揮,讓學生樂學。指導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對學生討論中爭議大的問題答疑、解惑,使學生逐步進入善學的境界。
課堂討論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別人發言時要靜聽,這是對別人意見的尊重。還要草草地記下他們想要支持或者反對的觀點,靈活、敏捷地做出反應。發言者必須合乎邏輯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證明他的看法,這是一個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對于其他學生而言,這是練習傾聽的好機會。討論時觀點的碰撞,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3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
4.精心設計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探索中,緊緊地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起伏的情感體驗當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著獲得知識的辦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把學生分成6人一組,并用自己準備好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細繩,一支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于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還難以完成,就必須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復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會到畫圓的各個要素的作用。因此學生在學習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就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表現的異常積極。這樣的學生才是一種享受。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活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氛圍不適宜,呈現消極、沉悶的局面,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窒息智慧火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發現和總結,相信這樣的教學能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邀游在知識的海洋。